險些破發!海底撈撐得起1000億市值嗎?

導讀:海底撈上市的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拎出來大寫特寫,經過數輪轟炸後,海底撈終於在港交所掛牌交易。


險些破發!海底撈撐得起1000億市值嗎?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與首席運營官楊利娟敲鑼

風光上市

9月26日,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17.80港元,為目標區間的上限。海底撈本次全球發售4.25億股,其中香港發售3820.8萬股,國際發售3.86億股,佔全球發售股份總數的91%。

早在公開發售前,海底撈已獲得5.56倍的超額認購,其基石投資者陣營堪稱“豪華天團”:高瓴資本與景林投資分別認購9000萬美元,摩根士丹利與雪湖資本分別認購8000萬美元,Ward Ferry認購3500萬美元,累計3.75億美元,佔到IPO發行規模的40%,高於常規水平。

在各路資金的瘋狂追捧下,海底撈開盤大漲5.62%,報18.76港元,隨後股價繼續大漲,上午9:40前後,達到當天最高價19.64港元,公司

市值達到1032億港元,突破1000億港元大關。

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只是海底撈上市過程的驚鴻一瞥,海底撈還刷新了港股入場費的最高記錄。按發行價17.8港元、每手1000股估算,海底撈投資者的入場費高達17979.37港元。不久之前上市的小米入場費為4444港元,美團為7273港元,生生被海底撈甩出好幾條街。

按招股價上限計算,海底撈本次最多將募集75.65億港元。此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業務擴充、開發新技術、償還債務及營運資金,其中門店擴張資金佔比約為60%。海底撈計劃2018年底開設180-220家新餐廳,其中15-20家開在海外。

質疑聲音

海底撈在港股市場大放異彩絕非偶然,與公司多年來的用心經營脫不了干係。

2017年,海底撈營收總額為106.37億元,服務顧客超過1億人次,日單店1500人就餐,是國內售價營收超百億的餐飲企業,也在

全球中式餐飲市場排名第一

海底撈的營收節節攀升,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海底撈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7.57億元、78.08億元和106.3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36%;淨利潤分別為4.12億元、9.78億元和11.9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70%

看一下同為火鍋起家、同在港股上市的呷哺呷哺,就會發現海底撈果然強大。2017年海底撈營收106.37億元,同比增長36.23%;淨利潤11.94億元,同比增長22.10%。2017年呷哺呷哺營收36.9億元,同比增長32.84%;淨利潤4.2億元,同比增長14.17%。

在海底撈無限風光的背後,質疑聲也如影隨形。根據9月26日收盤價計算,海底撈市盈率達到62.67,但呷哺呷哺市盈率為24.13,A股上市公司全聚德市盈率為26.49,遠不及海底撈。很顯然,海底撈的市盈率與同行相比高得太離譜了。

海底撈預期,上市後可能不時派付總金額為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約20%的股息,無法保證將能按董事會的任何計劃所載數額宣派或分派任何股息,甚至根本不能宣派或分派任何股息。說白了,海底撈

不能保證按時足額派息。在比A股更注重投資者派息的港股市場,海底撈的表態令投資者失望。

此外,在海底撈7大主營業務分部地區中,除華南、東北營收略有增長外,其他5大地區的營業收入均有所下降,最大降幅約25%,這讓海底撈的未來業績蒙上一層陰影。

險些破發!海底撈撐得起1000億市值嗎?


未來成謎

當然,海底撈也有出眾的地方,海底撈的翻檯率一直維持在5次/天左右,且連年上升,而呷哺呷哺這邊翻檯率卻在逐年下降,從2015年的3.4次/天下降至2017年的3.3次/天,2018年第一季度更是下降到2.8次/天。

海底撈翻檯率居高不下,與其近乎“變態”的服務脫不了干係。網友們聊起在海底撈就餐時的經歷,幾乎可以寫本書了。正是海底撈把顧客當成上帝的“貼心”服務,為其帶來源源不斷的回頭客。

險些破發!海底撈撐得起1000億市值嗎?


險些破發!海底撈撐得起1000億市值嗎?

目前來看,海底撈仍處於快速擴張階段,公司IPO募資的60%將被用來開設新店。但是,在急速擴張的背後,海底撈的整體服務稍顯落後,食品安全也受到考驗。

近年來,海底撈大力發展外賣業務,努力將其培養成新的利潤增長點。2015年至2017年,海底撈外賣業務分別入賬0.74億、1.46億及2.2億元,在總收入中佔比不足3%。由此可見,海底撈想靠外賣業務撐起業績半邊天還言之過早。

海底撈上市當天,最高市值達到1032億港元,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舒萍夫婦持有海底撈62.7%股權,最高身價達到647.69億港元,成為中國餐飲業首富

但這財富神話來得快,去得更快,就像一陣龍捲風。截至9月26日收盤,海底撈報17.82港元,微漲0.11%,總算守住了發行價。

險些破發!海底撈撐得起1000億市值嗎?


海底撈上市首日之所以高開低走,筆者認為與市場的擔心不無關係。估值過高、門店擴張預期、業績能否平穩增長,都是投資者疑慮的問題。

遙想當年呷哺呷哺上市首日破發的尷尬,以及小肥羊退市收場的遭遇,海底撈的財富故事到底能夠持續多久,目前來看仍是個謎。

另:長期堅持原創不容易,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