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为什么方言这么多?

正能量的我们


在多山的地形,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历史上很少战争和来自中原的移民等条件影响下,广东形成三个主要方言区,占主导地位的粤语方言,沿海分布的闽方言,盘踞山区的客家方言




粤语在广东人数众多,且省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港澳都讲粤语;

闽语东至饶平西至廉江,通过华人华侨,流产全世界,多富商巨绅,海外人口接近省内,在众方言中独一无二,具有旺盛的国际生存能力;

客家人是一个跨省民系,除官话外省份最多,而且有客家话的省份几乎都有官话。主要分布在闽西、赣南、粤东北,皆是海拔500—1000米左右的丘陵山区,客家人就居住在丘陵间无数的狭小盆地中

广东除了粤语、客家话、闽南话以外还有

广府区:清远——星子话、蛮话、水口话、连山话、山佬话

客家区:粤北—韶州土话;

南雄——江西(赣南客家话)、乌径话、珠玑话、百顺话、南雄话;

仁化——湖南话、仁化话、长江话;

韶关——曲江话、船话

乐昌——长来话、北乡话、黄圃话、皈塘话、老坪石话、

此外还有黏米话、军话、旧时正话、西南官话等,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有黎语、苗语、瑶语、壮语、畲语、回辉语……估计总共不下20种



广东是语言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七大汉语占有三,加上各类少数民族语存在,更是加剧了方言庞杂纷繁的地区分布局面,所以历代外省官员对此深感不便

清雍正时有人上书:“惟闽广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官民上下,语言不通……百弊丛生,而事理之贻误多矣,应命福建,广东两省督抚,转饬所属各府州县有司及教官,遍为传示,多方训导,务使语言明白,使人通晓,不得仍前习为乡音”,也就是推广“普通话”但也要保护方言

广东方言纷繁复杂,犬牙交错,方言间相互渗透,形成两种方言的重叠区和一些归属不明的混合语区,广东不少群众懂得两三种方言和普通话,这是漫长的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同人群在各自空间相对稳定,人群间相互隔离,交往效率低,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限制了人民的交流往来

  1. 广东省位于我国南端,背倚内陆腹地,面向南海,有着良好的地理环境,是我国历史多次大规模南下移民的重要归宿,南下移民进入广东后大多稳定下来,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区
  2. 整个中国丘陵地貌占了9.9%,山地占了33.3%,高原占了26%,而盆地和平原分别占了18.8%,12%,广东是个多山的省份,地形比较破碎,山地约占33.7%,丘陵约占24.8%,台地约占14.2%,而平原只有21.7%,在落后的交通条件下,居民交往不多,一旦稳定下来,便会形成稳定的方言集团
  3. 广东具有优异的亚热带气候,珠江三角洲、平原、盆地,水旱灾难频率较北方地区低,优异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鱼米之乡,在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自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有助于广东居民长期稳定地繁衍生息

  4. 广东远离战火,向来就是北方移民心目中的桃花源,广东因为战乱而导致的移民频率极低,便于境内方言稳定发育

种种因素重叠起来才导致了广东方言复杂的局面

广东有广府,潮汕,客家三大名系。广府民系分布于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是其重要聚句地;潮汕人主要居住在潮汕平原;客家人主要居住在内陆山地。三大民系的人民长期各自保持其生活习俗,文化意识和性格特征,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广东文化,促进了岭南文化的发展


宇文度鹏



广东为什么方言这么多?那么应该由广东土著人说起(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沿海一带,秦前称百越地区。意为土著部落多而杂,相比较中原文化的秦落后许多,秦为中国第一个开启中国封建统治的国家,而这些地区只是奴隶制社会。秦开创了中华文化融合与同化的先河,那么广东以及中华的历史便是经历了两千多年的融合同化史)。

“粤”作为广东简称,最原始的意义是指代华南百越(百粤),古文中“粤”和“越”互为通假,可随意互调使用。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岭南地区,或称“南粤”。“粤”作为广东简称,最原始的意义是指代华南百越(百粤),古文中“粤”和“越”互为通假,可随意互调使用。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岭南地区,或称“南粤”。先秦古籍对南方的众多部族,常统称为"越",实际上这些"越"并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南方众多部族的统称。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的部族,各有种姓,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异名。由此可见,远古的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的土著部落十分之多,语言姓氏习俗文化等都是杂乱无章的。


