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些破发!海底捞撑得起1000亿市值吗?

导读:海底捞上市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拎出来大写特写,经过数轮轰炸后,海底捞终于在港交所挂牌交易。


险些破发!海底捞撑得起1000亿市值吗?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与首席运营官杨利娟敲锣

风光上市

9月26日,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17.80港元,为目标区间的上限。海底捞本次全球发售4.25亿股,其中香港发售3820.8万股,国际发售3.86亿股,占全球发售股份总数的91%。

早在公开发售前,海底捞已获得5.56倍的超额认购,其基石投资者阵营堪称“豪华天团”:高瓴资本与景林投资分别认购900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与雪湖资本分别认购8000万美元,Ward Ferry认购3500万美元,累计3.75亿美元,占到IPO发行规模的40%,高于常规水平。

在各路资金的疯狂追捧下,海底捞开盘大涨5.62%,报18.76港元,随后股价继续大涨,上午9:40前后,达到当天最高价19.64港元,公司

市值达到1032亿港元,突破1000亿港元大关。

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只是海底捞上市过程的惊鸿一瞥,海底捞还刷新了港股入场费的最高记录。按发行价17.8港元、每手1000股估算,海底捞投资者的入场费高达17979.37港元。不久之前上市的小米入场费为4444港元,美团为7273港元,生生被海底捞甩出好几条街。

按招股价上限计算,海底捞本次最多将募集75.65亿港元。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业务扩充、开发新技术、偿还债务及营运资金,其中门店扩张资金占比约为60%。海底捞计划2018年底开设180-220家新餐厅,其中15-20家开在海外。

质疑声音

海底捞在港股市场大放异彩绝非偶然,与公司多年来的用心经营脱不了干系。

2017年,海底捞营收总额为106.37亿元,服务顾客超过1亿人次,日单店1500人就餐,是国内售价营收超百亿的餐饮企业,也在

全球中式餐饮市场排名第一

海底捞的营收节节攀升,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海底捞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7.57亿元、78.08亿元和106.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净利润分别为4.12亿元、9.78亿元和11.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0%

看一下同为火锅起家、同在港股上市的呷哺呷哺,就会发现海底捞果然强大。2017年海底捞营收106.37亿元,同比增长36.23%;净利润11.94亿元,同比增长22.10%。2017年呷哺呷哺营收36.9亿元,同比增长32.84%;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14.17%。

在海底捞无限风光的背后,质疑声也如影随形。根据9月26日收盘价计算,海底捞市盈率达到62.67,但呷哺呷哺市盈率为24.13,A股上市公司全聚德市盈率为26.49,远不及海底捞。很显然,海底捞的市盈率与同行相比高得太离谱了。

海底捞预期,上市后可能不时派付总金额为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20%的股息,无法保证将能按董事会的任何计划所载数额宣派或分派任何股息,甚至根本不能宣派或分派任何股息。说白了,海底捞

不能保证按时足额派息。在比A股更注重投资者派息的港股市场,海底捞的表态令投资者失望。

此外,在海底捞7大主营业务分部地区中,除华南、东北营收略有增长外,其他5大地区的营业收入均有所下降,最大降幅约25%,这让海底捞的未来业绩蒙上一层阴影。

险些破发!海底捞撑得起1000亿市值吗?


未来成谜

当然,海底捞也有出众的地方,海底捞的翻台率一直维持在5次/天左右,且连年上升,而呷哺呷哺这边翻台率却在逐年下降,从2015年的3.4次/天下降至2017年的3.3次/天,2018年第一季度更是下降到2.8次/天。

海底捞翻台率居高不下,与其近乎“变态”的服务脱不了干系。网友们聊起在海底捞就餐时的经历,几乎可以写本书了。正是海底捞把顾客当成上帝的“贴心”服务,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回头客。

险些破发!海底捞撑得起1000亿市值吗?


险些破发!海底捞撑得起1000亿市值吗?

目前来看,海底捞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公司IPO募资的60%将被用来开设新店。但是,在急速扩张的背后,海底捞的整体服务稍显落后,食品安全也受到考验。

近年来,海底捞大力发展外卖业务,努力将其培养成新的利润增长点。2015年至2017年,海底捞外卖业务分别入账0.74亿、1.46亿及2.2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不足3%。由此可见,海底捞想靠外卖业务撑起业绩半边天还言之过早。

海底捞上市当天,最高市值达到1032亿港元,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持有海底捞62.7%股权,最高身价达到647.69亿港元,成为中国餐饮业首富

但这财富神话来得快,去得更快,就像一阵龙卷风。截至9月26日收盘,海底捞报17.82港元,微涨0.11%,总算守住了发行价。

险些破发!海底捞撑得起1000亿市值吗?


海底捞上市首日之所以高开低走,笔者认为与市场的担心不无关系。估值过高、门店扩张预期、业绩能否平稳增长,都是投资者疑虑的问题。

遥想当年呷哺呷哺上市首日破发的尴尬,以及小肥羊退市收场的遭遇,海底捞的财富故事到底能够持续多久,目前来看仍是个谜。

另: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