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E高的公司PB高,ROE低的公司PB低,找到錯配就找到了利潤!

進股市十幾年了,從去年開始大數據分析了銀行、保險、券商和一部分的房地產,同時長期追蹤這些股票的估值變化,發現一個規律:

股票的價格變化是隨著業績的變化而變化的,事實上所有對於公司的好的壞的預期都會反映到業績上。

這就是所謂的ROE決定PB,絕大部分的股票的價格都和ROE有著相當準確的對應關係,而有一些暫時偏離ROE的票最終是業績大幅變化,或者PB迴歸ROE,必然是這兩種結局,無一例外。

長期有朋友給我留言說,如果能用ROE和數據分析來買賣股票,那投資也就太簡單了,但是,投資難道不就是應該這麼簡單嗎?

要知道我們所有的對於未來的分析,無論是ROA,PEG,還是DCF,都是為了猜測和確定未來的企業的利潤是否增長,也就是在預測未來ROE的變化,而且這種預測還常常不準確。而之所以想要預測未來的ROE,不就是想要找到當前的ROE和未來之間的錯配嘛,這是本質。

所有的更復雜的算法和手段,都只是為了尋找當下和未來之間的錯配,舉例,目前招行的PB是1.5,有些朋友詳細深入的分析了招行的不良,存貸,撥備等等等等,從而確定招行的業績會上升,也就是ROE會增加,那麼隨著ROE的增加,未來的PB也會上升,從而現在買入會獲得超額預期。是不是這樣一個邏輯思維的過程?沒毛病。

可是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因為干擾的因素太多了。

同樣是為了尋找錯配,那我們直接尋找當下的錯配不就好了?也就是承認和麵對自己不能準確預測未來的現實,直接尋找當下的低估,然後等待估值迴歸不就好了,就是,這麼簡單。

所謂錯配,就需要能夠對企業準確估值,又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換個思路,我們可以給企業畫一個錨定,把大部分的現實涵蓋進來,從而找到特例,研究他們是否低估。

ROE高的公司PB高,ROE低的公司PB低,找到錯配就找到了利潤!

拿銀行來舉例,半年報後不精準預計今年ROE,寧波20,招行、南京17,農行15,興業14,民生13,平安12,取整數了,為了計算,對應的PB是寧波1.5,招行1.5、南京1,農行0.85,興業0.76,民生0.66,平安0.83,可以明顯看到,ROE的高低順序就是PB的高低順序,ROE越高的公司PB也會更高,再加上三家,中國平安ROE20.7,PB2.24,格力電器ROE37.44,PB3.12,貴州茅臺ROE32.95,PB9.15。

所以,ROE高的公司PB高,ROE低的公司PB低,這條結論已經毋庸置疑了。

那麼具體的低和高對應的PB應該按多少計算呢?

用農行、興業和民生目前的數據來計算,每1單位貨幣,可以買到農行1.176,興業1.315,民生1.515。假設ROE維持不變(這句是有爭議的話),只是用來計算的,不是說真不變:

第一年末,農行1.352 1.555 1.788 2.056 2.365 2.72 3.128 3.597 4.137 4.757 5.47

興業 1.499 1.708 1.948 2.22 2.53 2.886 3.29 3.75 4.27 4.874 5.557

民生 1.711 1.934 2.185 2.47 2.791 3.154 3.564 4.027 4.55 5.142 5.811

我不做圖了,這個結論是,但從收益來看,ROE更低同時PB更低的公司,到第11年底的總收益還強於前兩者,這是基於每1%ROE相差0.1PB的基礎上,就是說這個差距有些大了。

但是現實我們往往不這樣考慮,我們考慮的是如果ROE不變,那即使十年後PB也應該不變,那樣算起來高ROE的公司就會有著更大的收益,同時一旦高ROE的公司業績下滑,就也會出現所謂的戴維斯雙殺,更高的收益對應了更高的風險!

目前來看,每1%的ROE幾乎對應了0.1PB(1PB左右的時候),在2PB就是對應0.2PB了,就是說,我們為了每年能多獲得1%的收益,需要額外付出10%的本金,如果第二年我們選中的公司業績穩定,ROE沒有變化,那麼估值不變,我們額外付出的10%會有人同等付出來接手,我們本金不會有損失,而1%的超額收益就賺到手了。可能出問題的點是,如果第二年企業業績下滑1%,那麼因為雙殺,我們就會失去這10%。

再算個數,中國平安20%ROE,淨資產28.23,2.22PB,現在股價62.69元,假設明年ROE下降1%,估值變成2PB,現在買入是賺是虧呢?

28.23*1.2=33.876,不考慮分紅的話,明年每股淨資產增加了,這時候即使PB下降成了2,依然對應著股價是33.876*2=67.75元,依然是高於當下股價8%。

再算個格力,17年ROE37.44%,每股淨資產13,PB3,現在價格39元,其實怎麼看這個PB對應著的ROE都低了,嗯,讓他ROE降到30%,給與2.7PB的話,13*1.37=17.8,17.8*2.7=48,這依然收益很高,想要持平只能給2.2PB的估值,可是2.2PB對應30%ROE就太少了,在平安身上2.2PB對應的是20%,或者說現在的格力拿到明年,如果價格不變PB就能變成2.2PB,也即是說,除非明年格力的ROE降到20%以下,否則股價就只能上漲。

所以算不清楚的收益率對應股價關係,換一個角度也就清楚了,我們引入時間的概念。

不考慮分紅除權的情況下,因為可以再買入:

1PB的南京銀行,17%ROE,到明年的PB是0.85,對應的ROE是15%,業績下滑超過這個數值我們才會虧錢。

0.85的農行,15%ROE,到明年的PB是0.74,對應的ROE是14%,業績下滑超過這個數值我們才會虧錢。

2.2PB的中國平安,20%ROE,到明年的PB是1.83,對應的ROE是18%,業績下滑超過這個數值我們才會虧錢,再來一年,到後年的PB是1.55,對應的ROE是16%。

寫到這裡我自己清晰了,ROE越高的公司,我們買入後第二年下降的幅度需要更大我們才會虧錢,而ROE稍低的公司也是稍微下降一些,估值也下降的幅度很大,導致我們虧本金。但是,其實比例是一樣的,ROE30%的公司跌3%,和10%的跌1%的比例都是10%,這個導致我們的主要虧損。

然後思考的問題,龍頭容易業績下滑,還是龍尾容易?比如說,明年招行的業績更容易下滑,還是民生更容易?答案顯而易見,所以這也是市場給與招商目前估值的原因,當然,茅臺也是這個原理。

結論

我們想要獲得更高的收益ROE,就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PB,幾乎ROE每提升10%,相對應的PB也提升10%,即需要多付出10%的本金,而這部分本金會面對業績下滑的風險。

但是,擁有更高ROE的公司,往往是壟斷或者某領域的龍頭,買入這種股票我們需要付出的本金非常多,但是他們需要業績的大幅度下滑才會使我們虧損,而非龍頭只需要適當下滑我們就會虧損,雖然下滑比例是相同的,因為基數不同。可事實上,龍頭的業績往往會更穩定,否則為什麼叫龍頭呢。

最後,只要PB即所謂的估值沒有大幅度的和業績不符,買入龍頭還是能夠獲得最大的勝率和賠率。

以後的帖子開始深研長期穩定高ROE的公司,配置的方向也會向這個方向傾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