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宇宙可以没有地球,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一周之前,台风山竹登录东南,打响了今年大自然复仇人类的第一枪。
几乎与此同时,被称为现实版“钢铁侠”的埃隆·马斯克,在Space X公司发布会上正式宣布:
日本富豪前泽友作将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私人月球旅行者,将于5年后乘坐BRF火箭绕月旅行。
前泽友作是时隔46年,第25个去往月球的人类。而在他之前的24人,都是专业宇航员。
“上九天揽月”,正在由梦想变为现实。
有人说,马斯克和前泽友作的相遇,是当今世界两位大梦想家的情怀激荡。
可是,这场顶级富豪的圆梦游戏,已在不知不觉间,拉响了盘桓在人类头顶的太空警报。
01
大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人敬畏,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然而康德生前一定不会想到,人类对星空的敬畏,在他去世之后的150年就被打破了。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自此以后,太空就成为了人类科技竞赛的顶级战场。
据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统计,1957年以来,人类共向太空发射了4000多颗卫星,目前在轨运行的仍有1000多颗。
看起来是一件好事,手机通话、汽车导航、天气预报……无时无刻,我们都在享受太空中的某一颗卫星所提供的便利。
但是很少有人会问:这4000多颗卫星中,已经退役的3000多颗,都去哪了?
答案触目惊心。
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报废成为太空垃圾,终生游荡在地球上空或低或高的轨道上。
上面这张图,直观地显示了自1957年人类涉足太空以来,太空垃圾数量的指数级增长。
不仅仅是退役的卫星,航天发射中的火箭助推器、整流罩、逃逸塔等,在发射后的短短10分钟左右,也将脱落变成太空垃圾。
这些漫无目的漂流在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垃圾,还会因为自身质量和引力的干扰,互相碰撞、爆炸,从而产生更多的垃圾碎片。
更可怕的是,前苏联和美国曾在冷战时期,大量进行导弹反卫星试验。其中,仅前苏联就曾进行了19次,给太空带来了500—1000块大小不等的垃圾碎片。
2017年欧洲宇航局的数据显示,在地球轨道中超过10厘米大小的碎片约有2.9万个,介于1厘米至10厘米之间的碎片达75万个,1毫米至1厘米的碎片已达1.66亿个。
而且至今为止,人类依然没有大规模的有效手段,清除这些太空垃圾。
如果说大气污染、水污染、塑料污染,是人类亲手豢养在身边的夺命猛兽。那么太空垃圾,就是高悬在整个地球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02
著名作家茨威格说过,“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些以厘米计算的碎片,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的飞行速度却普遍在5000米/秒以上,是狙击步枪子弹速度的7倍左右。
在高速度的加持下,这些垃圾碎片仿佛在地球轨道上组成了一张高密度的子弹网,用枪林弹雨来形容毫不为过。
1991年12月,俄罗斯已废弃的人造卫星“宇宙1934”号与飞船“宇宙926”号释放出的一大块物体相撞,旋即发生爆炸。
2009年2月,铱星系统第33星和俄罗斯Cosmos 2251卫星发生了碰撞,在短短几个月之内,两颗卫星碰撞产生的垃圾几乎覆盖了它们曾经所在的轨道。
(铱星33和Cosmos 2251在碰撞前和碰撞后四个月的垃圾碎片分布图)
2016年4月,有一块极小的太空垃圾碎片,击中了国际空间站上的Cupola对地观景台玻璃,造成了一个直径7毫米的裂纹。
假设玻璃破碎,空间站中的有氧环境被破坏,太空中的极度严寒和缺氧,将对宇航员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国际空间站的Cupola观景台和裂纹放大图 来源:NASA
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随着太空垃圾所占的轨道空间一直扩大,碰撞爆炸发生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
更严重的威胁在于,部分质量过大的太空垃圾,甚至有直接坠落地球造成冲击性灾难的后果。
在秘鲁发现的陨石,其实是太空垃圾。
1978年1月24日,前苏联“宇宙954”号核动力卫星回收时失控,从天而降坠落在加拿大西北部地区。
当时它携带30千克浓缩铀核燃料,这些具有高放射性的碎片在18000平方英里的范围内散落,引起了加拿大全国性恐慌。
所幸这次灾难发生在地广人稀的加拿大西北部地区,如果卫星坠落城市,后果不堪设想。
早在1978年,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唐纳德·凯斯勒就提出过一种理论假设。
他认为当近地轨道的航天器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将无可避免地产生碰撞,形成碎片,进而形成更多碰撞,更多碎片……
美国一项研究曾评估认为,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数量已经逼近临界值,近千颗卫星面临着被太空垃圾撞击的威胁。
太空垃圾全球分布图,红色为地球静止轨道上的正常工作卫星。
要知道,一颗卫星的造价加上发射成本,都在数亿美元以上。每有一颗卫星被太空垃圾撞毁,就意味着数以亿计的纳税人血汗钱被白白浪费。
并且,正是这些卫星时时刻刻向地球传输各种信号、追踪天气、进行全球定位,才赋予了我们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一旦太空中没有它们存在的空间,人类将瞬间被打回到飞鸽传书、快马送信的农耕时代。夜幕降临,抬头仰望星空的人类,也失去了一个文明应有的高度与尊严。
03
如果说,国家层面正常的太空探索活动,带来的垃圾碎片难以避免的话,那么近年来兴起的某些商业太空活动,则摆脱不了将全人类的公共利益置于私欲之后的嫌疑。
1997年4月21日,美国科幻电视连续剧《星际旅行》制作人金·罗丹贝利举行了世界上第一场太空葬礼。他的骨灰,被火箭送往了浩瀚的宇宙。
在美国、日本和欧洲部分国家,太空葬礼今天已经颇为成熟。
有限的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美国“太空服务”公司已经安排了7次发射,把300人的骨灰送到了太空。
有的家属选择将亲人的骨灰送往近地轨道,巡游若干圈后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坠至大气层燃烧殆尽;而有的家属却愿意付出更贵的价格,将骨灰送往更高的地球静止轨道,成为一颗永远在太空漂浮的幽魂。
或者某种程度上说,一份新的“太空垃圾”。
一周以来,当人们在互联网上为马斯克和前泽友作所谓的“登月梦”欢呼呐喊的时候,是否想过: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超级富豪,加入太空旅游的计划。他们用金钱满足自己的个人梦想之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片越来越危险的太空。
灾难电影《2012》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因为人类的无度开发,地球生态即将崩溃。
世界末日来临前,部分大国联合起来,秘密研发了逃离地球的“诺亚方舟”。
不出所料,优先登船的永远是那些权贵富绅。
电影《2012》剧照
百年以前,太空是全人类的太空,地球也是全人类的地球。
生死面前,人人平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份平等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终将因人而异。
但至少此时此刻,地球仍是我们共同的、唯一的家园,太空也是我们共同的、唯一的保护伞。
浩瀚无垠的宇宙,失去一个行星根本微不足道;但唯一的地球失去了自己的天空,人类将暗无天日,没有谁能够幸免于难。
宇宙可以没有地球,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不要污染了陆地,污染了大海,又去污染太空,最终我们将容身无处。
閱讀更多 洞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