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雨過無痕
這個問題回答其實很簡單!
腫瘤的生長是按照數量級生長的,當長到10的六次方以下時是可以被正常身體的免疫力所消滅!
當長到10的六次方以上時,身體的免疫力理論上是不能完全控制腫瘤細胞的!
當腫瘤細胞長到10億個時,也就是一立方厘米時,已經會有明顯的症狀或者可能出現淋巴轉移,血行轉移了!
而手術能把III期腫瘤細胞理論上控制到10的七次方一下,那麼化療是按照一級動力學原理消滅腫瘤一般的,化療把腫瘤控制在10的六次方以下時,身體免疫力正常就可以消滅殘存的腫瘤細胞了!而免疫消滅腫瘤是遵照零級動力學的!理論上免疫可以消滅腫瘤細胞!而化療對於腫瘤基本不能完全消滅!只能靠免疫力
每次遇到腫瘤病人需要手術,手術前談話的時候,病人家屬總是會問一句“醫生,現在腫瘤是早期還是晚期?還能活多久?“。
其實,手術前的彩超、CT及磁共振也沒法100%確定腫瘤的早期還是晚期,需要手術後的病理檢查才能明確早晚期。
如果是很早期的腫瘤,那就無需化療了,但如果是中晚期,即使手術切除了,手術後的化療也不可避免。
一提到腫瘤放化療,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頭髮掉光光、上吐下瀉,被折騰的不成人樣,想想就恐懼,但幾乎大部分病人在手術後仍被醫生建議需要放療或是化療,為什麼? 就如這個問題所講的那樣,既然腫瘤已經切除了,病理化驗也顯示未見擴散,仍然需要放化療,多此一舉嗎?肯定不是。
一、手術後病理是否能確定腫瘤有沒有擴散?
手術切除的病變組織,僅僅是腫瘤以及腫瘤周圍的一部分組織,比如說肝癌,手術的時候切除了肝臟腫瘤,同時將腫瘤周圍的一部分正常肝組織一併切除,因為腫瘤有向周圍組織侵犯的特點,切除腫瘤周圍組織的目的也是為了保證腫瘤能切除的更乾淨。但僅僅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手術後的病理化驗提示存在血管癌栓、膽管癌栓等高危因素,有可能部分癌細胞已經通過血管產生了微轉移,而這些微轉移病灶在彩超、CT以及磁共振上是看不到的,因此,手術後的病理檢查不能完全確定有沒有擴散。
手術後的放化療目的:
當然是為了殺滅潛在的腫瘤細胞。眾所周知,腫瘤切除術後的復發是影響腫瘤病人生存期的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如何減少腫瘤術後復發?目前來講還沒有真正有效的辦法,定期複查僅僅能儘早發現有沒有復發,儘早把復發腫瘤消滅在萌芽狀態,但如何減少腫瘤術後復發仍是醫學難題。
但不可否認,腫瘤切除術後放化療是減少腫瘤術後復發的其中一項措施,雖然效果未必理想。也許對有的病人效果很好,有的病人即使進行了放化療,腫瘤仍然復發。但對於那些需要手術後放化療的腫瘤病人,在沒有放化療之前,誰也不知道效果怎麼樣,所以,醫生仍然會建議需要輔助性放化療的病人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放療或是化療,目的僅僅是為了減少復發,延長生存期。
腫瘤切除術後的放化療是一把雙刃劍。
化療藥物在殺滅潛在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人體的各個器官系統產生不利影響,主要影響體現在消化道方面及造血功能方面,這也就是上吐下瀉、骨髓抑制導致的感染等等,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有的病人對於化療藥物是沒有任何不良反應的。這樣的病人可以接受很多次的放化療,相對的腫瘤復發的幾率會更小一些。
雖然不管任何時期的腫瘤,只要能手術切除而病人又能耐受手術創傷的情況下,外科手術仍是第一選擇,但放療、化療、中醫藥治療、免疫支持治療以及靶向藥物治療等多學科綜合治療將惡性腫瘤治療推向新的階段。因此,放化療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腫瘤治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希望大家不要談到放化療就產生恐懼心理,俗話說“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同樣的,不管什麼方法,只要能治療腫瘤,就是好的方法。
頭號在線醫生
不是每個人術後都是需要化療的,分期早、沒有危險因素的患者是可以不化療的。
1、腫瘤細胞是一個非常微小的概念,當細胞持續增殖達到10億個的時候,實際肉眼所見也就1立方厘米。
2、腫瘤在早期很微小的時候就有可能脫落,進入血液循環,或進入淋巴循環,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患者原發腫瘤病灶很小,卻出現了多發的轉移,也就是老百姓俗話說的腫瘤“擴散”了。
3、手術只是切掉了可見的腫瘤病灶,微小病灶以及脫落入血或淋巴管的腫瘤細胞是萬難清除的。
4、目前的檢測技術,可以從循環血液中查到腫瘤細胞或腫瘤DNA,也就是ctC和ctDAN技術。但這一技術尚不是十分成熟。
以上可以看出,雖然手術很成功,也做到了根治的目的,但是術後化療還是要做的,目的就是把殘存的微病灶和有可能入血液的腫瘤細胞打掉。
深藍醫生
很多人無法理解和接受自己做了手術去除了腫瘤後,這個時候醫生又給出要化療的方案。這個時候患者和家屬都會考慮到如果進行化療,會有很大的副作用。
那麼,許多癌症患者做了腫瘤切除手術以後大病理顯示並未擴散,為什麼還要進行放化療?
