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N”模式——资阳雁江攻坚禁毒人民战争

近年来,资阳市雁江区紧紧围绕禁毒人民战争这个中心,坚持“党委政府主抓、禁毒委牵头,成员单位协作、社会各界参与”的思路,构建起“123N”禁毒社会化管理模式(“1”指党政“一把手”主抓禁毒工作有力度;“2”指“所地联动”实现无缝衔接不脱管;“3”指建立“三支队伍”,夯实禁毒基础;“N”即整合多种社会化资源),推动全区禁毒工作再上新台阶。

“123N”模式——资阳雁江攻坚禁毒人民战争

落实党政责任,构建“一把手”主抓禁毒工作的格局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禁毒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意见》,将党委政府作为第一责任主体,协调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展禁毒社会化管理,逐步构架起综合治毒的格局。每年,区委、区政府“一把手”与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签订禁毒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禁毒工作与经济建设置于同等高度;并将禁毒工作纳入全区综合目标考核和综治考核双项“并考”,分别各占4分。制定了《雁江区禁毒和创建“禁毒示范城市”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部门工作业绩及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对禁毒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毒品犯罪严重镇乡(街道)、单位,实行挂牌整治和“一票否决”。

目前,全区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成立了禁毒办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心,区政府每年投入禁毒工作专项经费200余万元,配备了1138名专、兼职禁毒辅助人员,各乡镇相应匹配经费,确保了禁毒社会化工作有力推进。

强化所地联动,实现禁毒帮教无缝衔接

针对吸毒人员融入家庭难、融入社会难和戒断巩固难的实际情况,区禁毒委会同四川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探索建立了“所地联动”社区戒毒康复“无缝对接”模式。在戒毒所戒满后被责令社区康复的社区康复人员和在公安机关拘留出所被责令的社区戒毒人员,具备出所资格后,由镇禁毒办会同禁毒社工、社区(驻村)民警接回后继续跟踪帮教,并送到户籍地派出所和社区报到,签订《社区康复协议》,进入社区戒毒(康复)阶段。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接受为期3年的“戒毒动机强化、心理行为矫正、社交技能拓展、防复吸刺激、家庭结构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重建”等专业化、疗程化训练,直到真正恢复身心健康。

“123N”模式——资阳雁江攻坚禁毒人民战争

建立三支队伍,夯实社区禁毒基础

为进一步夯实社区禁毒基础,由区禁毒委牵头建立禁毒专业队、网管队和巡宣队。一是建立禁毒专业队伍。招聘26名禁毒专职社工分配到各镇(乡)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戒毒康复、涉毒人员管理、毒品预防教育等工作。二是建立网格化管理队伍。出台了《资阳市雁江区“雁归来”治理毒品问题工作方案》,以社区网格为单元,将区级部门干部、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社(居民小组)长、基层党员、涉毒人员或社会禁毒志愿者对接到各社区网格,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六级帮教转化管理平台。同时,大力发动网格化信息队伍,将涉毒人员细化、分流至各网格内进行精细化管理,落实分级动态管控和定期评估。目前,全区已建成205个城区网格、436个农村网格。三是建立禁毒巡查宣传队伍。一类由社区民警、村居委干部、治安巡逻员组成,定期深入到娱乐场所、田间地头等地全覆盖巡查辖区易制毒场所、宣传禁毒防毒知识等。另一类通过风险评估,筛选出表现良好的吸毒前科人员、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或者其它积极分子组成“雁归来”以毒治毒特殊队伍,秘密负责易制毒区域、吸贩毒窝点、吸毒人员信息、种植毒品原植物等涉毒违法犯罪排查举报。今年以来,通过街面集中宣传、设立禁毒宣传栏、流动多媒体巡宣、禁毒文艺表演等形式,深入全区进行全覆盖宣传禁毒知识,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余万份。

整合“N”种力量,推动禁毒社会化

社会的力量无穷无尽。雁江区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力量,纳入禁毒综治范畴,推进禁毒社会化不断深入。一是建立“禁毒专业力量+相关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工作中需要共同解决难题时,由区禁毒办牵头组织禁毒联席会议框架内的相关职能部门共商科学解决办法,报区委、区政府督导实施,确保在顶层组织发动上形成合力。二是建立“条块结合”的禁毒社会化防控体系。将覆盖镇、村、社的三级禁毒信息平台整合接入公安禁毒专业队伍,畅通毒情 “发现、上报、交办、处置、反馈”渠道,确保涉毒情报信息第一时间反馈到禁毒专业队伍实际精准打击。该模式实行以来,获取1200余条涉毒情报信息,公安机关循线架网、成功破获320余起涉毒案件。三是创新“前置式”就业帮扶模式。针对吸毒人员就业时存在“劳动技能不对口、零散安置成本高、就业预期难满足”等问题,采取摸底调查择业意向、分类组织免费技能培训、引导落实双向择业“三步走”措施,将吸毒人员就业安置工作前置,在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前,根据用工企业需求,结合吸毒人员择业意向,分类免费对663人进行了制鞋、制衣、机械、电子加工等岗前技能培训,截止2017年底,已有386人与企业签了劳动合同,形成了警企联动、双向选择的“前置式”就业帮扶模式。

四是利用“无毒朋友圈”屏蔽复吸外因。由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组织社区民警、居委(村社)干部、社区医生、禁毒专职人员、禁毒志愿者和被帮教人员家人,组成围绕在社区戒毒人员身边的“朋友圈”。对与毒友交往过密的重点对象开展经常性走访,切实震慑圈内“损友”。全区共有113支规模不等的社区戒毒(康复)帮教团队,已成功帮教1000余人。五是强化外出务工戒毒(康复)人员管理。由区禁毒办与流入集中地对接,委托流入地公安机关远程尿检、帮教,并由与其密切接触的“同乡会”跟踪帮教、反馈成效,力促此类人员“不因外流而脱管”,最大限度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