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盘点人工智能发展62年中10件大事

人工智能历经62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人工智能诞生之初至今都发生了哪些不得不说的大事。

1956年8月,在达特茅斯会议上,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说服了与会者接受了“人工智能”作为该领域的名称,这次会议也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正是诞生的标志。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盘点人工智能发展62年中10件大事

1959年,IBM公司的计算机专家阿瑟·塞缪尔创造了“机器学习”一词。同一年时间里,约翰·麦卡锡发表了文章《Programs with Common Sense》,提出了“Advice Taker”概念,文章描述的假想程序可以被看成是第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系统。

196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约瑟夫·维森鲍姆在这一年开发了最早的自然语言聊天机器人ELIZA,能够模仿临床治疗中的心理医生,是最早的人机对话。

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造出第一个人形机器人WABOT-1,它由肢体控制系统、视觉系统和对话系统组成。满足了许多人对机器人的最初想象,也为未来机器人的设计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盘点人工智能发展62年中10件大事

1984年,AI寒冬来临。在1984年的年度AAAI会议上,人工智能专家罗杰·单克(Roger Schank)和马文·明斯基警告“AI之冬”即将到来。预测AI泡沫破灭,投资资金也将如1970年代中期那样减少。

1997年5月,在纽约,卡斯帕罗夫输掉了一场六局制比赛,对手是 IBM的深蓝(Deep Blue),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际象棋计算机。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盘点人工智能发展62年中10件大事

2006年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教授的李飞飞建立ImageNET数据库,这是一个大型注释图像的数据库,旨在帮助视觉对象识别软件进行研究。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盘点人工智能发展62年中10件大事

2011年,“深蓝”的后辈,IBM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在美国著名智力节目《危机边缘》比赛中战胜人类,赢得了比赛,获得了奖金。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盘点人工智能发展62年中10件大事

2016年3月英国初创公司DeepMind研发的AlphaGo,以4:1的比分赢了人类职业棋手九段李世石。到了2017年5月,升级后的AlphaGo又在乌镇战胜了当时围棋第一人柯洁九段。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盘点人工智能发展62年中10件大事

2018年9月17日-19日,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成功。大会聚集全球人工智能界的有识之士,包括10位(包括图灵奖得主)全球人工智能顶尖科学家、50位中外院士、百位国内知名企业CEO、百位青年领军专家、1000+创新企业参会。其中包括阿里巴巴、AWS、微软、腾讯、商汤、极链科技Video++等众多知名企业。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盘点人工智能发展62年中10件大事

会上,一批全球人工智能创新项目在上海签约落户。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等8个AI创新中心(实验室),腾讯、华为等8个AI创新平台,微软、亚马逊等3个AI研究院,1个百亿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分别与市经济信息化委、10个区、3个科研院所以及MIT全球产业联盟签署合作协议。「AI+上海」,正在书写新传奇。

作为上海本土人工智能企业的中流砥柱,极链科技Video++旨在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创新型人工智能企业、成为上海互联网公司的行业标杆,不仅汇聚了众多AI人才与研究团队、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具有高技术水平与落地行业整体解决方案,还开创了“AI+文娱”的创新模式,更深耕核心技术,在世界级Google算法大赛中夺冠。未来Video++继续坚持科技创新,牵头推进在沪人工智能的产业布局,为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战略布局添砖加瓦,贡献重要力量。

从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首次被提出,到今天人工智能变为现实,AI故事在中国才刚刚开始,未来将演绎得更加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