因為惡性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腫瘤一般在原發灶長大,隨著腫瘤生長時間的延長會發生局部浸潤和遠處轉移,包括經過淋巴管轉移,或通過血液循環轉移到肝、肺、腦、骨骼等各處器官,因此一定要抓住治療時機,手術後為了避免病情的復發和進一步病灶的轉移一般確實應該考慮接受放化療措施的。
雖然放化療殺癌細胞時確實有分不清的問題,會有令人畏懼的副作用,但是從長遠來講,這個代價是要付出的,而且隨著放化療技術的提高,現在的副作用在明顯減小,還是利大於弊的。
放化療對增生活躍的細胞殺傷力很大,和正常細胞相比,癌症細胞的增生要活躍得多,所以它們會“首當其衝”。當然,也有一些患者是承受不了化療帶給的副作用,而中晚期一般保守治療為主,常用的方法包括中醫治療,射頻,精確放療等等,病情也可以得到控制,進而長期帶瘤生存。
其實患者具體是否需要採用化療繼續治療,還是要看患者具體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但是不論是否在手術後採用化療方法,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才是至關重要的。
專長:腫瘤內科化療,主要擅長淋巴瘤、乳腺癌、肺癌、腸癌、頭頸腫瘤的化療。
醫聯媒體
很多人不理解,腫瘤都已經完整切除了,為何還要化療。這就是惡性腫瘤的討厭之處,不是說把腫瘤原發灶切除就根治了,如果這樣的話就不是惡性腫瘤了,而是良性腫瘤。惡性腫瘤最大的特點就是復發和轉移。一般早期癌症,手術後是不需要放化療的。中晚期需要化療或放療或放療和化療聯合應用。
通過臨床觀察總結和臨床研究發現,中期腫瘤即使手術後,仍有部分患者出現復發和轉移,而術後的輔助化療/放療,能夠一定程度降低復發風險。 因此,放化療的依據,主要是根據疾病的分期來定的。患者是否需要術後化療,只是通過臨床研究來證實哪些患者可能從術後輔助放化療中獲益,但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從輔助治療中獲益。就是說有部分患者是不能從輔助治療中獲益,但目前醫學研究還不能有確切的指標可以預測患者是否能從化療中獲益,只能根據研究結果,哪些分期的患者通過治療可能會獲益。具體來講,胃癌中期患者一般建議術後輔助化療半年,能降低術後復發轉移風險。具體到個例,很難說是否能從化療獲益,那麼只能根據指南建議,一般需要安排術後化療。
每種腫瘤術後是選擇化療還是放療還是放化療是不同的。常見的胃腸道腫瘤舉例。胃癌術後一般是進行化療,而不做放療,因為放療對胃癌不敏感,除非腫瘤是姑息性切除,就是說有癌殘留,通過進一步放療聯合化療來控制。直腸癌術後一般也是隻做化療,放療基本都是在術前做,術後放療一般是在術前沒有放療,術後發現腫瘤局部進展明顯,為降低復發風險,追加放療。
放化療就是一把雙刃劍。治療疾病的同時,肯定對身體帶來副損傷,比如骨髓抑制、脫髮、消化道反應。但是這些副反應隨著化療停止可以慢慢恢復,主要是很有可能通過術後的輔助治療獲益,降低了復發風險。至於提問中所擔心的,是否化療導致免疫力降低後,疾病的爆發,甚至腫瘤的再發。這個擔心是既沒有研究證據支持,也沒有臨床實際病例支持的。而術後輔助治療的價值是被證實了的。
