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山老师二三事

王开山老师二三事

  一九九三年正值母校四十华诞,那一年的秋季,我和我的同学们迈进了洋河中学。我们每个人都领到了一本纪念册,上面有各级领导的题词,还有很多杰出校友的贺信。作为最新一届的校友,我们的名字也印在了纪念册上。那时我曾想,希望二十年以后,在母校六十华诞的时候,也可以拿到一本纪念册,在上面看到自己的贺信——遗憾的是,我未能成为杰出校友。

  尽管如此,我并不感到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很失败,因为只要自己尽力了,就是成功——三年的高中生涯,让我学到了很多,老师和母校给予我的,是一笔用之不竭的财富。

  学生在校园,天职就是学习。老师为了让学生好好学习,可谓是各显神通。苦口婆心劝说的,严词厉色训斥的,不一而足。这其中,尤属王开山老师的教诲训导令我印象很深,直至今日,我仍然记得当年的那些事儿。

  王老师是历史老师。我读高三的时候,历史课由王开山老师教授。

  王老师大嗓门,黝黑的脸庞,络腮胡子虽然经常刮但总有很深的印记。为人比较和蔼,说话诙谐,课堂气氛比其他任课老师明显轻松很多。

  高三历史课程是《中国古代史》,里面有很多偏僻字。王老师古汉语功底显然不怎么地,但是他上起课来毫不紧张,照样如鱼得水的样子。一般遇到偏僻字,他会读半边,读对了,哈哈一声;读错了,引起下面一片议论声,他就哼哈两声,请认识的同学站起来纠正;更多的情况下他会用“嗯啊”之类的象声词代替拿捏不准的字一带而过。我一直很奇怪的是,即使已经被同学纠正过的字,他再看见依然不知道怎么读,确实很让人郁闷的。时间久了我们以后也就习以为常,每当他开始哼哈时我们都会心一笑,反正我们自己认识就行了。

  有一天王老师给我们上课,他有感而发:“哎,1班的同学太坏了,我读错字他们也不提醒我,让我丢面子。我们3班的同学就不会这样。”原来县教育局组织全县老师交流听课,前面那堂1班的历史课就有很多外校老师来听课。王老师将身陷囹圄的圄读成“wú”,全班竟然没有一个同学指出错误,还是一个外校老师站起来说出正确读音。了解了前因后果我们全班哄堂大笑,王老师也跟着哈哈大笑。说来也奇怪,并没有学生找校领导反映王老师水平差,相反大家都喜欢他的课。

  当时,王老师是1班的班主任。

  有时候王老师会给我们讲他以前上学的事,一不留神他冒出一句话来:“我以前都是站在队伍最前面的。”让我们忍俊不禁。这句平常不过的话让我们师生大乐,哈哈一阵大笑后,王老师说话了:“哎,你们,你们真是太坏了,又在想我缺点了吧?”王老师站在讲台前,我们只能看见他一个脑袋在晃荡。身高,确实是他的短板。

王开山老师二三事

  王老师喜欢拿自己来举例说明努力读书的好处。“我们村里的老人都说我应该感谢邓小平。没有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我就只能在农村那一亩三分地刨食;虽然还有很多农民兄弟在继续这份古老的生计,但是他们能讨上媳妇,恐怕我不行;我讨不上媳妇,这日子还有什么过头;都没什么过头了,我这一生不就毁了吗?所以我衷心感谢总工程师,没有他我再刻苦读书也没机会到高校深造,是他让我拥有了一切。”王老师这样煽情地说着,让我们深受鼓舞,没有比这样的说道更有效了。王老师的老婆我们都认识,漂亮不说,至少端正贤淑。要是王老师没有考上师范学院做了老师,恐怕他老婆真看不上他呢。我们那时还没遇到高校扩招,竞争异常激烈,一考定终身让我们都有所畏惧。

  当然,我们也知道,若王老师自己不努力,即便是恢复了高考,又能怎样?所以,一个好政策固然很重要,但个体应该敏捷地把握住机会,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过人智慧实现梦想。我不知道王老师对生活、对工作等有没有不满足、不如意的地方,但看见他整天乐呵呵的样子,就知道他至少是快乐的。而这快乐,是建立在他无时不刻的勤奋上——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仅仅努力还不够,还要尽力。

  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忘记不论做什么都要尽力而为之,在尽力的同时也不忘热爱生活,多陪伴家人,多亲近自然。

  有时候想起以前的日子,王老师会笑嘻嘻地对我说:“哎,我又读错字了。”他的身影晃过,带着高考时的忙碌,倏地在脑海里一颤。

  在求学生涯中,包括王开山老师在内的众多老师教授了我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终生。

  教师节来临之际,祝所有老师在未来的岁月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