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化解信訪矛盾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著力化解信訪矛盾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今年以來,徐州市鼓樓區牌樓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按照區關於建立"信訪大化解"長效機制的工作意見精神,以"事要解決,息訴息訪"為總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上訪量,維護正常的信訪秩序和社會穩定。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結合自身實際,妥善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化解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問題。主要做法彙報如下:

一、創新方法手段,抓實信訪矛盾隱患排查

信訪矛盾隱患排查是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信訪突發事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通過集中排查,全面、準確掌握矛盾隱患存在情況,加強對信訪矛盾隱患的現狀評估,調動積極因素做好隱患化解,建立矛盾隱患調解長效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發生,把不和諧因素控制基層。一是建立排查網絡。落實責任,組織街道、社區、小區樓長和居民積極力量對各類糾紛、隱患和不穩定因素全面摸排細查,確保應查盡查、不留死角。二是建立專人專檔。存在的矛盾統計,逐一建立各類隱患檔案,登記矛盾類型、形成原因、責任主體。三是進行分析評估。對各類隱患的成因,易發時間、地點及發生概率,可控性和緊急程度,可能造成的直接危害以及衍生危害,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評判,有針對性地制訂防範措施。四是抓好整改落實。對排查中發現的信訪矛盾隱患及時進行分析研判,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情況複雜和短期內難以化解的,制訂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應對預案,落實整改措施、責任人和整改期限。

五是加強監督管理。強化對矛盾隱患的動態管理,實行信訪信息預警,對信訪突發信息的收集、傳輸、分析、判斷是應對信訪突發問題的前提。一方面暢通信息渠道;另一方面,確保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街道堅持每月進行一次信訪隱患矛盾排查,梳理出16個重點信訪案件。對梳理出的重點矛盾、重點人加大監控力度,責任到人,實行全天候動態監管,做到發現早、控制得住、處置的好,把苗頭性問題遏制在萌芽。

強化規範辦理,注重初信初訪化解實效

信訪問題的源頭在基層,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落腳點仍然在基層,基層穩則大局穩。因此,信訪工作穩定、信訪問題的化解關鍵是抓住基層矛盾的化解工作。一方面,將初信初訪作為化解矛盾的"第一時機"來抓。認真落實好首辦責任制,實行初信初訪件件交、月月清、季季結的工作機制,確保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把群眾反映的問題解決到位,減少矛盾積累和問題上行。建立"提速是常態、法定時限是例外"的工作機制,把群眾初次信訪的"初站"變成"終站"。初信初訪辦理時間均提速10天以上。江蘇信訪網錄入的信訪案件8件,辦結率100%。信訪基礎性工作辦理規範有序,多次受到區信訪局的肯定和表揚。同時,實行初信初訪跟蹤回訪制度,對有聯繫方式的信訪件做到100%回訪,辦理中,按照受理、答覆、辦結等環節分階段進行跟蹤。信訪工作群眾滿意率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在初信初訪中,試推行"訴訪分離"、"訪調對接",是推進信訪法治理和讓群眾少走彎路的重要抓手。釐清信訪工作職能邊界,堅持按照法定途徑分類處理信訪投訴,釐清信訪途徑與行政、司法等其他法定途徑的界限,強化在法治軌道上防範或化解矛盾糾紛,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信訪問題。重點案件中,涉法涉訴類案件4項,訪調對接案件2件。今年1至6月份,信訪案件化解率明顯提高。

著力化解積案,堅決遏制增量削減存量

信訪積案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定時炸彈"。惡性上訪、異常上訪,大都是積案沒有及時清理化解引發。近年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堅持以群眾利益為重,以社會穩定為重,把信訪工作滿意度、息訴息訪作為衡量信訪工作的標尺。以"敢於揭歷史傷疤,敢於定糾止紛"的作風擔當,下大力推進信訪積案和歷史遺留問題的化解工作,努力減少信訪存量,遏制信訪增量。

今年以來,化解了中山北路軌道2號線房屋徵收補償問題的徐豔紅姊妹五人的信訪問題;化解了因馬場湖舊城區改造項目房屋徵收引發的殷憲忠、王坤一家四口進京越級訪、非訪的信訪案件。既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眾的切身利益,同時也維護了轄區信訪工作穩定。一是,樹立"新官要理舊賬,現官不留死賬"理念,將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也是成績,貫穿到全年考核當中。二是,一個案件,一個專班。主要領導包掛,分管領導、責任科室、社區、轄區民警包穩控包化解。實行"一對一"跟進,入戶約談、入戶協調,深入一線,確保"一竿子抽到底"、主動"越位"推動化解。

