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趙括在長平之戰的表現究竟如何?趙括是一個被忽視的軍事人才麼?

碣石樵子



從歷史看趙括,是讀了很多書的能夠談兵論戰的青年人。才沒有經過戰爭的考驗,只是有理論的人。他的父親是趙國對秦作戰唯一保持不敗,對秦人有相當威懾力將領,又是趙王宗室,封馬服君的趙奢。在趙秦閼與之戰中勝利,是我國馬姓一支的人氏來源。趙奢作為良將,有著高尚的家教和品格,告誡教導妻子要記住,”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他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者必括”而他的憂慮最終得應驗。


趙括熟讀兵書,論戰條條是道,但缺氣實戰經驗,更不懂戰場幹變萬化,不懂得靈活應變,只有理論知識。在年青氣盛時候,敢於擔責,明知趙軍打不過秦軍,老將廉頗都連連挫折失敗。沒有人敢去擔當情況下,勇敢向前,不顧母親再三反對。報告趙王,”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起軍必括也"母親堅決反對趙王“要括為將“告訴趙王”括不可使將“但趙王不聽,告訴括母”置之吾已決“趙母和趙王達成不可連累怪罪趙氏族人才告終。

´趙括戰敗,幾十萬


大軍犧性。趙國幾乎不能保全,靠楚國魏國的援救,才解除邯鄲之圍。有趙括不可推卸責任。但真正負責人應該是趙王“君命不可違“在君王社會,王看你能行,不行也行,王認為你不行,你行也不行。趙括代替老將廉頗有複雜人政治原因和社會因素,還有趙王中秦國反間計作怪。讓趙括一個青年人擔當反廉頗的策略,改守為攻主動全線出擊,卻陷入秦國埋伏圈裡,讓人關門打狗。是趙括冒進不懂軍事戰局變化結果。進入死之地,有無可推卸責任,造成趙國全軍被切斷後路,被徹底包圍,糧道斷絕,困於長平四十六天不得吃食。最後全軍覆伏的罪魁禍首。是沒有別人的責任,萬死難逃,罪孽深重。

但是是歷史把他推到那個位置,不是他個人為謀私利威名,造成了歷史悲劇。是用人歷史上的最大悲劇,對趙括歷史早就死定,絕對不能讓歷史重演,是歷史必須銘記教訓,不然還會出現歷史悲劇。成為歷史的笑柄。趙成王和平原君趙勝,貪便義虎口奪食硬要上黨,本身就是貪便義吃大虧。沒有了多少多方援救,與邯鄲之戰有巨大本質區別,將老將廉頗的戰略改變,採取大冒險的進攻戰略,用孤注一擲賄搏心理,解決國家生死前途,是完全錯誤決策,再用讓一個讀書娃娃去擔當國家的生死命運。有把國家命運當做兒戲的賭博。雖然想勝利,卻沒有象秦國那樣全民皆兵,去爭取勝利,使趙軍完全陷入死亡絕地致至不理,四十六天絕糧斷草人吃人殘酷發生。失敗難以免除。趙國君臣難逃罪責,趙括更是幹古罪人,歷史笑柄。不可有二的人物。趙括能夠讓老將白起重視,讓秦國軍民合圍,因該說當時有影響的人物,有能力的綜合手段的將領。只是太年輕沒有實戰,在反圍困中各種手玩都應用過了。但沒有外圍響應配合。如同綁定身體的人,很難脫困的,是成長平之戰大敗的結果。大家可以想想白起老帥有五六十年作戰經驗。三年沒有去對廉頗作戰邯鄲之戰,最後願意自刎都不願和廉頗作戰,是不是有看不起廉頗的意味。如果是這樣趙括之死在白起手裡是有所可論的。


ww3721


按慣例先丟出結論:肯定不是第一流的將才,但也絕對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一無是處,很可能是一流的參謀、軍師,甚至並不一定是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只是相比白起有所欠缺而已,問題是,白起是什麼人物?能和他相提並論的名將本來就屈指可數。

