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先生一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财主尴尬不已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起源于五代十国,明清两朝尤为盛行,像明太祖朱元璋,就被称老百姓称为“对联天子”,每每得空,总要与大臣们对上几幅,聊解无趣。而,历朝历代的才子们,对对联更是情有独钟,都在对联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厚的一笔。

私塾先生一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财主尴尬不已

清朝乾隆年间,福州府有一土财主,姓王,人称王财主,家境殷实,房屋百间,良田千倾,是当地数一数二的人物。这年,王财主为年仅7岁的儿子请了个私塾先生来教授知识,在相请私塾先生的时候,这王财主当场放言,今年的七夕节要为先生设宴一次,好好的款待一番,惹得先生非常的高兴,暗暗直夸这王财主很懂人情世故。

私塾先生一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财主尴尬不已

一转眼,七夕节就到了,私塾先生心中暗暗想到,年前王财主的承诺,今天应该能大鱼大肉一顿了吧?可是,令先生没想到的是,到了晚餐时分,仆人端上来的依旧是粗茶淡饭,先生一看,顿时生气万分,本想发作,但碍于面子,不好明着来,于是灵机一动,便出了个上联叫王财主的儿子对

上联: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夜

私塾先生一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财主尴尬不已

先生这上联之意,其实有些明显了,拐着弯的提醒王财主,王财主7岁的儿子对不上,自然跑去找王财主,王财主看出了联中之意,便替儿子对了一个下联

下联: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时

私塾先生一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财主尴尬不已

王财主这下联之意更明显了,直接告诉先生,可将宴请移到下个月中秋节,先生一看,心里顿时释然了,便不再说什么,只好继续安安心心的教授知识。而转眼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可当天毅然还是粗茶淡饭,气得先生闷闷不乐,对王财主的失信很愤怒,当即又写了一上联,叫交给王财主

上联: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

私塾先生一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财主尴尬不已

先生这上联出的非常巧妙,联中之意在质问王财主,这过节了,你挨(躲)不过去了吧?但是,令先生大跌眼镜的是,王财主愣是有将这顿宴席拖到了下个月,让先生哭笑不得,不知怎么会遇到这种人

下联: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私塾先生一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财主尴尬不已

王财主这次又将宴席拖到了重阳节了,一节拖一节,一月移一月,没办法,只好等着吧,很快,这重阳节又到了,本想这次应该能大餐一顿了吧,事不过三了,可是依旧粗茶淡饭,气得先生啥也不说,饭也不吃,写了一个上联,叫人送给王财主

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

私塾先生一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财主尴尬不已

王财主一看先生的上联,一路大笑不已,来到了先生的书房,当场说道:“先生,这回可错了,汉三杰有萧何,这狄仁杰是唐朝人,怎么会到了汉朝呢?”,先生见此,也故作笑容,哈哈大笑,应道:“汉在前,唐在后,相差1000年你都记得清清楚楚,怎么上个月说的话竟然都忘了呢?”

私塾先生一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财主尴尬不已

王财主一听,顿时语塞,原来先生的上联是暗藏玄机,自己上当了,不过是自己失礼在先,没有信守承诺,怪不得别人,当场是尴尬万分,脸色通红,只好赶紧下令:“来人,给先生摆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