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做的P2P产品,能买吗?

前些日子,多盈财富宣布良性退出,名字听起来很像是一家普通的P2P平台,其实是由泊头农信社运营的直销银行。

不过多盈财富的产品,类似于P2P产品。目前提供这种类P2P产品的直销银行还有甘肃银行、宁波银行、江西银行、廊坊银行、晋商银行、齐鲁银行。

多盈财富的退出,也让“银行的P2P”成为众相讨论的热点。

那么银行的类P2P产品是否靠谱?值不值得投资呢?对此,今天我们分析投资最关心的两件事:收益和风险。

在这些直销银行的APP中,类P2P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大多都在5%—6%之间,比其本身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不了多少。

毋庸置疑,即便是在P2P行业不太景气的当下,这个收益率也远比P2P行业9%以上的平均收益率低多了。

既然收益低了,风险是不是相对应地低了呢?未必。

1.背景名大过实

会有很多人觉得,这类产品背靠银行,背景很硬。

但是看背景硬不硬的两个关键点是:这个背景是否真实,以及这个背景对产品承担怎样的责任。

背景的真实性不必多说,但在多数直销银行的P2P产品中,都写明了直销银行只是作为居间方和见证方,并不承担对还款和收益的保障。

并且存在部分机构,名为直销银行,实际却由第三方平台具体负责运营,可以看成是把“类P2P产品”外包了。

此前据北京商报的报道,廊坊银行直销银行就曾经直接外包给P2P平台中融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运营。

银行做的P2P产品,能买吗?

目前在齐鲁银行直销银行的APP上,我们仍可以看到,平台支持方为“广东网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银行做的P2P产品,能买吗?

所以对于这些产品来讲,银行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一种噱头而已,借用了银行的信用,实际上名大过实。

2.合规性风险

再者说到合规性的问题,银行的确具备很多先天性优势,但具体到P2P产品,是否合规呢?

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指依法设立,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

很显然,直销银行并不在这个含义的覆盖范围内。目前对于银行做P2P产品实际上还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

虽然坊间有“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说法,但在金融行业里,“法无禁止”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政策风险。

3.信息不透明

回到项目本身上,我们在投资P2P时,除了考量平台自身的安全性、合规性等问题,也要考量具体投资项目的相关风险。

但是在多数直销银行的类P2P产品中,即便产品详情显示资金去向是借款个人和借款企业,但对这些借款人的信息披露却少之又少。

简单看几个例子:

银行做的P2P产品,能买吗?

(截图来自齐鲁银行直销银行APP)

银行做的P2P产品,能买吗?

(截图来自宁波银行直销银行官网)

银行做的P2P产品,能买吗?

(截图来自多盈财富官网)

我们从中所能了解到的借款人信息仅仅是简单的几点文字说明,证件、借款合同之类的证明文件都看不到。

直销银行本身不对还款和收益进行承诺,但我们又无从判断借款人的风险,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再者,即便是银行,既然做的是类似P2P的项目,那么就应该按照P2P的套路来:资金去到对应的借款人手中。否则,搬出借款人来有何意义呢?

但多盈财富的兑付方案公告却让人有所疑虑。

银行做的P2P产品,能买吗?

2万元以下的所有订单,说在10个工作日内赎回,就都能赎回了?不用考虑借款是否到期?

已经赎回的项目,为何还要分3个月、12个月兑付呢?资金和项目真的是对应的吗?

4.流动性风险

相比之下,还有一个比较小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P2P平台都开通了债权转让的功能。即便有些时候会出现转让不出去的情况,但多数直销银行的类P2P项目直接就不支持债转,流动性风险更是有所上升。

这么一看,买银行的类P2P产品,并非一桩划算的买卖。

收益低不说,风险也不见得低。这类产品似乎有违金融产品“风险和收益平衡”的普遍定律。

你会购买这样的产品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