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

近年來,福建省泉州市國土資源局十分重視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合理規劃礦業開發佈局,淘汰汙染嚴重落後產能;實施“青山掛白”綠化治理,改善交通幹線視線景觀;綜合利用礦山尾礦資源,減少礦山汙染物排放量;加強礦山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全面落實治理主體責任;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推動礦山土地復墾利用。截至今年8月,泉州市累計恢復治理礦山面積17萬餘平方米,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規劃帶動,有序有力淘汰落後石材開採業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礦業開發、特別是石材業的快速興起,礦產品需求量與日俱增,泉州市礦山開採量驟然增大。礦業開發雖然為一些地方帶來了一定的財富,但長年累月地大量開採也造成了嚴重的礦山生態環境破壞。據調查,以礦山棄土、棄石和尾礦為主的固體廢棄物年排放總量約1150萬噸;全市因礦山開發造成的水土流失區約4300多萬平方米;礦區自然景觀受到嚴重破壞的山體有20多座;因石材礦山負地形開採造成的地面凹坑面積近200萬平方米;全市已發現各種類型的礦山次生地災隱患20多處。

針對礦山生態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2012年,泉州市政府辦公室轉發了《泉州市國土資源局關於進一步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下達了全市飾面石材礦山退出計劃和建築石料礦山調整計劃。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泉州市國土資源局按計劃有序有力推進飾面石材礦山退出工作。截至2014年底,泉州市共關閉飾面石材礦山117家,提前一年實現飾面石材開採全行業退出的目標。同時,按照《泉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積極推進建築石料礦山調整工作,重新調整了建築石料礦山的規劃佈局。據統計,截至2018年8月,泉州市建築石料礦山已從原來的130個壓縮為60個。

創新驅動,全面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

泉州市國土資源局積極探索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長效工作機制,全市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實現了從政府主導、財政投入為主的工作模式轉變為政府引導、財政扶持、政策保障、社會參與的新的工作模式。

泉州市國土資源局積極組織開展“青山掛白”治理和礦山復綠行動。截至2018年8月,已治理“青山掛白”219處,植樹125萬棵 ,種花8.6萬株,種藤26萬株,植草95萬平方米,累計完成廢棄礦山治理面積848萬平方米;編制實施廢棄礦井(採坑)治理規劃,封閉治理廢棄礦井、採坑621處,治理面積近100萬平方米;對15處重要景觀地帶的高陡岩石邊坡實施立面綠化治理,綠化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組織實施南安市柳城街道連片廢棄採石場生態恢復治理,治理面積120萬平方米;組織實施安溪—官橋龍門石材礦區治理項目,已治理面積800多萬平方米,復墾茶園100多萬平方米。

泉州市還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呈現了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兩輪驅動”的生動局面。安溪縣引導茶農利用關閉採石場開墾茶園1000多畝;石獅市引導當地村委會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對存在安全環境隱患的超深採石凹坑進行回填並開發利用,已回填採坑10處,消化建築垃圾數十萬立方米,復墾土地約200多畝;永春縣、泉港區還將廢棄礦山整治列入年度土地整治計劃,開發整理出數百畝耕地。據統計,泉州市通過整治廢棄礦區(廢棄礦硐和採坑),復墾耕地320 畝,整理建設(工業)用地2900畝,利用廢棄礦山建設鄉村公園5個。

監管推動,實現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常態化管理

泉州市國土資源局注重強化礦山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一是督促礦山企業按照《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年度治理計劃,分步實施治理。截至2018年8月,全市有90%以上的礦山企業實行邊開採、邊治理。據統計,全市60個露採礦山共種植各類樹木80萬株以上,尾礦庫閉庫治理3座,復墾為生態茶園100多畝。

二是強化對礦山企業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的監督檢查。將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實施情況,礦山企業實行邊開採、邊治理情況作為礦山年度檢查的主要指標進行監管;對不認真實施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和未實行邊開採、邊治理的,督促礦山企業加以整改。

三是強化對縣級國土資源部門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的考核。從2011年起,泉州市國土資源局對各縣(市、區)開展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目標責任進行年度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礦產資源“三區”劃定及執行情況、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編制執行情況、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年檢執行情況、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年度治理任務完成等情況。

2014年以來,泉州市國土資源局每年都通過市政府下達《泉州市年度礦山生態恢復治理目標責任書》,將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拓展涵蓋到“青山掛白”治理、礦區水土流失治理、超深採坑回填治理、尾礦和煤矸石綜合利用等各方面,實現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和常態化管理。

項目拉動,促進礦山生態環境穩步改善

泉州市國土資源部門支持鼓勵廢棄礦石和尾礦的回收利用,發展礦業循環經濟。永春縣利用煤矸石生產新型加氣牆體磚,已建成9家煤矸石牆體磚廠,年可消化煤矸石50萬噸以上;德化縣陽春礦業、安溪縣潘田鐵礦、德化縣雙旗山金礦利用鐵礦尾礦作為水泥配料和加氣磚材料,年可消化尾礦50萬噸以上;安溪縣集中利用石材礦區廢棄石料加工破碎建築石料,已消化礦區堆積廢石150萬立方米。

泉州市先後組織開展了位於晉江上游的德化陽山鐵礦、雙旗山金礦和安溪潘田鐵礦3個重點礦區的尾礦庫、排土場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共計投入資金2650萬元,確保了礦區“三廢”達標排放。同時,分三期實施永春天湖山煤礦區矸石場綜合治理,累計投資3590萬元,並獲得原國土資源部專項資金補助1050萬元,整理建設用地348.6畝。

安溪官橋—龍門礦山生態治理示範工程施工進展順利,該工程分三期施工,一期、二期治理工程已經完成,三期工程接近尾聲;整個治理工程完工後,可整理復墾利用耕地2230畝、整理建設用地5570畝、新增林地6228畝。

泉州市還啟動實施了廢棄礦井(採坑)治理工程,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廢棄礦井(採坑)治理規劃,對全市1126個廢棄礦硐和採坑分期分批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安全環境隱患綜合治理,開發利用廢棄礦山用地。截至2018年8月,已完成621個廢棄礦硐和採坑的治理,整理建設用地500多畝。

站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新起點上,泉州市國土資源局將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進一步加強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著力在整治利用廢棄礦山用地上做文章,著力在建設綠色礦山上下功夫,著力在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恢復治理上見真效,著力在規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管理上出實招,著力在落實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責任上使狠勁,用礦山復綠扮靚生態“容貌”,以礦山“綠值”增加生態“顏值”,致力打造綠色、健康、美麗的生態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