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F濟州技術大會論壇實錄|媒體圓桌論壇

9月14日至15日,WBF世界區塊鏈大會·濟州技術大會在濟州島神話世界度假酒店圓滿召開,濟州技術大會是“WBF世界區塊鏈大會全球行”繼倫敦站、新加坡站之後的第三站,由WBO世界區塊鏈組織、優勢資本、節點資本、GDF、一道資本、IvyFund、金色財經、布洛克科技和濟州市政府、濟州島會展局、中韓區塊鏈協會等中韓多家知名機構聯合主辦,圍繞通證經濟、交易所生態、區塊鏈價值投資、媒體角色與責任、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等主題,開啟了中韓區塊鏈史上最強對話。

WBF濟州技術大會論壇實錄|媒體圓桌論壇

WBF紐約世界區塊鏈大會發起人趙勝、優勢資本董事長吳克忠、Hashed合夥人RyanSunghoKim、WBO世界區塊鏈組織總幹事鄭曉軍、麥當勞首席數據智能官蔡棟、前螞蟻金服技術高管,餘額寶前項目負責人周杰、火幣韓國CFO李相旭等中韓區塊鏈領袖出席大會並參與對話。

由引力區COO彭皓先生擔任主持人,以媒體為主題的圓桌討論帶來了現場氣氛的一輪新高潮,各位專家分享了自己對於區塊鏈行業的分析和思考,精彩的發言引起觀眾陣陣掌聲:


WBF濟州技術大會論壇實錄|媒體圓桌論壇



論壇參與嘉賓:

金色財經聯合創始人, 安鑫鑫先生

布洛克科技創始人, 時豔強先生

世鏈財經創始人 , 虞笑江先生

隕石財經創始人 , 馮毓鵬先生

Coinin CEO ,劉子龍先生

Coinness CEO, 李昇煥先生

Tokenpost CEO , Sonny

33財經創始人 , 代姍姍女士

NF資訊聯合創始人 , Peter

以下為現場論壇實錄,由WBF紐約世界區塊鏈大會整理,內容略有刪減。

彭皓:昨天的交易所圓桌當中說區塊鏈行業目前的流量現在沒有增量了,他們的一些策略都是為這個行業去尋找一些增量。我們知道一個行業的興起是信息量先過來,然後是價值流,最後是錢流,最後達成整個生態的飽滿。從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時候,整個區塊鏈是爆發式的增長。

這邊知道一個數字大概是,一天就有兩家區塊鏈媒體誕生,在市場比較好的時候,其實它是有這個池子承載這麼大的行業數量,現在整個行業趨於平緩,大家都冷靜下來了,就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競爭問題,包括我知道有一些媒體其實也面臨著一些深層的問題,不管是中國還是我們的韓國都有這樣的問題。

各位都是媒體的創始人CEO,我想請問一下各位,你們在區塊鏈行業裡面自己的定位是什麼,也就是你們的核心競爭力以及你們未來會如何在這個市場中繼續的發展?

請金色財經安總。


安鑫鑫:謝謝主持人!具體到定位,金色財經從2017年轉型做區塊鏈有1年多,見證了整個行業很長的歷史進程。發展到現在,整體形成了一個門戶式的平臺,一個聚集了資訊、行情、內容、活動等等的平臺。除了媒體的內容以外,還做了金色生態,還有平臺貝殼公關、金色學院等。資本方面做了節點資本,節點資本下面還孵化了相關企業。

未來整個行業的發展確實需要媒體來推動,尤其是在熊市這一個階段,需要大家更多的去教育市場。我們做自己工作的過程中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行業裡面來,因此我們開放了整個媒體平臺。現在有300多家的媒體機構在使用我們的API的內容、行情。

內容層面,我們希望金色財經的內容能做到最快、最全、最專業。就這樣謝謝!

時豔強:區塊鏈是爆發式的增長,如雨後春筍一般。區塊鏈公司有4萬多家,交易所有8萬多家,媒體的門檻相對來說比較低,來的人比較多。

布洛克科技是今年3月7日正式成立的,成立也就半年的時間,當時的初衷是我認為整個行業的發展需要聲音共識的傳播,區塊鏈的核心在社群,社群的核心在共識,這是當時創建布洛克科技的初衷。

布洛克科技的定位是領先的區塊鏈社群媒體,我們在中國組建了許多的社群,這些社群分有縱向和橫向的很多緯度,包含行業生態、投資方向等內容,我們希望構建整個行業的生態,在這個生態裡面為所有人去進行服務。

在布洛克科技發展的這半年中,我們在各方面都進行得比較順利。首先我覺得整個產品中包含了一些內容,特別是我們都做了時點對話,產生了一些行業嘉賓,有點類似於行業紀錄片的感覺。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把他對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觀點說出來,這樣我們就知道了所有人的一些想法,能幫助大家客觀中立看待區塊鏈和貨幣。