到了商与西周时代,岭南南越部族与中原也开始有了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考古学界近年来研究发现,岭南在秦朝之前就已经存在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据学者研究发现,中国的南方沿海一带一部分人血型、肤色、基因与东南亚的马来人种十分之类似与类同。因此认为,中国南方各省与北方民族是两种不同的混血民族。原因便是历朝历代实施的民族大融合。广东是我国56个民族齐全的地区,大致被同化成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其汉族占据了97%。也可以如此说,广东是大中华的一个缩影。

那么在秦未统一百越部落时,当然中国南方的部落是不止使用几种语言的(例如春秋战国时,各国便是像今日欧洲一样)。从古代的文献与记载看,古代的中国何止七大或九大方言?估计上百种都不止,也难怪秦始皇要焚书坑儒了!实施“车同轨、书同文”的新政。各地由于文字的统一,那么思想也就趋于一致了。不过语言才是一个族群的根!也因此大一点的族群就保留了下来(许多部落与族群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了,如鲜卑、匈奴、突厥等等。或许这些族群仍存在,不过已同化融合成汉族人了。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融合同化而来的族群)。后人发现今保留的语系中,每一个语系都是一代王朝的符号甚至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像秦朝南征统帅赵佗便是独霸中国两广地区的霸王,因此粤语被保存了下来。河洛话(闽南话的前身)更代表了汉唐时期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语言,至今海外华人仍以汉人或唐人为名。



总体上而言,历史上的广东受到古代中原民族的影响不外有三,因此也成就了广东三大民系。一、秦末赵佗率秦兵及楚降部南征入粤并建立了南越国。二、西汉时,为了分化及瓦解南越国的势力残留,把广东、广西分治。到了唐代,陈元光率汉化后的闽人(古闽越人在汉时基本灭族,残留强迁至江淮地区)南下,开辟了漳州(并实施了汉畲融合政策。说白了,就是南下殖民统治)。宋末时闽人受天灾与战争的双重夾击,大批难民进入广东。并改变了广东潮汕地区与雷州半岛的民居民俗。三、元时广东由江西中书省管辖,此时由湘赣入粤的人很多。明朝初年,统治者为了巩固其政权,把许多北方游民赶往江西、福建、广西甚至是海南,他们与当地土著混居,自称为客家(也有少数民族,如海南的苗、黎等族,汕尾惠州的疍、壮、瑶、侗等)。客家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混血民族,他们一共分五至九次才完成融合的,到了明清时才逐以壮大(客家也是明清时才有的称谓)。他们南下广东,与当地人争夺土地,发生了土地革命(因为都在山区,平原为广府与潮汕所占据)。太平天国为该族人的鼎盛期。太平天国失败后,便有许多人移居海外。因此海外华人大体上也是福建、广东移民。



那么广东三大民系的由来便讲完了(广东的的确确是有百越族存在的,如洗夫人便是很好的一个例子。由于古代中原移民的加入,导致百越族人群逐渐同化或成为少数族群的)。不过汉畲(百越族)融合由于原百越(地主)族内部各族系多种多样的,像汕尾地区至今仍保留了三十几种少数民族。因此也保留了广东方言的多样性,习俗也不尽相同。例如,潮汕(以中原入闽八大姓为主,如陈、林、黄、蔡等)与雷州半岛的人虽在语系上同属闽南语的一分支,但习俗上有些差别(潮汕与闽南基本同俗,如拜妈祖。不过也有不同,如拜三山国王,起源便是百越文化,确确地说百越文化比闽文化在当地的历史更悠久(主次关系)。那么也有人认为,潮汕话的土话中含有古汉语的成份比闽南语更丰富。这就是潮汕方言属闽南语的一分支,为何不都叫闽南语的原由也是因此而来了。雷州半岛与汕尾的人融合的意味更强些,并受到客家与广府的文化影响更大一些。如吃擂茶,拜冼夫人等。姓氏方面与福建地区差别也很大,如一些如洗、蓝、凤等小姓氏,还有如李、刘等融合姓。因此广东方言不仅仅是三家,每一家都区分出几家不同的家乡话。如潮汕话与汕尾话、雷州话同属闽南语系的一分支。但风俗与民俗就有差别。因此细分,广东的家乡话至少有十种以上(例如香港话称新潮粤语与广州话有别,受英殖民影响也较大。客家话分几种,主要是客家山区地区与半山客的区别等等)!单潮汕地区就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调的。那么广东方言多的起源便是此地原人多嘴杂的加上古代中原人在各历史时期南迁的人汇聚在一块了,融合与同化后便形成今日之格局的(开放后,各地区南下广东打工的人也不少,称新广东人,如深圳、东莞、广州、汕头等移民城市。像深圳已大体上说成了以普通话为主的城市,现已成了一座全国性的大都市)