因此,實際臨床實踐中,最好聽專科醫生的建議。實事求是,根據術後的病理分期,需要做輔助治療就按照標準療程治療,除非副反應過大。副反應太大的話,該停止就停止。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惡性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腫瘤一般在原發灶長大,隨著腫瘤生長時間的延長會發生局部浸潤和遠處轉移,包括經過淋巴管轉移,或通過血液循環轉移到肝、肺、腦、骨骼等各處器官,因此一定要抓住治療時機,能手術的一定要選擇手術,手術後為了避免病情的復發和進一步病灶的轉移一般確實應該考慮接受放化療措施的。
不少經過了詳細檢查被確認尚未發生遠處轉移的腫瘤患者,沒有重視術後放化療在手術切除後,一兩年又發生了遠處轉移。這些轉移病灶,大多數由是術前己存在而臨床檢查不能發現的微小轉移發展而來。這些存在但檢查手段無法查出的微小轉移病灶,可以稱為亞臨床轉移灶。正因為這種潛在的轉移灶存在,導致一部分病人術後經過一段時間腫瘤“復發、轉移”。
為對付這些潛伏在體內的微小轉移病灶,一般需要採用放化療來消滅這些微量的癌細胞。實踐證明,放化療治療措施是針對殘餘癌細胞擴散的有效手段,大多數腫瘤術後輔助放化療對提高生存率有益處,尤其對於中晚期腫瘤患者。腫瘤發現越晚期,發生轉移的概率越高,因此,對於分期較晚的病人醫生通常會推薦病人術後及時進行全身化療,以求消滅或控制這些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病灶。所以說,癌症患者做了腫瘤切除手術以後大病理顯示並未擴散,也是需要進行放化療的治療措施的,當然如果配合中醫的扶正固本療法也可緩解放化療的副作用的。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有些人明明做完了腫瘤切除手術之後,醫生還要要求病人做個放化療,這是為什麼呢?
每次放化療之後身體都要折騰一番,這主要是放化療不僅對腫瘤細胞有很強的殺傷作用, 對正常的細胞同樣有很強的破壞力.所以放化療之後對患者還會有很大的副作用,比如化療之 後病人會出現嘔吐,精神不振,身體免疫力下降等.但是,手術之後做化療主要是做個全面是消 除。
有的腫瘤手術後只能切除看的到的局部,有些輕微的轉移病灶是看不到的.所以做完腫瘤 切除手術之後再做化療是來觀察是消除遺留的病灶,有些不明顯的病灶會在病人的身體內繼 續轉移發展成腫瘤,複發率比較高。
一般中晚期的患者存在病灶的情況比較多,就算把大部分的腫瘤切除了,遺留的小病灶還 是有機會發展成腫瘤.而放化療可以很好的較少這種情況.對比放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殺滅腫 瘤細胞還是一項很有價值的檢測。
KK健康
簡短回答:因為有用。
完整閱讀大約需要5-10分鐘,重點部分已加下劃線。
對於免疫力特別低下,出現明顯骨髓抑制等嚴重毒副作用的,放化療會被減量甚至停止。因為腫瘤治療的目的是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如果治療本身威脅到生命,那其意義就沒了。
對於身體狀況能夠經歷放化療的,已經很明確這些輔助治療對於很多腫瘤的治療效果是有正面作用的了。
怎麼證明呢,簡單闡述(真正的研究要嚴謹得多):兩批同樣腫瘤的患者,一批只有手術治療,一批手術加輔助治療。結果發現有輔助治療的那群人的總體生存時間明顯好於單純手術的。
好到什麼程度呢?
