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豪门怎会“一无所有”?《红楼梦》中林黛玉财产到底去哪了

身在豪门怎会“一无所有”?《红楼梦》中林黛玉财产到底去哪了

《红楼梦》剧照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为什么敌不过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不少人认定,这是王熙凤使的坏。如果是这样,那么,王熙凤跟林黛玉有什么罅隙,要坏她的事?事实上,一直到第五十五回,王熙凤对宝黛婚事的态度,还是非常明朗——

凤姐儿(对平儿)笑道:“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体)己拿出来……”

身在豪门怎会“一无所有”?《红楼梦》中林黛玉财产到底去哪了

在所有人当然也包括王熙凤的感觉中,宝、黛的亲事是板上钉钉、没有悬念的。不惟如此,即便是说到对个人的看法,王熙凤对黛玉的评价也要好过宝钗。还是在这一回这一段凤姐说与平儿的“体己话”里,因自己“操劳太过”,小产后不能理事,需要找个把理家的帮手,便把视线里的干部数算了一遍,说到钗、黛时,王熙凤的看法是:

身在豪门怎会“一无所有”?《红楼梦》中林黛玉财产到底去哪了

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口气里明显地对黛玉亲昵一些。虽然这两位亲戚丫头都指望不上,但在这位当家人印象里,黛玉的问题是跟林副统帅似的,身体不好,恨铁不成钢;宝钗则是另一个性质的问题,城府太深,不一条心。

身在豪门怎会“一无所有”?《红楼梦》中林黛玉财产到底去哪了

《红楼梦》剧照 林黛玉 薛宝钗

当然,最大的砝码还是老太太的意见。在老太太那里,疏不间亲,宝钗比黛玉血缘上差着一层哩。一向靠揣摩贾母意图在荣国府混日子的、粘上毛比猴儿都精的凤姐焉能不明白?

身在豪门怎会“一无所有”?《红楼梦》中林黛玉财产到底去哪了

“天下真有这样的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然而,结局是在贾家江河日下、财政捉襟见肘、贾母已无力驾驭大局的颓势下,“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小姐,终归打败了“一无所有”的林家小姐。

身在豪门怎会“一无所有”?《红楼梦》中林黛玉财产到底去哪了

甲戌本书影

但是问题出来了,林黛玉怎么会是“一无所有”?林家祖上袭过列侯。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考中探花后,先迁兰台寺大夫,后钦点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娶妻贾敏(贾母之女),生有一子,三岁时早夭;育有一女即林黛玉,夫妻爱如掌上明珠。黛玉六岁时,贾敏一病而亡。贾母爱惜孤女,便把她接到贾府生活。后林如海也身染重病而亡。作为林家唯一法定继承人的黛玉,应该由她全部继承的遗产——那自然肯定比不过皇商薛家,但一来薛家的财产不会全都给宝钗,还有她哥哥薛蟠呢,二来在封建时代黛玉爸爸做的这个巡盐御史可也是个肥缺——到哪儿去了呢?

身在豪门怎会“一无所有”?《红楼梦》中林黛玉财产到底去哪了

乙卯本书影

鲁迅先生说,要从字缝里看出字来。还真就有人关注这“一段公案”,在字缝里找出证据,把案子破了。此人曾任毛主席的政治秘书,在党内职务的最高排序是第四位。在他晚年写的《里的一段公案——关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姻缘问题》中指出:

第七十二回中,贾琏为着对付太监“张口一千两”的勒索,同凤姐谈过“这会子再发个二三百万的财就好了。”

请注意这个“再”字,不小心泄露了之前贾琏曾在林如海死后拿得他遗下的一大注财产这个秘密。

第十四回写道:“林姑老爷(林如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二爷(即贾琏)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的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回来。”

……

第十六回又写道:“贾琏自回家见过众人,回至房中,又值凤姐事繁,无片刻闲空,见贾琏归来,少不得拨冗接待。因房内别无外人,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可赐光谬领否?贾琏笑道:岂敢!岂敢!多承!多承!”

当贾琏归来的时候,这一对贾府总管家夫妇彼此何等得意,何等“大喜”!亲戚死了,哪里来的“大喜”?不在别的,只大喜在贾琏已经窃夺了林家的全部遗产。因此,这一对总管家夫妇才在“房内别无外人”之时,流露了自己的“喜”不自禁之态。这一对总管夫妇对人讳莫如深的秘密,也骗过那个当时还年幼而又娇养成长的林黛玉小姐。即使林黛玉知道这件事,因为“寄人篱下”,也只得忍气吞声,“纵有许多照应,自己无处不要留心”。(第八十七回)林黛玉知道她“这里并没亲人。”(第九十八回)在林黛玉要断气时,连林黛玉的丫头紫鹃也说:“这些人怎么竟这样狠毒冷淡”,“这几天连一人问的也没有”。(第九十七回)

时移世易。这样,到第八十回时,王熙凤关于宝玉婚事的新思维已经形成了:

“现放着天配的姻缘。何用别处去找?” “一个宝玉,一个金锁。”(第八十回)真正叫做门当户对。

妙就妙在,这篇不长的文章的结尾,是用了恩格斯著作中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看待“金玉良缘”的胜出:

“石头记”中这个主要婚事的结局,说明了在阶级社会中,财产关系和婚姻关系的联系。

正如恩格斯所说,婚事“是根据他们财产来规定价格的”。

恩格斯接着说:

“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爱慕应当高于其他一切而成为婚姻基础的事情,以统治阶级的实践中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身在豪门怎会“一无所有”?《红楼梦》中林黛玉财产到底去哪了

庚辰本书影

这篇不长的文章被转引在叶永烈写的一部人物传记中。我最早读到此文时,还在大学政治系读书。读懂弄通马列原著,并用其解读欣赏中国古典文学,这种融会贯通、学哲学用哲学的读书及写作方法让我感到别开生面,并深受影响,以至于到了2000年,已经在报社工作六年的我,试着用这种笔法,以“二心搅乱大乾坤”为题,分析了“《西游记》里的一段公案”:

第五十六回至五十八回讲述的真假美猴王斗法的故事,实际是指孙悟空的“向善”与“向恶”两颗心即两种迥异意念的争斗——哪有两个猴儿,就是一个猴儿在那儿自己跟自己闹拧巴。所以,孙悟空与六耳猕猴打得神鬼莫辨、天地不宁,最后闹到如来佛祖那里“打假”时,这位终极裁判“即离宝座,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来也!’”也是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引用了列宁在他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中的观点:“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要认识在‘自己运动’中、自生发展中和蓬勃生活中的世界一切过程,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文章发表在2000年4月的一期《滨州日报》上。这篇寻章摘句、移花接木的千把字读书札记几经修改、最终成文发表时的洋洋自得,现在记忆犹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