广东语言状况复杂,除粤北、粤东、粤西有瑶语、壮语、畲语、标话及归属不明的汉方言旧时正话、军话、韶州土话(粤北土话)等,主要流行3种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特点、又各有特色的汉语方言广东本土汉语方言粤语(包括亻能古话)、客家语(包括涯话)、闽语(包括潮州话、雷州话、福佬话、学佬话、海话、隆都话等)。从语言上说,广东便是土(当地土著)汉融合的结果(他们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原人南迁和当地人同化与融合的结果),也因此方言十分多。


嚁月


广东,简直是南方各方言的福地,各民系对她的向往可以用“趋之若鹜”来形容。

而造成今日广东方言三足鼎立(广府、客家和潮汕)的局面,其缘由也并非晦涩难懂,甚至有些理所当然。

一、广东是南方幸存的平原沃壤集大成者

对比广东周边,诸如福建、江西、湖南和广西,有哪个地方拥有足以同珠江三角洲媲美的平原地貌?

单单潮汕三江冲击平原的面积就已经足够和以上四省一分高下了,这种地理分布的优势,使得广东在人口吸引力和发展潜力上位于南方的金字塔尖。

二、北方多战乱,中国历代流民一直有由北及南不断迁移的传统

从楚灭越国开始,中原及江南政权在更迭与战乱时总会发生人口的南移,当人口南移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南方的地理人文便很容易进入统治者的眼中。

于是,中央政权开始开发南方。

以广东为例,从楚国经营番禺,到秦国发兵占有岭南,再到南越国的成立,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造就了珠三角广府人的形成,而该过程并不是广东的专利,也包含了广西。

同样的,在经历了西晋八王之乱及永嘉之乱后,源源不断的中原人从江西、福建辗转进入广东,他们选择了韩江、榕江流域作为定居点,并经过陈政、陈元光的平乱与开发,形成了潮汕人的雏形,当然这也不是潮汕人的专利,还包括了相近的闽南人。不管是潮汕还是闽南,他们天生的就具备迁徙的习性,受人口压力或战乱压力,他们又继续南移,从而在中山、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广泛分布。



紧接着,北面的赣州和汀州方向,在宋元以后又有大量的百姓继续流离失所寻求安居的场所,因是后来,这些人选择了广东东北山区作为落脚点。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些被称作客家人的新移民开始向比他们来的更早的潮汕、广府聚居地扩散,从而使得客家人遍布整个广东,在沿海呈零星分布态势,而山区则是成片连贯化。


正因为这三种截然不同的方言在广东夹杂分布,从而衍生了诸多混合腔或新的小方言,以致十里不同音或隔村不同调的状况。

因此,可以这么说,广东之所以有这么多方言,主要还是因为地域广、地形复杂,除了有广袤的平原供发展壮大外还有丘陵上川做隔断,保持独立发展的环境。另外,源源不断的北方移民也造成了这种不同民系同步发展的条件。


圭海四记


广东的汉语有三种:粤语、客家话和潮汕话,分别为广府人、客家人和潮汕人使用的语言,三种语言进入广东的时间和方式都不同导致差别很大。

其实三种语言对广东来说都是“外来户”,最早在广东的生活的人是百越人,语言自然不是这三种语言。

秦灭六国以后,岭南地区也被秦始皇征服了,秦始皇在岭南地区设立是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其中南海郡包括了现今的大部分广东地区,征服岭南的大军都定居在岭南三郡,秦语带入了广东,广东地区逐渐转变为秦(汉)语占优势的地区,慢慢发展成为粤语。

粤东地区拥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条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由于邻近福建自然成为福建移民的首选地区,福建移民带来的闽南话在潮汕地区形成的独特的潮汕话。

西晋八王之乱后,由于战乱等原因的发展广东涌进新一批移民,当时珠三角地区已经有广府人潮汕地区有潮汕人,因此这批移民只能向广东北面山区移民,这些移民带来的是当时中原雅言-客家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