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早」,決定自閉症孩子一生

三個“早”,決定自閉症孩子一生

三個“早”,決定自閉症孩子一生

說到自閉症,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雨人》、《海洋天堂》等影視作品。與其他殘障群體不同,自閉症作為精神殘疾的一種,僅僅是最近十年才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而十多年來,我一直致力於對這個群體的鑽研和實踐,積累了大量康復案例,並堅持為需要幫助的自閉症兒童家庭提供幫助。從臨床上看,孤獨症起病於3歲前,其中約2/3的患兒出生後逐漸發病,但是等家長們覺得不對勁時往往錯過了發病的最早時期。臨床科研顯示,如果孩子在3歲前能夠得到“早發現、早干預、早迴歸”,並經過堅持不懈的科學干預和治療,80%-90%的孩子都可以迴歸社會主流。

十多年前的自閉症患兒,其中有幾個孩子是1歲多就進行康復治療的。如今,他們已經迴歸社會主流,進入學校和普通孩子一樣正常接受教育。其中一位孩子的家長經常跟我通電話,告訴我孩子的近況。

吳女士是一位漂亮聰穎的女性,她和丈夫在同一家外企供職。兒子小海長得白白淨淨,五官端正,一副聰明伶俐的樣子。然而,小海一歲半時,同齡孩子已經開始說簡單句子了,他卻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叫他名字,也沒有反應;他開始喜歡原地轉圈,一口氣轉二十幾個也不暈,開始不知疲倦沒完沒了地來回跑……吳女士開始發現小海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這是怎麼回事呢?疑惑中,吳女士帶著小海來到了我的診室。經過詳細詢問小海的生長髮育史和相關檢測,診斷小海患了“自閉症”。

由於小海的病情發現得相對比較早,還沒有錯過自閉症的黃金干預期,我為他進行了專業的康復訓練,並指導其家人對孩子進行康復訓練。經過1年多的堅持,孩子的病情就有了明顯好轉,他會喊“爸爸、媽媽”了,並願意與親近的人交流。看到治療成果的這位母親激動得淚水直流。如今,這個孩子已經上小學四年級了。

而另一名與小海一同來看病的患兒揚揚,父母帶到我這裡治療時已經13歲了,錯過了最佳治療期。當我告訴他們孩子來得太晚時,他的父母在我面前痛哭流涕。雖然堅持為孩子治療和訓練了一年,但最終也只能讓他學會一些基本生活技能,想讓孩子迴歸學校接受正常教育已經很難了。

十年前,來就診的孩子大多在五六歲以上,在學校由老師最先發現。直到近兩年,來就診的孩子年齡才越來越小,大部分是由於家人發現孩子的語言能力落後於正常孩子,經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自閉症。

近年來,自閉症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據統計,我國目前有1300萬自閉症患兒,平均每100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自閉症,而全球自閉症患者更是已經達到6700萬。現在的問題是,許多家長還沒有意識到自閉症是發育障礙性疾病,孩子不看人,不說話,或說話比別的孩子慢、不理人,逗孩子沒反應,情感比較淡漠……家長往往認為孩子長大自然就會好,但這樣的想法,可能耽誤孩子的一生。

如在孩子兩歲之前,能夠早診斷,早發現,及時給他一些教育訓練和醫療干預,這樣的孩子差不多都能維持一個相對正常的功能,也就是有的孩子能夠上學,甚至部分自閉症的孩子能上大學。如果孩子到5歲以後才發現,康復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如果您的孩子兩歲還不會說話,不愛與小朋友玩,而且有一些較為怪異的行為,如交往障礙、語言障礙、刻板行為,請注意孩子是否患了兒童自閉症。學齡前尤其是2—3歲是自閉症干預治療的最佳時機,年齡越小,干預效果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