之所以會有這種評價,主要是通過幾個細節推斷出來的。首先就是秦國流言的對象,趙國君臣絕不會像我們以為的那樣蠢,反間計必須惟妙惟肖,才有奏效的可能,假如趙括本人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秦人根本不會像流言所說的那樣畏懼他,趙王君臣也根本不會信,所以可以推斷,“秦人畏趙括”,至少是一個看起來很像回事的結論,原因很可能是趙括之前也立過一些戰功。再者,四十萬大軍是舉國兵力,趙括之前只有宿將廉頗有資格統領,趙括之後也只有宿將王翦統領過更多兵力,趙王不會糊塗到把國運放在一個朝野都認為是廢物的人身上去賭,任命趙括為將,至少表明他身上有名將的潛質,朝野都看好他。

還有一個細節也往往被人忽視。趙軍被圍困、面臨斷糧的危險後,整整四十六日一直在努力嘗試突圍,趙括也一直是整個趙軍的統帥。假如他真是昏庸無能,絕望的士卒極有可能發生譁變,那樣的話第一個要幹掉的就是他,因為他是罪魁禍首。事實上直到最後戰死,趙括也沒有失去對整支大軍的控制,在那樣的絕境中仍然能約束住趙軍沒有生亂,趙括絕非沒有將才。


張不叄讀秦史


其實趙國是被迫使用趙括的,整個朝堂只有趙括是主攻的,其他人以廉頗為主都是主守的,但是趙國那時候的情況是真的守不住了,資源,糧食都在枯竭。其他國家五國說好的援助遲遲不到,秦贏就贏在有關中和巴蜀的糧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打仗說白了就是打後勤。


登炮組合


趙括當然不是簡單人物了,當時的情況就是趙秦都無力再打持久戰但是趙國更甚,兩國交戰膠著狀態下打的就是國力,奈何趙跟秦國力是有距離的,所以趙國更急於決戰,秦國其實也一樣想法,再繼續拖下去贏了自己也殘廢了,雙方都需要從膠著狀態脫身,但是明顯秦國更高明沒人想的到秦皇敢決戰時刻臨陣換帥這可是兵家大忌,每個名將都有自己的一套作風,個人認為趙軍是用了對付前帥的計劃去對付新帥白起所以棋差一著了,正所謂一步錯步步錯陷入泥潭了,最可惜的是後面趙括陣前掛了導致大軍失去指揮一片混亂,所以這貨的罪過確實最大的最錯的就是死了他不死就算打輸也就是局部失利他一死全盤皆輸,其實這場戰役功勞最大的人不是白起,而是秦皇,他賭贏了


cand203637803


長平之戰表現趙括、廉頗多稱不上名將,趙括如果能力出眾就不會被合圍,廉頗如果能力出眾就能速佔高平關拿下上黨全部。攻不下高平關就不應在上黨高地修兩條太長的防線,不但空費了國力把戰線拉的太長,還不利於己方強騎兵的出擊,也不利於己方軍隊的集合,最後還把一條防線給秦國做稼衣,應退守長平等重關卡與秦軍在上黨高地和其它地方周旋,巡找有利戰機在消滅敵人。


忘情水172990920


我覺得沒必要給趙括翻案

說句不好聽的,在我心裡趙括屬於庸才甚至蠢材那一類的~

因為長平之戰後秦國的優勢已經轉化為勝勢,之後的戰國形勢就已經成為了統一戰爭了。

情況是這樣的,當時趙國有合縱條件,但是趙方選擇向秦國派遣使者,選擇連橫,而秦王卻領著趙國使者和其他五國使者會面,使其他五國有秦趙即將議和的錯覺,從而不敢與趙國合縱,怕秦趙一旦議和,自己是引火燒身。初期的外交戰中趙國親手關閉了合縱大門,在外交上輸了第一陣。

這個導致其他諸侯國決定先觀望,如果到了必要的時候再上去平衡。結果呢,我們趙拓敗的一塌糊塗,直接來了個全軍覆沒,其他諸侯國想要再平衡已經沒有機會了。趙括的失敗是滿盤皆輸,包括他自己的生命,這種失敗是不可原諒的。

孫子兵法說“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要想圍困敵人一般需要十倍與敵人,雖然孫子兵法有所誇張,但是秦軍絕對不可能比趙軍多一倍的情況下趙括卻被秦軍包圍了,並且無法突圍,那麼僅憑此點,就已經可以證明他是一個庸才,甚至是個蠢材了。

長平之戰如果趙軍是被擊潰而非被全殲那麼趙國依舊可以和秦國周旋,而且魏,楚等國對秦國是敵對關係(看邯鄲之戰)那麼戰國仍然是秦國獨大的局面,但是要想短時間統一那就幾乎不可能了。

按廉頗那樣打,即便打輸了,也不過丟掉上黨,秦國贏得上黨。廉頗要是打贏了,趙國獲得上黨,秦國退兵。只是一場規模巨大的爭奪戰,但不是國運之戰。趙括把一場爭奪戰變成國運之戰,讓秦國加速進入統一模式,有幾人這麼大能耐做到呢...


