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报考:为什么人数只增不减?有机会转正吗?

尽管辅警这个岗位有太多的“不尽如人意”:工资低、福利差、工作压力大……但是辅警招聘公告依然层出不穷,而且报名人数也呈现上涨的趋势。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大家对辅警这个岗位有诸多的不满,为何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报考辅警岗位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辅警报考:为什么人数只增不减?有机会转正吗?

学历要求较低

通过研究诸多的辅警公告,我们可以发现报考辅警的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只需要大专学历,甚至部分单位或者退伍军人会放宽至高中学历,这样针对的人群范围广,基数也大。而且通过对比其他种类的考试,如国考、省考、警察考试的报考要求和录用标准,我们会发现辅警考试难度小很多。

工作的稳定性

正因为辅警公告的层出不穷,我们可以看出辅警极大的被需要性。所以辅警的工作只要不出原则性问题,不违反国家法律,下岗几乎是不存在的。而且辅警聘用流程和薪资待遇都愈发规范化和制度化,这也让辅警工作者们有了保障,所以辅警工作还是较稳定的。

转正入编的警察梦

相信每个人从小都崇拜过“人民警察”,并且大部分人也梦想着成为一个人民警察。。辅警虽然不算正式人民警察,但是也能在体制内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也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转正入编,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人民警察,并且这也是绝大部分人报考辅警的初衷。

退伍军人的安置

每年我国都会有一大批士兵退役,他们为了国家安危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退伍之后的安置却不尽如人意。而辅警招考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好的一条出路了,学历要求不高(大部分辅警招录单位对退伍军人都只要求高中学历),在未来的工作中,“退役军人”的身份也能带来不少优势。

辅警虽然暂时没有编制,但是每个人都是坚守岗位、勤奋工作!希望未来能够给与他们相应的待遇和福利!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关于数量关系余数的延伸

余数在数量关系的相关题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计算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的运算方法。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余数的概念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例如21÷5=4……1,从式子中我们不难看出21是被除数,5为除数,4为商,1为余数,余数比除数要小,但是在我们公务员的考试中,就存在着余数大于除数的情况,例如,21个苹果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3个,还余6个,不难看出,在具体运用中,余数是存在着大于除数的情况,那么余数和除数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其实,余数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大于除数的,观察下列式子

21÷5=4……1

21÷5=3……6

21÷5=2……11

21÷5=1……16

上述式子中1、6、11、16统统可以看成21除以5的余数,那么我们可以这么去理解,只要在余数当中,满足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这一式子的,我们统统可以称之为该式子的余数,虽然这样有悖于余数小于除数的规定,但是在具体题目中这样去理解会更加帮助我们去了解题目,这样我们就从宏观上理解了余数的概念。

接下来我们在去想一想,如果有一个未知数X,那么此时问题来了,X除以5的余数是多少?很多学生会有疑问,X为一个未知数,无法判断具体余数是多少。诚然,从传统概念上来看,X除以5的余数我们无法判断,但是如果此时我们引入宏观余数概念,不妨这样去思考,无论X是多少,当我们商0时,一定存在着一个宏观余数X,即X÷5=0……X,也就是在众多余数当中,虽然不知道其他余数是多少,但是X一定是其中的一个余数。

今天我们理解了宏观余数的概念,其实此项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后续余数相关性质的理解以及整除的具体延伸,余数作为一个基本概念,对于数量关系起着奠基的作用,同学们要去理解其本质,保障自己数量关系的理解。

事业单位数学运算部分是很多考生的一大问题,没时间做,来不及做,而这其中有一些题型更是让大家觉得想放弃,比如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几乎是每年必考的一大题型,虽然只考一两道,但是行程问题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考点比较多,今天,就来讲一讲行程问题当中的基本行程问题,主要讲一下列车类的问题,也就是当车本身的长度不能忽略的这一类题型。

很多同学存在的问题是当车身长度不能忽略时,搞不清车在相遇或者追及,或者正常行驶所走的路程应该怎么计算。首先来看一道例题。

例1:一辆车长为250米的列车,以54千米/小时的速度经过长为500米的隧道,从车进入隧道,到最后出来一共需要多少秒?

A.30 B.40 C.50 D.60

解析:54千米/小时=15米/秒,所求为(250+500)÷15=50秒,答案为C。

这道题目比较简单,数据不多,计算量也不大,用这道例题让大家先认识一下这样一类问题,这里列车在整个过程中所走的路程就不仅仅是隧道的长度了,列车从车头进到车尾出来所经过的路程是隧道的长度和列车本身的长度,所以不能忽略掉列车本身的长度。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下面这么一道题,再来理解一下这类问题。

例2:现有一辆汽车和甲乙两辆列车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已知汽车的速度为72千米/小时,甲车的速度为144千米/小时,乙车的长度为200米,两列车经过汽车的时间均为5秒,则乙车完全经过甲车需要多久?

A.10 B.15 C.20 D.25

解析:72千米/小时=20米/秒,144千米/小时=40米/秒,甲乙两车通过汽车的时间均为5秒,所以乙车的速度为200÷5+20=60米/秒,甲车长度为(40-20)×5=100米,所求为(100+200)÷(60-40)=15秒,选B。

这道题目就需要大家在做的时候更仔细了,分析两个过程中列车所走的路程是哪一段,列车经过汽车时,汽车本身是不考虑长度的,那么这个追及过程中的追及路程差就是列车本身的长度,第二个过程,列车乙追及列车甲,这个过程中的追及路程差注意是两列车的长度和。

通过刚刚这两道题,大家会发现对于这样一类问题,在做题的过程中要考虑清楚每一个过程中,各车所走的路程是哪一段,分析清楚相遇或追及的路程是哪一段,那么剩下的就是计算了,和其他一般行程问题一样。

最后,对于这样的题目,大家可以再找找其他题目做一做,只要把这个过程搞清楚了,那么不管题目如何变化,这类题目都不难,另外,大家在刚做这类题目时,如果自己想不清楚整个过程,那么一定要画图帮助理解,画图理解整个过程后,再做这类问题就不难了。

对于资料分析,很多同学存在一个认知上的误区——认为资料分析难点在于计算!如果此时的你有这样的疑惑,或者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恭喜你,有幸看到此文的你已经比你的对手更接近成功了!

接下来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资料分析的巧选方法——估算加分析即可!

如果认真准备考试的同学,相信大家对于资料分析或多或少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最不济也应该清楚我们资料分析常见的那些列式形式,如:两数相除这种简单的以及其他更加复杂的形式。其实归根到底,不论多复杂的式子,我们需要的都是用简单方法进行简化,最终只需要口算即可选择答案就行了。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也相信是大家最想了解到的内容,那么我们就来给大家分析分析这个问题。

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两数相除问题,一眼看去好像很简单,其实不然。如:543/123·?

我现在问,这个式子的结果是多少?我相信很多同学第一反应,4开头的数字!当然,肯定是的。但是,问题在于出题人也知道如果仅仅是这样,大家都能做出来。那么我给大家几个选项,再来选择!

A.4.1 B.4.4 C.4.8 D.4.6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123×4肯定不太容易口算,那么我们进行调整。如果是125×4,我相信大家会很快算出结果为500。那么这一步叫估算!

接下来我们进行分析,刚刚的结果500和543相差不足50,即便是50的话,那么50除以123的结果,肯定小于50%。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得到一个结果,上面的式子肯定小于4.5。这个步骤叫做分析。所以我们很容易选择出来答案,应该是4.4。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更有意思的题目,进行相同分析,看看能否继续用这种方式进行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