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知識與能力》常考知識點(最後20條)

五十一、教師的認知特徵;1較強的教學設計能力,2良好的表達能力,3教學管理能力,4教學機智

五十二教師的人格特徵:1教師的熱愛(對事業、學生、所教學科)2良好的性格(公正無私、謙虛誠實、活潑開朗、獨立的性格)3良好的自我意識(能進行有效的自我分析、合理的自我評價、自我體驗方面做到自立、自信、自尊、自強,在自我控制方面。能做到自我反省,自我調節)

五十三維護教師心理健康:1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2努力工作,學會休閒;3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4培養樂觀的認識態度,5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6保持身心健康,7學會調控職業壓力,8避免職業倦怠的消極影響

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方法:1注重引導,提高教師心理承受能力;2營造環境,給教師帶來溫馨與和諧,3提高舞臺,激勵教師充分發揮才能,4、以誠相待,為教師多辦好事實事。

中學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知識與能力》常考知識點(最後20條)

五十四、心智技能又稱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一種藉助於內部語言在人腦中進行的認知活動方式,如默讀、心算、寫作、觀察和分析等技能。形成過程:①活動的定向階段:這是準備階段。使學生在頭腦中構成關於心智活動和活動結果的表象,以便對活動本身及其結果進行定向。②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階段:運用實物進行心智活動;物質化活動指利用實物的模象、圖片、模型、示意圖等進行心智活動。③有聲言語階段:學生運用出聲言語對智力活動作精確的練習,使智力活動不再直接依賴實物。④無聲的“外部”言語階段:本階段是從出聲言語活動向內部轉化開始,到以內部不出聲的言語自由敘述而結束。⑤內部言語階段: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後階段。本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壓縮和自動化

五十五、動作技能心理過程:1認知階段(定向階段)學生首先認知動作技能的結構,對動作系統有初步的認知,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動作表象,用表象調節動作,掌握放假動作。2聯結階段,有動作定向階段向動作協調階段過渡的階段,學生嘗試把分解動作聯結成程序動作,通過不斷學習,逐步熟練,有意識控制減少。3自動化階段,肌肉骨骼動作實現程序化,自動化,完善化。意識參與減少,只在出現動作偏差時才起作用

學習策略的基本原則:1主體性,2內化性,3特定性,4有效性,5經濟性,6控制性,激勵性

中學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知識與能力》常考知識點(最後20條)

五十六、格式塔學派:強調整體觀點,重視各部分之間的綜合,它強調經驗好行為的整體性,反對美國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元素主義,也反對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公式,認為整體不等於各部分之和,意識經驗不等於感覺和情感等元素的集合,行為也不等於反射弧的集合。

五十七、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1心智技能,表現為使用符合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能力。2認知策略,表現為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過程的內部組織能力。3言語信息,表現為學會陳述觀念的能力。4動作技能,表現為評委而流暢,精準而適時的動作操作能力。5態度,表現為影響個人,對物或某些事件的選擇傾向。

中學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知識與能力》常考知識點(最後20條)

五十八、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師法》等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和義務。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敬業奉獻。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對工作高度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對工作敷衍塞責。

三、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維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啟發學生創新精神。不違規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五、為人師表。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範健康,舉止文明禮貌。謙虛謹慎,團結協作。平等對待學生家長,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不以粗魯言行對待家長。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遵守教師培訓制度,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自覺更新教育觀念,完善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教育教學業務,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水平。

中學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知識與能力》常考知識點(最後20條)

五十九、材料題套用答案

“關愛學生”以及“教書育人”,如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學生,對全體學生都要關心、愛護,對學生應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製作有害學生的不良現象,與侵害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做鬥爭。

“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師要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學生,保持學生安全,教師要愛崗敬業,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忠於職守,盡職盡責,不能翫忽職守;為人師表,堅持高尚情操,知榮明恥,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守住道德底線,牢記職業操守,明確職業道德規範,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在各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在社會上發揮師表作用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中學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知識與能力》常考知識點(最後20條)

六十、因材施教:教師從學生的實踐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均獲得最佳的發展。這一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針對性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使教學適應個性差異。

(一) 教師要留意觀察分析學生學習的特點(二)對待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做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三)教師要根據對學生學習風格的瞭解,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提供風格相配的教學方式 (四)教師不僅僅自己要分析把握學生的學習風格,而且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風格特點,促使學生把學習風格轉化為學習策略

中學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知識與能力》常考知識點(最後20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