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司機月餅的成都太婆找到了:坐了3年公交看金婚老伴,只是……

為了感謝成都91路公交車的5名司機,80歲的她在今年中秋節前的一天,登上一輛途經家門口的91路公交車,給司機送去了5盒月餅和一封感謝信,是感恩亦是道別,“以後可能都不會再坐這路車了,我的任務完成了。”

送司機月餅的成都太婆找到了:坐了3年公交看金婚老伴,只是……


三年來,她每天晚上10點-11點期間坐91路回家,而這樣的生活片段在不久前戛然而止,另一段關於陪伴和堅持的故事卻浮出了水面。


送司機月餅的成都太婆找到了:坐了3年公交看金婚老伴,只是……


夜歸人的“任務完成了”

給公交司機送上感謝月餅

已不再是夜歸人,91路依然穿過海椒市,空曠的末班車裡,不見80歲老人柴英的身影,直到4個月後中秋節前兩日的下午,她再一次出現。

老人手提5個月餅盒,緩慢地登上了91路公交車,她搖擺著身子挪了兩步,去看了一眼顯示屏上當班司機的名字,隨後走到駕駛位旁,將手中的一封信和月餅遞給了公交司機,匆匆下車前,轉身和司機揮手道別。


送司機月餅的成都太婆找到了:坐了3年公交看金婚老伴,只是……


送司機月餅的成都太婆找到了:坐了3年公交看金婚老伴,只是……


回看著公交車上的監控視頻,司機張景成覺得,老人的每一個動作都充滿善意,“她想感謝我,但又怕耽誤了我。”只是,道別時那一句“以後可能不會再坐這路車,我的任務完成了”,讓他和另外5位同事心懷掛念,“過去三年,每天晚上都把老人從琉璃場載回蓮花一區站,現在老人突然不坐車了,感覺像沒有把她安全送到家一樣。”

感謝信中,一個簡單的“蓮花新區一位太婆”的落款,和一個眼鏡的圖案,彷彿表明著老人不願留名但希望彼此記得的意願。

最終,成都商報記者在詢問了錦江區多家養老機構後,終於有了老人的消息。老人姓柴,她自稱,近三年來每天深夜坐91路公交車回家,確實是因為每天都去養老院照顧患病的老伴,不過這樣的生活,已不復存在,太婆說,雖然不坐這路車了,但一直想感謝這5位司機,所以就等著中秋節。“我確實說過,以後可能不會再坐91路車了,任務已經完成了。”

公交司機王清明沒有猜錯,他和同事們每天深夜搭載的,是一位對身患重病的老伴不離不棄的老人。“我們當時在想,也或許是老爺子康復回家了。”公交司機王清明本來如此猜想。可惜,“完成任務”的背後是讓人遺憾的消息,太婆的老伴在今年5月21日去世了。“


送司機月餅的成都太婆找到了:坐了3年公交看金婚老伴,只是……


↑之前,柴老幾乎每天晚上坐最後一班91路車在蓮花一區站下車回家

老伴病情惡化 住進養老院

“你住進去 我每天都來看你”

已到8旬的柴英老人喜歡讀書、看央視4套播放的新聞,只是現在做這些的時間從過去的深夜回家後,變成了清閒的傍晚。

記者看到,柴老的家中仍是老伴患病後,因一心照顧而疏於收拾的陳設。柴老回憶,老伴在家那幾年,因為大小便不能正常料理,讓她在家裡只能無奈地穿著一雙雨靴打掃家中衛生。

其實,和自己同齡的老伴在2004年患上了腦梗和中風,那時候夫妻倆66歲。儘管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但大爺喜歡獨自走出家門,甚至會迷路。每次尋找的足跡還沒有出海椒市,太婆就在派出所得知老伴的消息,以至於小區居民再看到她出門找大爺,都說“不用去找了,等會兒警察曉得把他送回來。”

陪伴和照顧最終阻止不了老伴疾病的惡化,到了2012年,兩人74歲,後來因身子骨不如以前,無法再去攙扶大爺,柴英在2014年底,選擇將老伴送到了養老院,在這家養老院住了三個月,她覺得不是很好,最後轉到了錦江區益民養老服務中心。


送司機月餅的成都太婆找到了:坐了3年公交看金婚老伴,只是……


↑柴英的老伴生前住在益民養老服務中心,柴英每天來照顧老伴

“送養老院是出於無奈,但我跟他說了你住進去,我每天都來看你。”老人說。儘管當時的老伴已經無法聽懂這句話,甚至認不出自己的妻子,但柴英依舊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時隔幾個月後再次看到柴英的照片,養老服務中心一位護理人員很快就認出來,“這是李大爺的老伴,李大爺2015年住到這裡後,她每天都會過來,很晚才離開,一直到今年5月大爺去世,期間她還跟我們送過錦旗。”