同時我們還組建了布洛克科技的生態,旗下包含了布洛克科技資本,主要做區塊鏈的招聘。在韓國也有戰略合作。我們接下來要構建一個全球媒體的價值網絡的平臺,大概會拿出1000個BTC,5000萬左右的人民幣,區塊鏈誕生之起就是世界性的東西,我們希望我們做媒體也是世界性的媒體,這是布洛克科技的初衷和目的。

當然,現在在熊市之下,我建議有兩點:第一點先活著,先活著才能見到成功的曙光;第二多做事兒,在熊市之下佈局投資,這是性價比最高的。最後希望所有的媒體朋友,都能夠堅持住,堅持到勝利曙光來臨的那一刻。謝謝大家!

彭皓:用媒體方式做一個大的生態。

虞笑江:我是世鏈財經的CEO,我們總部在廣州,目前我們有50多個員工,目前主要還是做內容,做社群運營。我們目前主要是做國內,全國區塊鏈社群是非常多的,以前一直做微信營銷,數據統計目前流量90%以上是通過微信傳播,這一塊我們是非常看中的。

我們在推的公眾號閱讀量能夠突破200萬,目前正在做一個生態,包括社群,線下活動,我們也對接交易所、投資機構、項目方。我們自己在打造自己的社群,像大咖訪談群這樣的群活躍度非常高,基本上每天有2000到3000的對話量。這幾個月我們也在不斷的發力,做一些國內線下高端的酒會、大會等。我們打算做400到500人的大會,具體根據目前國內的情況進行調整。

整體來說,目前我們微信號比較多,我們的粉絲也特別多,這一塊的影響力比較強。謝謝!

馮毓鵬:大家好!我來自隕石財經,隕石財經是今年6月份正式成立,我們團隊在這個行業出來得比較早,2012年的時候,我們開始做芯片研發,交易所的運營,到2016年沒有做了,今年迴歸選擇做一家媒體。

我們今年迴歸的時候,看到這個行業基本上算是到冬天了,但仍然選擇做一家媒體,我們當時想的就是說做一個簡單的事情,也就是做海外資訊的搬磚,想把海外的東西傳遞到中國,把中國的事情傳遞到海外,因為做這樣的事情比較簡單。

劉子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Coinin是中韓區塊鏈媒體,剛才主持人提到說核心的競爭是什麼?剛才幾位都簡單介紹了自己的一個發展模式。在這裡我也做一個反問,我們所謂的競爭力這個詞是怎麼定義的?為什麼會說現在媒體面臨生存問題,是嚴重的同質化,同質化是很嚴重的問題,不管是做內容還是做活動。大家在做同樣的事情,行業有限的能量,有限的流量,被分割成非常細碎的部分,到最後大家發現都玩不下去了。

我們Coinin做的事情,就是發現韓國是這樣一個市場,韓國整個區塊鏈行業生態有它自己的特點,有很強的封閉型,外來的群體想進入非常難,這是第一。第二,韓國區塊鏈行業不管是在技術還是其他方面和中國有很大的區別。第三,在中國很多企業、項目和資本,現在想進駐海外的渠道。Coinin現在做的事情就是搭建起中韓之間最大的通道出來。

Coinin在韓國做的事,第一,Coinin會搭建中韓區塊鏈媒體;第二,Coinin會在韓國組建中韓區塊鏈孵化器,並且在孵化器裡面成立中韓基金。接下來,我們打算把在韓國投過的資源全部聚攏起來,不管是資本還是項目,交易所,現在這些資源都是割裂的,連接起來的比較少,不像中國用微信就可以都找到。我們把我們在韓國所做的事情,告訴所有在中國的項目、投資機構,大家可以通過Coinin在韓國找到你的一席之地,你也可以在韓國有你的辦公室、團隊,發展你的事業。我們深耕於韓國市場,讓所有想進入韓國的項目、資本都有一個入口。

李昇煥:我們在韓國國內市場有不平衡的地方,比如說個人的投資以及VC的投資者在生態方面就出現了不平衡。我們要去觸達最大規模的這些投資人,我們是24小時的媒體,我們通過這個媒體投資者可以看到關於一些財經方面的新聞,我們在韓國國內24個小時去監控財經信息,但是在韓國國內建立的話比較難。中國國內的技術在韓國國內流通,Tokenpost主要是平臺新聞、財經行情,我們想給交易所提供24小時的資訊服務。現在的用戶大概有100萬人,也連接了12個平臺。

