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乳腺癌患者擁有「兩全其美」的健康管理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平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8年發佈的數據顯示,乳腺癌發病率位居我國女性惡性腫瘤首位,且以每年2%的速度遞增。“提高癌症的早診早治率,可以大大降低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提升生存率旨在整合醫療資源,實現跨領域管理患者整體健康的效益最大化,從而提升患者預後整體健康水平。”近日,在鄭州舉行的第二屆中國乳腺癌全方位、全週期管理論壇上,來自省內外多個知名醫療機構的專家結合河南乳腺癌發病趨勢及診治現狀,為乳腺癌患者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的健康管理建言獻策,為實現疾病治療與整體健康管理這一“兩全其美”的乳腺癌慢病管理新策略落地助力。

據介紹,自2005年我國開始多學科參與乳腺癌診治,到2010年乳腺癌全程管理概念的建立,得益於這一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的推行,我國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達到83.2%,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降低了39%。

“伴隨乳腺癌篩查的日益普及和治療規範化的不斷提升,我國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在此背景下,對於伴隨疾病的防控與主動管理,乃至整體健康水平隨診評估,成為影響患者預後的關鍵。”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徐兵河指出:“癌症患者‘全方位、全週期’的健康管理理念,即覆蓋癌症早期預防及高危篩查,急病期多學科規範化診療、慢病期跨學科管理癌症伴隨疾病的‘全方位、全週期’健康管理,這種健康管理眼於患者整體健康,是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全方位、跨學科的健康管理。”

河南省腫瘤醫院院長張建功表示,為了更好地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在腫瘤防治領域的落地,作為醫院管理層,應給予臨床團隊三項主要支持。首先要遵循乳腺癌治療以及健康管理規律,並結合患者需求,制定完善臨床服務和管理標準;其次,要推動建立一支專業的隨訪管理隊伍;第三,要通過健康教育等形式,普及關於疾病的宣傳教育,提升患者乃至大眾對疾病的正確認知,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疾病的防控與健康管理中來。

重視乳腺癌早期篩查,切實落實乳腺癌患者早診早治,對於乳腺癌患者實現“兩全其美”的目標更具重大意義。省腫瘤醫院乳腺科主任醫師崔樹德說:“目前乳腺癌早期篩查主要通過超聲和X線兩種手段,兩者相結合可將大部分尚未出現臨床症狀的早期乳腺癌檢出。”

省腫瘤醫院乳腺科主任劉真真介紹:“由於患者年齡及內在微環境改變、生活方式改變及藥物不良反應等因素的影響,乳腺癌患者往往以心血管疾病、骨代謝異常和精神心理問題最為常見。健康管理理念的核心,在於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跨學科健康管理模式,通過患者、家庭與跨領域醫生的共同努力,促進患者預後,以良好的狀態迴歸家庭和社會。”

大量乳腺癌患者在慢病期將接受5到10年的內分泌治療,此過程中多種因素影響使乳腺癌患者常易伴隨血脂異常,骨代謝異常、骨質疏鬆等,嚴重影響乳腺癌患者生存質量。對此,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兼胸痛中心主任餘宏偉認為,在為乳腺癌患者制定治療方案時,應儘可能選擇對血脂影響小的藥物,並根據相關指南密切監測患者血脂水平,必要時給予他汀類藥物控制血LDL-C水平,以減少乳腺癌患者內分泌治療可能增加的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風險。

“而對於絕經後女性,臨床醫生在患者接受內分泌治療前,應特別關注骨基線檢測標準。”河南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高嵩濤建議,在治療過程中,醫生須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督促患者定期複查、定時進行骨質疏鬆標誌物監測、骨密度測量,同時注意適量的活動和飲食、戒菸戒酒,尤其對於女性還要儘量避免或減少激素攝入。

調查顯示,有50%-6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伴隨精神抑鬱和焦慮,超過1/3的患者伴隨感覺異常及相關器質性病變。河南省人民醫院心理醫學科孟焱指出,“從心理問題的發生到心理障礙的形成有一個過程,給予癌症患者更多人性化關懷應從疾病的治療早期就對患者由心理變化引發的心理或精神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干預,並結合健康教育、認知治療、心理支持治療、心理藥物治療等手段,從腫瘤心理學角度進行全方位管理,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