每天下午4點過,柴英就準時出現在養老服務中心,倒了大爺的尿盆,把病房打掃一番,然後坐在床邊給大爺餵飯,天色漸晚,還有一堆當天換下的衣服要洗。在這家醫養合一的機構,柴英原本花錢請有護工,不過她說:“人家也需要休息,照顧病人應該是大家一起參與,不能因為花了錢就甩手不管了。”


送司機月餅的成都太婆找到了:坐了3年公交看金婚老伴,只是……


走過金婚 送愛人最後一程

“他有難處,怎麼可能不去照顧他”

柴英是部隊子弟,小時候跟隨父親從河北到了成都,退休前是廠裡面為數不多的女幹部,老伴原本是祖籍河南的農民,兩人大學畢業後在蘭州工作時相識,去年,夫妻倆走過了金婚。

1966年因工廠搬遷,柴英和老伴一起返回了成都,幾十年,鄉音不改。

談起和老伴的感情,老人輕描淡寫地說:“年輕的時候哪有不吵架的,人老了,就吵不起了。”在她看來,順境中的感情不足以支撐患難之後的境遇,而在老伴病情加重的過去6年裡,柴英一把屎一把尿,儘量讓老伴過得舒適一點。

“他有難處,我和他一起生活了幾十年,怎麼可能不去照顧他。”不提則罷,當回想起來,太婆乾枯的臉頰上,又流起了眼淚。


送司機月餅的成都太婆找到了:坐了3年公交看金婚老伴,只是……


照顧老人原本是子女做的事,不過柴老說,老爺子住院就醫,聯繫養老院都是子女在料理,“他們下了班也會到養老中心幫忙照顧,兒女在這方面都沒有問題。”

從老伴住進養老服務中心到去世,接近3年時間,她記不得有哪天沒有去。在閒聊中,當91路公交車司機王清明反覆問她:“太婆,你怎麼天天都那麼晚坐這路車啊?”她一般告訴對方:“我要去養老院照顧我們家老爺子。”

蓮花新區的門衛對老人的印象是:“每天風雨無阻。有時候晚上快12點了,才看到太婆一個人推門進小區,即便是下雨天,看她深夜回家都是常規的步驟。”

遺憾的是,今年的5月21日,老爺子與世長辭。

對於柴英多年的堅守,網上有人說,“這是愛情該有的樣子。”


送司機月餅的成都太婆找到了:坐了3年公交看金婚老伴,只是……


從77歲跑到80歲

“每個夜裡,公交車都讓我覺得安全”

蓮花新區離錦江區益民養老服務中心,有接近5公里的車程,有3條線路的公交車在兩個區域往返,多坐幾次之後,太婆找到了一個最捷徑的乘坐方式,在家門口的蓮花一區站坐91路到琉璃一街站下車,再步行到經天路站轉乘3路車到皇經社區站下,再走200米,就是老伴所在的養老中心。


送司機月餅的成都太婆找到了:坐了3年公交看金婚老伴,只是……


然而,晚上回家儘管還是同一條線路,但並不是每次都順利。“91路是晚上10點收車,開到琉璃一街站也就在10點40分左右,有時候趕不上。就只能坐3路車到順江路下,再回家,還要走1公里。”

不能提前一點走嗎?太婆說:“有時候本來已經收拾完了,正要走,又拉出來了。我一看錶,完了完了,91路來不及了,反正也來不及,就安心等老爺子睡了我再走。”

於是,太婆不只一次提著綠色的布口袋,在深夜的錦華路邊一路小跑,就只為能坐上最後的一班91路公交車。琉璃場附近打圍修地鐵,好幾次,她跑錯了路。從77歲跑到80歲,一直跑了3年。

“有時候怕跑不上去,我就多坐幾站3路車,到前面去等它(91路),但到了才發現,3路跑在了91路的屁股後面。”太婆臉上浮現著笑容。


送司機月餅的成都太婆找到了:坐了3年公交看金婚老伴,只是……


因為每天回家的時間都是深夜,91路公交車5位開夜班車的司機,認識了太婆,根據老人所說,司機此前的講述並沒有誇張,“每天上車他們都要看我坐穩了,再開車,到了蓮花一區站,我下車走上路邊的人行道了,我才看到他們把車開走。”

相識的時間久了,司機也不會再問,“太婆,你怎麼每天晚上都在這裡坐91路車?”至今,老人還清楚地記得“張景成很沉穩、王清明很風趣、曾國太性子急,說起話來聲音很大……大晚上的,我只要上了91路車,看到他們中的其中一個,我就覺得我很安全。”

如今,深夜的錦華路上,再看不到老人在路邊小跑趕公交車的身影,接近晚上12點的蓮花小區公交車站,也沒有老人再從車上下來。

太婆說,以前照顧老伴時,經常到商場給他買牛奶、尿不溼、床單被子,現在不敢逛商場,見到那些熟悉的東西心裡難受。

“那某一天,當你再遇到熟悉的91路公交車和熟悉的站臺呢?”老人沒有說話,低頭沉默。

成都商報記者 逯望一 實習生 廖曉琴 攝影記者 劉海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