因為輔助治療的效果明顯,現在針對一些癌症還要進行類似研究的話,如果不給患者輔助治療從倫理上是很難甚至無法通過的——因為這幾乎等於變相害患者 ,給患者選擇明顯較差的治療方案。
但我估計題主也是聽到過身邊一些危言聳聽例如“本來好好的,做了化療就沒了”之類的例子。
面對這種案例,個人的建議是:
理性判斷一下患者更有可能是“大多”能獲益之一,還是“少數”不能獲益者之一。
當然,這裡說的是總體,有些癌症如果對輔助治療特別不敏感,那一意孤行非要治,或許也不能達到期望效果。
說過很多次,放化療肯定是有副作用的。
現代對於放化療這些輔助治療,爭論點不在於他們總體是否有效,而在於對每一個患者,我們如何來判斷它是否有效,有多大效果,患者個體是否能獲益——從而選擇對個體最優方案。
這是所謂精準醫療,但目前還沒實現。
已經有一些通過基因測序等方法初步判斷對某些化療藥物的反應的臨床檢測,但還遠達不到滿足廣大臨床需求。
這裡面還有很多未知,需要我們一代代人去努力。
附送幾個類比,或許能幫助理解:
類比1:癌細胞像是恐怖分子。
它們悄無聲息地產生,靜觀默察地聚集,隱藏著自己的力量。有時候等我們發現,他們聲勢已經很大。
類比2:外科手術就像是一顆導彈。
它能夠把恐怖分子的老巢夷為平地,是目前反恐鬥爭中最重要的利器。但問題還是存在的,對於根基很深的恐怖分子(進展期腫瘤),僅靠它難以徹底剷除腫瘤細胞。
上面說了,腫瘤細胞就像是一個個狡猾的恐怖分子,雖然能把老巢消滅,但難免一些癌細胞已經藏匿在身體的其他地方,手術無法確保徹底清除。
類比3:放化療是反恐新武器。
很長一段時間裡,除了手術,我們似乎針對這群恐怖分子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戰局一直處於僵持。雖然更多的患者能夠得到的有效的治療,但單純手術對於一些患者,特別是中晚期患者的效果總是不理想。而化療藥物這種新武器的出現,給戰局帶來了巨大改觀。
癌細胞和恐怖分子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他們時時刻刻在搞分裂:癌之所以是癌,也正是因為它們的細胞分裂不受控制。因此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藥物把分裂分子給消滅掉——化療藥就是起到這個效果。這個新式武器已經成了現代醫生與癌戰鬥時的常規武器。放療更類似於局部的小規模核武器吧,通過輻射,把老巢以及老巢周圍的恐怖分子幹掉。
並且根據不同類型患者的特點,設計出了術前、術中、術後使用等多種戰術,並且根據戰況調整化療的藥物成分和劑量,取得了很好的戰果。
總體來說目前而言針對腫瘤,我們醫生能夠採用的辦法已經挺多了,但都有一個問題,就是損傷大而且清除不徹底。雖然手術如導彈一般能把恐怖分子的老巢夷為平地,雖然化療藥能夠清除分裂分子,但總是有問題,我們總是難免損傷平民。無論手術做的多好,總是需要切除一些腫瘤周邊的組織,而且手術本身對患者而言也是很大的一個創傷;放療除了消滅分裂分子,也難免把正常增殖的細胞一起清除,這些副作用目前我們還沒有辦法完全消除。
林竹蕭蕭
現在的醫學都是講證據的,稱為循證醫學。手術後需不需要做化療和放療,是有理論和臨床試驗的數據共同支持的。
來自醫學理論的支持
癌細胞從一個細胞,發展到肉眼可見的腫瘤包塊,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可能是一年兩年,在這個漫長的時間內,有可能就會有少量的癌細胞通過各種途徑,已經跑到遠處或者躲在周圍的組織之中。手術只能夠切除肉眼看得見的腫瘤,並不能切除那些已經跑到其他地方,已經躲起來的細胞。所以,術後的病理結果,只能證明,醫生已經把肉眼可見的腫瘤全部切除了,我們稱之為達到了R0切除。
達到R0切除,還需不需要放化療呢?這就需要看病理分期,分期越晚,發生癌細胞擴散的概率越大,通過放化療可以殺死這些潛在的癌細胞。
來自臨床試驗的支持
理論不一定都對,有時候你可以講一套理論,只要能自圓其說,都可以成為理論。但是,事實勝於雄辯。你把病人分為兩組,一組病人手術後不接受放化療,一組病人術後接受放化療。比比兩組的複發率,轉移率,以及生存率。如果放化療組的患者,複發率更低,生存率更高。那就支持術後放化療,反之亦然。
所以,現在我們都講究循證醫學,凡事講證據,臨床試驗證明化療好,那就化療。
儘管如此,還是存在一些弊端的,因為這些臨床試驗的結果是來自上千甚至上萬患者的數據,這成千上萬的患者中,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從放化療中獲得好處,比如說化療組中有1000個人,其中可能只有500人通過放化療延長的生存,其他500人可能就是過度治療了,並沒有獲得好處。
所以,現在還不能真正的做到個體化醫療,你無法預測到底哪個人對化療敏感,哪個人可以從化療獲益,希望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們可以做到真正的精確醫療,精準到每一個患者。
普外科曾醫生
許多癌症患者做了腫瘤切除後,大病理顯示並未擴散,為什麼還要進行放化療?放化療是不是多餘的?癌症患者腫瘤切除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做放化療,要不要放化療是由癌症的分期和病理類型決定的。
為什麼要進行放化療?
