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找准產業特色,扶志扶智相結合

梅州:找准产业特色,扶志扶智相结合

梅縣區石坑鎮龍鳳村的貧困戶李維春在蓮子種植項目上的收入緩解了他的生活困難。“去年底領到了1500元分紅,現在我們也成了股東。平時有空我就會來這裡幫忙,一天下來就有100元工錢,而且基地就在家旁邊,還可以照顧家庭。”李維春笑著說。

去年2月,該村扶貧工作隊立足村內湖洋田、荒田較多的實際情況,謀劃發展蓮子種植項目。“我們集約了20多畝土地,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13戶48人利用幫扶資金入股合作社,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開始了蓮子種植產業。種植期間,企業將提供全程技術指導並進行保價回收。”龍鳳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潘文鋒介紹,項目的落地不僅提高了荒田的利用率,給部分貧困戶帶來了地租收入,同時種植期間也優先照顧貧困戶務工,到了年底還有利潤分紅,實現了效益最大化。

梅州是廣東省新時期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全市建檔立卡相對貧困人口58633戶158994人,貧困戶人數佔全省的9.6%。開展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以來,梅州認真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藉助廣州市和省直單位的對口幫扶,圍繞相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的總體目標,更加註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梅州目前建立了“梅州農業十二協會結對產業扶貧”工作平臺,由市農業局牽頭組建專家團隊,成立8個產業扶貧工作組,為各縣(市、區)各鎮、貧困村實施產業扶貧把脈設計,至目前已有140多個農業企業(項目)與貧困村成功結對,共同助推產業扶貧。據統計,全市通過農業產業扶貧共帶動貧困戶11809戶,帶動貧困勞動力39643人。

在脫貧攻堅戰中,梅州的扶貧幹部幫助貧困戶擺脫“等靠要”思想,苦幹實幹、自力更生,實現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蛻變的案例不在少數。

在平遠縣仁居鎮畲溪村,貧困戶羅時德就是村裡的脫貧先進典型,因為積極主動脫貧,村裡加大了對他的資金幫扶力度。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去年羅時德購買了微型收割機,做起了專業收割稻穀的“小老闆”,短短一個月的秋收時段他就賺了1.5萬多元,比上一年增加了近一倍。扶貧幹部告訴村裡的貧困戶:“只要你們有想法,我們就會去想辦法。”扶貧幹部持續開展思想工作,不斷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提高收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選配好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把貧困村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戰鬥堡壘,梅州通過激勵基層黨員幹部和群眾撲下身子一起幹,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貧困戶收入大幅增長,貧困村面貌得到全面改善。

數據顯示,梅州2016年實現貧困人口預脫貧58582人,2017年實現預脫貧62375人,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年度預脫貧任務,約佔全市相對貧困人口總數的76%。2017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7328戶,已竣工驗收並領取補助資金。

梅州:找准产业特色,扶志扶智相结合

審校:付強

熱文推薦

掃 黑 除 惡

請大膽對黑惡勢力說NO,省委農辦、省扶貧辦舉報方式在這裡!

掃黑除惡是一場人民戰爭,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歡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舉報涉農黑惡線索。

舉報電話:020-37876346(工作時間)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舉報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東湖北路30號省委農辦3210房,郵政編碼:510080

梅州:找准产业特色,扶志扶智相结合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扶貧政策丨扶貧動態丨經驗交流

梅州:找准产业特色,扶志扶智相结合

主辦單位:廣東省扶貧辦

承辦單位: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