三是,對歷年未化解的陳年老案、程序終結仍在上訪、訴求部分合理但要求過高等情況分類梳理,由包案的分管領導牽頭,倒排時間,限期化解。堅持每月召開一次積案、重點案件化解情況彙報,主要領導聽取化解進展情況,倒逼責任部門和責任人抓緊、抓好、抓實所包案件的化解工作。

發揮網格功能,深入群眾解決矛盾糾紛。

街道分管領導、骨幹下沉社區,參與協調解決重點歷史遺留問題和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並以此作為消除信訪隱患、苗頭的重要內容。通過分管領導、骨幹下沉網格,積極聯繫群眾,跟進協調訴求。今年以來,發現並破解了涉及城管拆違、物業管理、居住環境、衛生創建等區域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疑難問題31件,受到群眾一致好評。一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根據地理空間,兼顧歷史延續,將全街道劃分為47個網格,其中,城市網格28個,涉農網格1個,專屬網格18個,企業網格1個,學校網格5個,機構網格3個,預留網格2個。每個網格設網格書記、網格長、專職網格員、信息員1名,設多名網格處置員、兼職網格員,注重吸收退休幹部、老黨員、兩代表一委員、樓長等入格,對網格風險隱患實時排查監控,設立服務窗口,安裝服務電話,做到為民、便民、利民。建立QQ群、微信群,實行信息共享,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著力提高涉訪涉穩研判水平。

二是,為推進網格化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信訪辦建立健全群眾工作"交辦單"制度。信訪辦登記錄入信訪事項,填制《來信、來訪事項呈閱批示單》,報分管領導、送呈主要領導審批,按照問題分類,交辦責任單位調查處理,信訪辦限期催辦,限期答覆群眾反映的問題。確保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築牢關口防線,加強研判預警應急處置

應急管理是一門科學。信訪幹部擔負著組織指揮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職責。也只有掌握相應的應急管理知識,才能有效履行職責,保障信訪工作穩定。日常工作當中,對信訪群體性、突發性事件做到未雨綢繆,是防風險、應對突發事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針對牌樓涉農、物業管理等領域群體性矛盾多發等特點,黨工委、辦事處結合本單位實際制訂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應急處置預案。

一是,培養和提高信訪幹部駕馭全局的能力。對突發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的處置,事關大局,這就要求信訪幹部要通盤謀劃,勇於擔當,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政治責任心。

二是,培養和提高信訪幹部敏銳的鑑別能力。群體性、突發性信訪事件在其醞釀、發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顯露出一些不易被察覺的跡象。我們捕捉初露端倪的表面現象,掌握真實的信息,仔細觀察參與者的心態及其變化,在此基礎上作出準確分析判斷,較好地把問題化解在基層、化解在內部、化解在萌芽,從而有效地防範和避免事態擴大,掌握處置主動權。三是,培養和提高信訪幹部的快速應變能力。迅速果斷採取行動,這是應對突發事件的關鍵環節。只有做到快速反應,多謀善斷,速戰速決,才能掌握處置突發事件的主動權,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事態局勢。培養信訪幹部思想上時刻保持警惕性和常備不懈的精神狀態。四是,要培養和提高信訪幹部組織協調能力。組織指揮是處置突發事件的關鍵,關係著整個事件的協調運作和效能。要求能在短時間內聚合公安、司法等各方面資源,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妥善有效地處理好突發事件,避免因組織工作拖延、調控不當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損失。五是,培養和提高信訪幹部總結反思能力。
培養信訪幹部學會總結經驗教訓,尤其學會認真剖析導致事件發生的深層次原因的方法,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失誤和不足。學會亡羊補牢,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針對性地做好補救工作,並以此為鑑,舉一反三。

今年以來,牌樓街道辦事處通過信訪信息共享群,收到預警提示12起,主要為山南小鎮二期業主要求上房、安裝採暖設施的信訪問題,和郡望花園C1、C2業主反映小區物業管理的群體性信訪問題。成功化解或消除9起,避免了因群體性事件引發的不良社會影響,扭轉了信訪工作的不力局面。

PAGE

- 1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