Sonny:我常年在媒體公司工作,2011年開始做了外匯信息的報道,我現在是負責向外面提供外匯信息的。2015年我們發放了英文版的報刊,是關於海財經方面的報刊,2017年出臺了基於我們現在這個公司的Tokenpost,我們雖然是媒體公司,但是我們也算是做過主流媒體,媒體除了加工信息之外,記者自身也要需要傳達正確的信息,我們追求這種發展模式。我們去年2017年2月創辦,現在靠多種形式多種渠道,正在積累很多的經驗,也在現場學到了很多的信息。

要說未來的話,在2018年8月就是不久前,我們正式的進行了服務,我們所製作的這些報道內容和信息是跟所有公司進行共享的。與此同時,我們是區塊鏈媒體公司,所以我們自身也要推動專門針對媒體公司自身的項目,我們正在準備當中。

提供一個報酬的形式獎勵的形式到目前為止算是非常成功的一個模式。我們在這裡再進一步說,媒體就是通過新聞報道平臺這樣的展臺,讓媒體公司完成更加有權威性的信息傳輸服務。

目前也有許多媒體公司出現,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怎樣的生存下去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課題,我們非常關注的,通過我們長期的發展在信息寒流當中獲得認證可信的信息,謝謝!

代姍姍:大家好!我是33財經的代姍姍。剛才Coinin劉總提到了大量的區塊鏈媒體正在起來,我們也是在這個大浪潮中進入行業的。大家說財經這一塊同質化很嚴重,都在做資訊、資訊這樣一些內容。我們的出發起點其實很簡單,以前公眾號是寫創投的叫小創圈,一直以來我都在互聯網公司做運營工作,當然都是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如騰訊、獵豹。

跟VC走動的比較多一些,有大量的同事出去創業,所以會帶來一些資源的對接。接著,我們在區塊鏈領域做了33財經,別人在做快,我們在做慢,我們的定位是區塊鏈投資人的智庫,我們寫深度的文章和投研報告,採訪一些知名投資機構合夥人、創始人。

我們要做的其實是一個類似於投資家彙集,很深度很垂直。目前來說,市場上還沒有看到類似的競品,所以我們還是有信心的,繼續把我們幾塊業務做好,包括媒體、活動、投研等。可能有很多的外界風雲,唯一對我們的觸動就是今年的大量ICO項目走向一個不好的情況,媒體大戰對我們來說倒沒有什麼感受。

Peter:我是Peter,談到我們網站發展的時候我總結有三點:

第一點是域名品牌,很多人認為域名不重要,但是在國際化拓展上來說非常重要,當時我們買的名是CN旗下的,他當時做網站關於股票類的諮詢,後來被我們買回來,我們在做的過程發現有很多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人在關注,他們已經對這種網站原有內容的有一個認知度了。有一家哥倫比亞公司,他希望在中國能夠找到符合自己定位的大公司來合作來開拓中國市場,所以就品牌影響力來說,我們也在不斷加強和優化,通過域名開通美國、新加坡的二級域名提升品牌影響力。

第二點是內容,我們做內容的時候相對比較低調一些,因為如果說想讓別人感覺你值得尊敬的話,首先要擁有三點:第一點專業度,夠不夠專業;第二點準確性,不能亂說瞎說,因為牽扯到很多投資者;第三點可信度,我們一直在秉承這三條原則做我們自己的內容;第四點,就是技術架構。我們原來公司裡面全是做技術開發的技術大牛,所以在承載上千萬流量包括跨國鏈接流量部分的時候,我們一直在做基礎服務。

到現在我們跟WBF一直在做深度的合作,我們希望把我們技術一點一點釋放出來,通過我們的品牌和內容,以及技術來構建全球化生態。

彭皓:謝謝Peter,我們聊下來發現媒體這邊可以做很多。我下一個問題比較尖銳一些,我們知道媒體作為客觀中立第三方,在傳統的互聯網我們還是有一個跟項目方隔離的界限。

但隨著區塊鏈的發展,我們越來越發現媒體已經變成項目方的一環了,不光是為他們打電話還有服務,其實有的時候咱們媒體已經變成了項目方的利益共同體,想請問各位媒體,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如何做到客觀中立的內容以及自己和項目方的切割,如何找到自己的盈利點?