我們都知道癌症會擴散到全身的各個器官,除了頭髮。癌細胞是通過什麼途徑跑到全身的各個器官去生長的?主要有兩條通路,一是血液,二是淋巴管。
原發灶的癌症被切除後,需要擴大了切除範圍病理顯示無癌細胞的擴散,但是癌細胞是非常精明也是非常可惡的,我們不知道有沒有癌細胞跑出來隱藏在血液或者淋巴管中,而我們肉眼或者病理上又看不到。我們擴大手術切除,也只是把原發灶(癌腫的老巢)和周圍的一些組織端了,但是遠處的血液或者淋巴管中究竟有沒有癌細胞,我們看不見也做不了化驗。所以為了預防腫瘤的復發或者轉移,手術後加做放療或者放療就是為了把這些隱藏的癌細胞殺死,從而減少或者降低癌症復發和轉移的概率。
手術後的放化療是通過實驗證明了對降低癌症復發和轉移是有益的,但是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是否需要放化療,需要根據癌症的病理類型和癌症分期來決定的。也並不是所有的癌腫手術切除後的患者都需要做放療化療,因為部分早期的癌症患者,手術切除就可以了,比如早期肺癌。
能不能耐受放化療?
癌細胞在體內生長旺盛,化療除了對癌細胞有殺傷作用,也會損害部分人體正常的細胞,所以會出現骨髓抑制、脫髮、嘔吐等症狀,隨著化療的停止,這些反應也會慢慢好轉。如果實在不可以耐受的話,可以適可而止,我們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復發和轉移,提高生活質量。如果太難受,生活質量降低,嚴重違背了我們的初衷,可以考慮用其他的輔助治療方案,具體應諮詢主診醫生意見。
身邊的真實病例
這位是我的同事,每天一起上下班,科裡的管家婆,人也很好,每天對病人都是笑呵呵。14年發現自己得了宮頸癌,做了子宮卵巢切除,還有盆腔淋巴結清掃,未見明顯癌細胞擴散。當時我去病房探望她,我哭了,看著很心疼,反而是她安慰我,說沒事的,越是這樣堅強越讓人心疼。她術後也是做了化療和化療半年,這半年過程很痛苦,她很堅強,熬過來了。
隨診複查做了胸部CT,發現肺磨玻璃結節,再半年增大了,我們考慮是腺癌,建議她趕快手術治療。估計對很多人來說,已經要絕望了。可是她,還是相信自己,相信醫生。她馬上做了手術,把一葉的肺切了,證實是肺癌。目前三年過去了,她現在身體很好,正常上班工作和生活,沒有出現復發和轉移的情況。
這是一個讓人很欣慰的病例,與癌症的抗戰跟心態有很大的關係。得了兩種癌,一種宮頸癌,一種肺癌,如果一開始就向癌症低了頭,我想也不會有這幾年的事了。目前醫療水平的提高,很多抗癌藥物的研發,很多早期癌症可以治癒,讓很多中晚期癌症患者延長生存期,可以實現帶瘤生存。要相信,我們總有一天能戰勝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