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天心區 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

长沙市天心区 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長沙市天心區將支部建在小區、網格中,將陣地建設到社區、樓宇商圈中,促進服務“零距離”——

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

湖南日報記者 張福芳

通訊員 劉潤秋 彭婕

前不久,長沙市委黨校第148期縣(處)級領導幹部進修班學員,來到長沙市天心區桂花坪街道金桂社區“心中的梁家河”黨員學習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這是該基地開放兩年來,接受的第487批次黨員幹部團隊。截至目前,該基地已累計吸引省內外1.8萬餘人次前來學習。

建設“心中的梁家河”黨員學習教育基地,只是天心區推進黨員學習教育、陣地建設的一個縮影。在天心區,樓宇商圈黨群服務中心、網格黨群服務中心、15分鐘黨群服務圈、鄰里中心匯等400多個陣地遍地開花,為支部“下沉”到小區、網格、樓宇商圈搭建起了良好平臺,引領著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支部建在網格、小區,作用發揮“零障礙”

在天心區暮雲街道雲塘社區格蘭小鎮小區有一支由黨員牽頭組織的隊伍,他們幾乎每天都會穿梭在小區,協調矛盾、文明勸導、維護公共設施等,被居民親切地稱為“八大員”。

“八大員”中有物業服務監督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環境衛生監督員、寵物飼養管理員等,已由當初的8人發展壯大到86人,但居民還是習慣稱他們為“八大員”。

格蘭小鎮是新建小區,住戶來自五湖四海,互不熟悉,以前居民與物業、居民與開發商、鄰里與鄰里經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吵得不可開交。

“矛盾那麼多,可社區工作人員有限,於是我們就想到了依靠黨員,引導居民自治。”雲塘社區黨支部書記張先明說。於是,“八大員”應運而生,併成立了“八大員支部委員會”,吸納小區20多名黨員參加。

退休老黨員李遠亮被選為物業服務監督員組的組長,負責協調、化解物業與居民的矛盾,短短几個月,小區的物業費上繳率從原來的50%一下子提高到了80%。其他幾大員根據管轄範圍的不同,積極作為,基本做到了小區矛盾不出小區。

在天心區,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還在不斷擴大,該區141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劃分為418個子網格,一個子網格建立一個黨支部或黨小組,目前已建成200多家網格(小區)黨支部,其餘子網格基本實現了黨小組的全覆蓋,這些黨支部、黨小組在基層治理、項目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陣地進入樓宇、社區,服務基層“零距離”

隨著先鋒街道嘉和社區長株潭商圈黨群服務中心今年4月的開門迎客,位於長株潭商圈的“鑫悅匯”黨支部隔三差五就會去那裡開展活動,重溫入黨誓詞、學習上級文件、推行項目認領活動。

“自從有了這個陣地,我們黨員心中有了滿滿的歸屬感,企業也找到了一個與組織面對面溝通、交流的平臺。”“鑫悅匯”黨支部負責人說。前不久,入駐“鑫悅匯”的企業“麥德龍”也在社區的幫助下,在這個中心成立了黨支部。

“服務中心配備2名專職黨務工作者,推行黨群服務、政務服務、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服務模式,還引入了社會團體,經常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嘉和社區黨支部書記王露告訴記者,目前服務中心已把轄區45個基層黨組織、400多家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納入商圈黨建共同體,實現資源互通有無、項目共駐共建、活動組織常態化。

位於桂花坪街道金桂社區的“心中的梁家河”黨員學習教育基地,則以“梁家河精神”為指引,引領金桂社區由“髒亂差”的安置小區蝶變為“省和諧示範社區”“省文明社區”。

在坡子街街道商圈黨建服務中心的“紅色地圖”裡,有近百個“紅色基地”,平均不到0.02平方公里就有一個黨員服務與活動的“陣地”,1888名黨員和200餘名流動黨員活躍在15分鐘步行可達的“城市基層黨建服務圈”中。“街道工委——12個社區黨組織、商圈黨組織——商戶黨員”的層級管理一目瞭然。

同時,天心區還探索了“有事好商量”基層議事平臺,通過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協調、領導作用,搭建起居民意見收集、協商、解決的議事平臺,成為黨群溝通、交流、學習的好去處。目前,該平臺建設已全面推開,計劃在近幾年內打造100個標準化的“有事好商量”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