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失控人生:为什么你越忙越穷

前些日子和朋友聚会,一个30岁左右的男子分享他的焦虑。他说别人周末到处游,他周末却是加不完的班,加完班有疲惫,完全不想出外活动。

那为什么不辞职?

他说,光是孩子、妻子、父母这三座大山,就已经足以让他没了辞职的胆儿。

身边的朋友,和他一样的人和事又何止一个?

因为穷,就必须工作,可是工作也没让你富起来,不干了吧,可是你穷,你还是扔不下这份工作。

穷,跟你纠缠不已,成为一种循环。

这就是“贫困恶性循环论”。

1953年,美国的经济学家拉格纳·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资本的形成》一书中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论”。

他认为,“穷国之所以穷,仅仅就是因为它们穷而已”。

其实,穷人的穷,也是因为他穷而已。

中国式失控人生:为什么你越忙越穷


往前面翻书,这也叫马太效应。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有一则寓言:

一个国王出门前,分别给了三个仆人一锭银子。

时隔数月,第一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

到了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

为什么?

国王最后说了一句特别经典的话: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古今如此

穷人为什么越来越穷,富人为什么越来越富?

资本到底为什么流向资本多的群体?

富人手里掌握的财富密码到底是什么?

中国式失控人生:为什么你越忙越穷


外婆出生于1942年,那是一个吃不饱住不暖的年代。

她经常崇尚节俭,经常吃没有洗净的菜。

爸妈经常斥责她,可是我们都知道,外婆是穷怕了。

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了十几年,直至去年她得了大肠癌,花了数万元,动了大手术才捡回一条命。

现在她常说,那几万元,够她吃一辈子新鲜的菜了。

其实这就是一个贫穷死循环。

美国博士芭芭拉·艾伦瑞克也曾经去过贫民窟,并且将其生活写成了一本书:《我在底层的生活》

这个世界明明大把挣钱的机会,如果他们足够努力,懂得抓住机会,怎么会一直陷在贫困状态中?

是因为他们懒吗?他们不愿意思考吗?

不是。

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审视自己在什么循环里,他们看不清自己在玩一个什么样的游戏。

他们重复着不会增值的工作,在一条痛苦的路径中无限循环。

中国式失控人生:为什么你越忙越穷


为什么他们不能打破这样的循环呢?

听过一个笑话说:

我因为穷而去打工,这没问题吧?可是我越打工越穷,越穷越得打工,穷,打工,再打工,再穷…………这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认知和判断力在全面下降。

穷久了,人会变蠢。

2014年7月,哈佛一个跨学科团队完成了一项研究 —— 关于资源稀缺状况下人的思维方式的。

中国式失控人生:为什么你越忙越穷

研究团队的leader穆来纳森发现,穷人对钱的焦虑和他自身对时间的焦虑是一样的。

因为长期贫穷,人就容易失去了摆脱贫穷的智力和判断力。

这就是典型的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导致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称为“稀缺头脑模式”。

中国式失控人生:为什么你越忙越穷


前些日子坐车遇到一个出租车司机抱怨现在生活越来越艰难,过得越来越焦虑。

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为生意淡季而焦虑。

“那旺季呢?”

他一下子瞬间眉飞色舞地描述旺季:

早上八点出门,下午三点就可以下班了,荷包里还满满的。

哪像现在闲逛一天,总逮不着客人,没有客人就更要四处闲逛找客人,油费可能都赚不回来,运气不好就没饭吃。

这位老兄的脑子似乎有点不够用了,判断力在下滑。

他的判断似乎被限定在一个狭窄的框框里。

我们试着帮这位司机打破这个框框。

旺季的时候好好工作,大量地收获;到了淡季,与其在街上开车焦虑,还不如直接休息,养养身体,陪伴家人。

虽然没赚到什么钱,但游玩总比焦虑好吧。

因为你没法改变淡季,还不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但是为什么出租车司机他们想不到呢?

因为钱这个标准把他们的思维和行为陷入了一个框架里:不是旺季就是淡季,而没有想到淡季可以调换成另外一种模式。

当你把锚定的对象放在钱这一个标准时,这个世界的很多维度,你是看不见的。

我们也不要去嘲笑出租车司机,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在一个狭窄框架里,才有那么多“光是活着就花光了力气”的无奈。

中国式失控人生:为什么你越忙越穷


知道穷,那你去读书吧。

问题是,有时候有些读书进修也会陷入这个贫穷循环当中。

王盼,千万农村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农村师资的匮乏和教育设施的落后注定了她低分的命运,她在无法进入顶级院校的时候,注册了培训学校的学生资格。

可那所培训学校,其实是通过招生来敛财的骗子学校。

万超,一名应届毕业生,求职屡屡碰壁,成了千百万蚁族中的一名新成员。本想通过高昂的学费换来一纸有用的本科文凭,毕业后才发现这张纸一文不值。

这些场景源于一部名为《出路》的纪录片,是其中的第八集:《读书致贫-中国式教育热潮》。

不能说这些父母没有远见,他们知道读书的可贵,勇敢地用高昂的学费将子女送入大学,希望子女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才发现子女的悲惨命运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因学致贫,使全家的命运一起变的更加悲惨。 

他们确实在奋斗,确实在努力改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因为他们陷入线性思维了。 

BBC纪录片高级编辑尼克·弗雷泽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激动地说——你必须得上大学,因为人们告诉你:必须得这么做。而当你真的去上大学了,你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

这就是 “线性思维”。

这种思维导致你一直非常用力的坚持一些东西,往往看不到这个世界的另一些线和面。

然而,有些人不只是看到了线,看到了面,还看到了立体,他们有所谓的“杠杆思维”。

中国式失控人生:为什么你越忙越穷


钢琴老师一节课至少300元,曾经过觉得这个工作十分厉害。

可是一个师兄拿着笔计算:单价300元,一天教3节课,收入1000元。那么她的时薪就是42元。

这么一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厉害的,毕竟还是劳动型收入。

这其实就是经济学上的“单位时间值”。

按照《富爸爸与穷爸爸》书上的道理来说,打工皇帝霍建宁、唐骏这一类人,就算收入很高了,依然是穷人。

因为他们只是打工,他们的一天只有24小时。

而李嘉诚为什么是富人?

因为他的旗下有25万多的员工。

他通过钱,杠杆了25万人的每天8小时。

小富靠殷勤,大富靠天命。

殷勤,是线性思维,这样的人一天只有24小时。

天命,是立体思维,他将自己的时间复制、拷贝,分成若干份,那么他的一天很可能是240个小时,甚至24万个小时,会杠杆时间的人,连天都帮他。

这就是所谓的财富密码。

中国式失控人生:为什么你越忙越穷


尝试用上帝的心理视觉去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很多人前半生用命换钱,后半生用钱换命。

传说,重复一万小时可以将一项本事修炼完毕。那么现在看来,很多人的一辈子是用无数个一万小时,重复着无效的生活模式,成了“一万小时死亡定律”。

这个死循环到底要怎么打破?

前些日子,罗振宇在《知识就是力量》的一期节目里提了一段非常发人心省的话:

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的墓碑上会是什么?是你的存款吗?这是一个你的所有亲人甚至你自己都不在乎的事儿。

你的墓碑,就只会刻一样东西,就是你的出生年月与离世年月。

听完这段分享,恍然大悟,才有了这篇文章。

原来人生的本质,只是一段时间。

不管这段时间是长还是短,它都是你与这个世界交流的唯一资源。

当你真正将时间经营好,你是一个让钱跟着你跑的人,而不再是那个每天追着钱走,永远在一个痛苦的循环中痛苦的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