安鑫鑫:確實主持人提到的這點確實是媒體中的核心問題。我們金色財經最開始做節點資本的原因,是因為要把資本投資這件事情分割開,金色和節點是完全兩個主體,是由兩個團隊在做,之後所有項目方相關和資金相關的事金色財經都不碰。我們只是來使用金色財經的流量,相當於銷售廣告的形式。

其中的內容部分,我們因為除了金色本身自己寫內容以外,還有一個很大的自媒體平臺,現在算是國內最大的區塊鏈自媒體平臺,基本上每天有500家的內容上傳在金色財經平臺上。我們讓項目方通過自己的號發佈自己的內容,然後用我們的號導流的方式,保證內容的隔離,只是流量導入來實現為項目方做宣傳這麼一個工作。

彭皓:金色財經採用的是切割隔離的方式。

時豔強:我個人覺得做媒體大部分是半公益的角色,無論在傳統的互聯網時代,還是說現在的區塊鏈時代,媒體方面要進行大規模的盈利,我覺得是壓根不太可能的,短期可能有但長期不可能。主持人問的非常好,我們做媒體,也覺得第一我們不能靠媒體而活著,但我們又不能沒有錢,所以我們要去融資,我們在4個月之內融資5輪融到了5000萬人民幣,我們有充分理由拒絕割韭菜這些東西,所以我們選擇不發。我們布洛克科技壓根沒有把媒體當成我們的盈利渠道,媒體就是一個彙集資源的地方,是一個通道。

另外,就媒體本身而言,一個事情正反兩方面,只要你不存在主觀惡意,客觀事實報道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媒體服務一些項目方投資機構,我覺得沒有主觀惡意都是OK的。

劉子龍:像剛才主持人提到這個問題裡面有兩個點:第一,我們所說媒體的態度,按我的理解媒體從來都不是絕對中立的,因為媒體是由人做的,每一個媒體背後代表著一波人的思想,在傳統媒體也是一樣,你很難發現某一個媒體是絕對中立的,所有事情都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

第二個,主持人意思是說,媒體會不會為了利益做一些誘導性的東西,這個緯度上的話,不管是鑫鑫還是時總提到的就是做一些切割,我在韓國這邊感受特別深切,韓國這邊媒體就是媒體,他們做營銷的就是做營銷的,分的特別清楚。傳統媒體不給項目站臺,也不會給項目做主動的選擇,他要形成的就是一種權威,在韓國這邊這種模式還是挺好的方式,分得很清楚。

彭皓:量身定做一個問題,咱們Coinin在這方面是怎麼做的?

劉子龍:Coinin我們主要是偏創投類的媒體,實際上並不是完全像我剛才所說一些傳統媒體的方式,傳統媒體可以打造他們的權威,但我們要做是把行業裡面大家真實的面貌展現出來,如行業裡面的風向,行業的從業者在做的事情,我們做的是這樣的內容,並不是做一些偏引導方面的。

Sonny:我在媒體方面工作了12年,也認識了很多人。剛才您提這個問題是我們媒體界要共同去考慮的一個問題。所以我想跟大家說的是,我們的媒體未來在區塊鏈上的方向,就是希望我們能夠用一些智能協議等技術,避開媒體現在所遇到的困難。還有通過一些獎勵機制來激勵用戶,擴大用戶的數量。其實我們媒體主要還是依靠於一些廣告商,但希望我們以後能夠更加細化一些業務。

代姍姍:寫別人不敢寫的東西,我們最近嘗試做了這樣的東西,徐明星那件事情特別火,我們也報道了這樣的事情,給我們的壓力很大,媒體還要生存,每一個媒體代表了一定受眾人的利益,我們代表的是投資人的利益,我們也想成就好的項目,做一些跟投資人橋樑對接的工作,相對來說我們還是很謹慎的,我們希望從這個當中獲得平穩的收益。

Peter:我們這邊其實沒怎麼寫過其他的,比較中立一些。其實我覺得因為一直遵循三點,在這方面營收裡面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地方。我們一直在想,如果真正做完全球化之後,能不能通過我們在全國各地的新聞內容平臺做推廣,就廣告的部分,不是軟文類。另外我們也一直在探索的一個技術類的人員的培訓輸出,因為其實在中國市場裡面,有大量的機構一直在做企業技術人員的輸出,在這一塊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市場,可以不斷地給熟悉的企業做這種業務人員的輸出。

還有一個部分,也研究過另外一家媒體為什麼會有營收?其實是因為大會。我們希望和WBF共同成長,有一個更好的不偏不倚更中立的立場,來提升我們的競爭力跟增加營收。

彭皓:謝謝,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們問題就問到這兒。媒體能夠經過大浪淘沙之下存活下來的就是一些好的媒體,好的媒體就是要能經受得住不管是投資方、項目方、用戶各方強大的壓力。

我們需要為他們去發聲,但我也希望以後我們的各位媒體為這個行業發聲,為這個時代去發聲,一起助力區塊鏈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好,謝謝各位!



WBF濟州技術大會論壇實錄|媒體圓桌論壇


WBF濟州技術大會論壇實錄|媒體圓桌論壇



WBF濟州技術大會論壇實錄|媒體圓桌論壇


我們從華爾街歸來,以技術的名義,邀您參加11月8日-9日的“WBF世界區塊鏈大會 · 紐約技術大會”,點擊"閱讀原文"報名,我們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