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场作文11讲:思路与结构(4)缘事析理

高考考场作文11讲:思路与结构(4)缘事析理

缘事析理

基本思路是:先记叙他人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再从中分析概括出有关的人生哲理。

先看例子。

题目:

请以“诱惑”或“拒绝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在确定文章的立意时很容易想到的是“要拒绝诱惑”这个中心,但这个中心本身范围还是很大,为什么要拒绝诱惑?要拒绝哪些诱惑?如何拒绝诱惑?等等。该如何来展开呢?泛泛的议论,可能不容易出彩,尤其是那些不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能不能采用缘事析理的写法,通过一件小事,来切入话题,表现这个中心思想呢?

请看下面的一篇学生习作。


门前的桃花

王亚云

一个眼神的诱惑,就足以让人犯错。——题记

我家门前有一株桃树。

春天,桃树还没发芽,桃花就先开了。粉红粉红的花儿挂满枝头。那花有的怒放,有的含苞,一阵春风吹来,夹带着淡淡的香气,让人闻到后舒畅极了。

在我们村子里,桃树是很少的。所以在学校里,如果有谁带一枝桃花去的话,同学们都会很羡慕他。教我们语文的是个女老师,她也很喜欢桃花,若把桃花送给她的话,老师会很开心地朝你笑笑,而且还会亲昵地摸摸你的头。

因此,我就经常地带花枝去学校,送给要好的同学,送给老师。有桃花的日子,我每天都能享受到羡慕的目光。我很开心。

有一天,我又要去折桃花枝,妈妈说:“云儿,你尽摘桃花干嘛?摘光了花就不结果了。”我没说什么,等妈妈走后,我又折了几枝更大的花枝去学校。

就这样,桃花就被我折得差不多了。在学校里,我过得很快乐。老师高兴的笑容,同学们渴望又羡慕的眼神,让我发现自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可惜有桃花的日子并不多。时间飞逝,转眼到了秋天,这该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可是我家的桃树上却只零星地挂着几个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的桃子。母亲默默地望着树,叹了口气走了。我看着树,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新学期刚开学,几个有桃树的同学都带来了鲜红熟透、香甜可口的桃子来给大家品尝,老师和同学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有同学记起了我春天送给大家的桃花,问我:“你家的桃子呢?”我无言以对。

这事情已经过去许多年了,可在我的脑海里却是记忆犹新,永难忘记。我明白,当初我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诱惑而失去了本该收获的果实,尽管这诱惑并不低俗。以后的日子里,当我看到有同学穿上时髦的衣服,引得众人注目时,我想,我再也不要这“桃花”带给我的那种羡慕的眼光了;当有同学考试作弊得了高分,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敬佩时,我提醒自己,秋天的桃子才是沉甸甸的。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沿途一定还会有更多更大的诱惑在等着我们。名誉、金钱、地位和各种各样的享受……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人偏离了人生的奋斗目标,违背了人生的真谛。这时,我们千万别忘了,我们需要的是秋天香甜的桃子,而不是能引来羡慕眼神的桃花。


这篇文章别开生面,让人感到清新脱俗。文章采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结构上,全文就两部分,前部分是叙事,后部分是议论。前边重在记叙描写事件,后边重在议论表达认识。叙事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描写内容的思想升华。记叙不枝不蔓;描写文字清新优美。如写桃花,从视觉写到嗅觉,从花儿形态的美丽、色彩的绚丽,写到气味的淡雅清香;议论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思考的张力,如“我再也不要这‘桃花’带给我的那种羡慕的眼光了”,又如“我提醒自己,秋天的桃子才是沉甸甸的”。这里的“桃花”不只是指桃花本身,还蕴含了更深的含意——人生中各种各样的诱惑,而“桃子”也注入了丰富的内容,它不仅指收获的果实,也比喻为在实现人生理想的奋斗中取得的成就。作者这种从平常的材料中挖掘新意、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值得学习。

这种思路可总结为:立意时化大为小,构思时以小见大。对于有些不擅长议论,却擅长叙事写记叙文的学生来说,这种思路是比较好的选择。而相应的要求则是:平时能对生活有较细致的观察、较深入的思考,对自己的日常言行有较强的反思能力;能围绕中心对材料进行深度挖掘。优点是只要找到了合适的素材,就可以快速成文。

实际上,这种写法在中外名家中有不少的例子,如美国富兰克林的《哨子》、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鲁迅的《一件小事》等。在没有文章体裁限制的前提下,这种以小见大的思路还是能在很多的作文题目中适用的,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是物小而意丰,事异而理同。

这种写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文章显得新颖。一般来说,中学生的作文,只需要能在常情常理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可;而人生世相、社会百态,从大的方面来看,跳不出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也很难跳出中外先贤们已经说过的道理的圈子。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作文,尽是些正确而陈旧的调子。因为对这些大道理的体验过程、认识过程,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只要我们能在文章中真实地表现自我的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同样能让人耳目一新。比如《门前的桃花》,中心是一个非常老套的话题——拒绝诱惑;从立意上看,并不新颖,但作者却是从自己的独特经历来体会的,这种经历并不是大家都能有的,所以,作文同样能避开老生常谈的套路,写得清新脱俗。

当然,作为考场作文,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散文的主旨,往往讲究含蓄委婉,有时还是卒章显志,这就让阅卷老师在极短的时间内,不容易判断文章的立意,从而影响了作文的得分。怎么办?可以像本文一样,在前面加个题记,来提示文章的中心;或者在第一段,用简要精练的语言,来统领全文。

高考考场作文11讲:思路与结构(4)缘事析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