三拳歷史雜談


不能說趙括一點軟用沒有,初戰對手就是白起,沒辦法,而且也戰死在最後一刻,有點骨氣。也不能說他是名將,白起伊闕之戰一戰成名,天才不會被客觀因素埋沒,還有在他要上任前的種種行為也不是名將所為,在戰場換將,任用親信,都表現了他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統帥。


沉默155481998


先說結論。有記載趙括只給他爸當過參謀,是不帶長的參謀有點策略,但是沒有獨立領軍的經驗。所以說趙括有小才,無大略。

1、趙括從長平之戰被包圍到人吃人才突圍來看,帶兵確實能力差太多。不要說管理有方,他是總帥下面還有一幫人幫他在管理,還是出現了人吃人,管理能力欠佳。

2、被包圍第一時間不突圍等了46天才突圍。史記記載:白起5000人斷糧道+25000人奪了他的大本營後路。可以看出白起包圍他的人在後方並不多,但是他第一時間沒有突圍,別人在這段時間都把防禦修的很牢固了,趙軍餓的人吃人了戰鬥力都下降了才突圍。看出他的戰略能力不強,戰機把握能力很次。

3、兵法有云:十則圍之。45萬對60萬能被包圍,還無一人能突圍出去,中國歷史上真沒有第二次這樣的戰爭了。能被30000人斷後且無法突圍出去,可以看出他的戰術能力很差(主帥帶頭衝鋒不與評價,帶頭突圍的還是有很多人)。被30000人斷後可以看出他的戰術佈局真的差的很,只能說他就沒考慮到後方防禦。戰術能力極差。

4、被包圍了確想著等邯鄲援軍,可以看出有點意想天開。對趙國的家當還不瞭解啊。這裡體現了他的戰略能力不足。

5、史記記載:降著40萬。可以看出突圍實際趙軍損失不嚴重,確40萬人集體投降,可以看出趙軍軍心渙散。主帥死了還有其他將領(史記記載:廉頗被撤職時很多中下層將領都被撤了,換上了趙括的人),但是無一人重新扛起大旗而是選擇投降(可以用狐朋狗友來形容)。可以看出趙括交友不慎,很多他提拔上來的人確沒有一個願意扛起大旗帶領趙軍重新突圍。這裡可以看出趙括並不得軍心。

6、縱觀趙括一生:趙齊之戰――主帥趙奢。趙括擔當參謀一職(不帶長),確實出謀劃策;在家與父親交流模擬對戰為輸過;火箭試升官到45萬大軍主帥直接慘敗。

趙括本是參謀級別的人物確當上了主帥。一個軍級參謀(不帶長好像最高也就是上校)確去做元帥的事。不僅戰鬥經驗不足,而且還沒有獨立帶兵經驗且無副手。書本上的東西沒有實踐轉化為經驗。

結論:趙括帶兵管理欠佳;戰略大局不足;戰術能力極差;戰機把握不住;無鐵桿朋友、知心朋友。


十月夏蟬


沒有原創思維能力的書呆子,趙括紙上的兵法都玩剩的了,因為當時都讀兵書都會玩,想打勝仗就得自己會琢磨新花樣,白起靠砍人頭的經驗玩花樣,能搞原創作戰手段。註定趙括學習再好也要吃敗仗,這就好比科學家與教授的級別對抗。一個有原創,一個啃書本的較量。


萬年老山參


這個問題不用說,就憑趙括的父母如何評價趙括的就已經是完全說明問題,想想誰的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不想讓他出人頭地?可是趙奢都說他兒子紙上談兵,他母親都勸趕王不能換上趙括,就已是說明趙括言過其實不堪大用。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敵方秦國,想想:若是趙括真的很厲害,秦國會想辦法讓趙國換上趙括嗎?換成你,你願意對方換個很厲害的大將嗎?很明顯,秦國早就看穿了趙括只會紙上談兵,所以才想辦法讓他當上趙軍大將的啊。若是這點都不明白,那就真的要多看看心理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