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學家們爲什麼不願意公開回答針對量子科學的質疑?

檳榔峽谷


真正的量子科學家們哪有時間去回應所謂的質疑?大部分科學家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術的研究上,指望著他們去回答質疑並不現實!

還有一點,量子力學並非網絡上描述的如此簡單,如果這麼簡單的話,豈不是人人都能理解能接受了?如果想在更深的層次瞭解量子理論,需要很深的基礎理論,數學知識,理性的思考,同時需要拋棄一些傳統思維方式,用全新的視角看待問題!

比如說,說到量子力學,很多人第一反應會想到不確定性,量子糾纏,量子隧穿效應,但可能並不清楚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比如裡面有不少公式,薛定諤方程,德布羅意波長公式,波函數,光電效應公式,波粒二象性公式,不確定性關係等等!

如果你瞭解了以上那些公式的真正含義,或許你還會有質疑,但你的質疑不會像很多網上那種膚淺的質疑,甚至是“無厘頭”的質疑,從質疑本身就能看出來他們根本不瞭解什麼事量子力學!

所以,對於量子科學家們來說,他們不想也無法很好地解釋網上的質疑,因為如果用專業的知識去解釋,很多人無法理解。同時,很多質疑就是單純地為了質疑,甚至是為了無限存在感而去刻意詆譭量子力學!

還有,量子理論確實很大程度上為違背了我們的傳統認知,顛覆了我們的觀念,所以很多人不願意接受!事實上,即使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愛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學家一開始也不願意相信量子力學的詭異現象,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才逐步被科學家們所接受!


宇宙探索


因為真正在搞研究的科學家很忙,沒有時間發無聊的申明啥的。當然應該還是有諸多因素導致無人對此做申明或解釋。

題主問的量子科學包括量子計算領域和量子通信領域,談及科學成就,也需要分開來說。

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是這門科學本身的稚嫩,其技術日日更新,導致目前還未有備受認可的系統性評判標準。

在量子計算領域,確實有一個“量子霸權”理論,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約翰·普瑞斯基爾發明的詞,它用來表達物理學家為量子計算機設定的一個初步的標準:目前頂級的超級計算機能夠完成5到2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所做的事情,但超過49個左右量子比特後,量子計算機的能力將讓超級計算機(傳統計算機)望塵莫及。

換句話就是說,誰的量子計算機跑的比特數位高,誰就更快。

但是17年年底,IBM在非量子計算機上(超級計算機)上實現了49個量子比特能力的量子計算機的運行速度,這就打破了量子科學家們一直追求的“量子霸權”。

所以,在量子計算方面的研究上,一直也未有定論,各國科學家都處於探索階段。

而量子通信上,我國確實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來自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潘建偉教授提出基於衛星平臺的搭建量子通信;17年,我國京滬幹線、滬杭幹線等量子通信幹線紛紛落地。

顯然,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成就還是非常矚目的,但是距離真正的商用化還有距離,現有的量子通信速度等性能都還是問題。

其次,我們需要考慮網上給出的質疑是不是專業,如果並不專業,那科學家也無法給出解答,具體問題才好具體分析。


鎂客網


科學新知往往是“反常識”的,所謂質疑之人缺乏科學基礎和學習能力,根本學不進新的科學認識,用舊有“常識”作為依據來質疑,其實牛頭不對馬嘴。專業科學家都很忙,能抽空做些科普工作已經很難能可貴了,不可能對那些無聊荒誕的問題一一回應。

這其實就像小崔質疑轉基因,不管他是本著什麼時候學到的知識,還是出於利益,他跟科學家當面的討論的時候,根本不聽科學家給他好好上一課,就拿出自己毫無依據的所謂意見、質疑要求解釋(實際上只想被認可,不準備質疑自己)。這不是討論科學問題的方法。

量子概念理解起來確實不容易,別忘了,歷史上“量子之父”普朗克就曾經想放棄甚至希望自己從來沒有發明“量子”這個概念。愛因斯坦更是至死強烈反對波函數的哥本哈根解釋。或者說,在普朗克解釋黑體輻射、愛因斯坦解釋光電效應、玻爾提出量子化假設之前,物理學家們在數百年裡都在堅持“可以無限分割”的想法。創新,何其之難。科學發展,首先是科學家們質疑自身和前輩認識,換句話說,“質疑”這件事兒,沒有比科學共同體做得更好的了。

要想理解這些概念,取得跟量子科學家們同等討論問題,至少讓科學家覺得問題有價值,值得考慮和回應,那麼我們必須首先學習一下量子力學的基礎知識和發展歷程,理解為什麼會有那些科學概念,究竟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如何解決的》?哪些問題尚有待攻克,這些問題的提出、進展如何?

所以,想要跟科學家對話,問出有科學價值的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好在現在獲取科學資源越來越方便,想讀書、學習、跟老師聽網上課程,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就看我們願不願把時間投入到學習真正的、系統的科學裡去。


松鼠老孫


施鬱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這個問題所說的並不屬實。本人也可以算“量子科學家”,本人就有過對“質疑”的“公開回答”。有篇文章的標題是“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不可行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95-998520.html】。另一篇文章的標題是“朱清時院士為什麼錯了:現代物理與量子力學並沒有否定客觀世界”【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95-1060658.html 】。都是首發在知識分子微信。

量子力學從誕生到現在已經90多年了,是非常嚴謹的科學,從來沒有被發現有錯。如果有錯,早就無數科學家發現了,也早就趨之若鶩地去修改量子力學了。所以事情不是像某些大眾人士想象的那樣。

當然科學,包括量子力學都是要繼續發展,繼續前進的。但是在原來經過實驗驗證的範圍內,新的理論會退化為老的理論。

很多所謂對量子科學的質疑是出於質疑人對這門科學的不理解。這本來並不奇怪,量子科學是門高度專業的學問,需要經過系統的學習才能深入瞭解。但是如果自己不理解,首先應該去學習,而不是輕易地質疑。


物理文化與施鬱世界線


“針對量子科學的質疑”,這個說法值得商榷。怎麼樣才算是質疑?量子科學家們害怕質疑嗎?不會害怕,中國量子通信科學的領軍人物潘建偉院士就曾明確表態過,“歡迎基於科學實驗的嚴肅質疑”。題主說的“有很多無知或別有用心的人在網絡上公開質疑”,那叫質疑嗎?那是胡攪蠻纏!

潘建偉等人的一系列成果發表在《Science》《Nature》上,《Science》《Nature》的審稿人都是全球頂級科學家,那些網絡噴子比他們差了十個數量級。科學的質疑有自己的一套成熟方案,如果對中國的量子通信或量子計算機有質疑,那就到正規專業的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去質疑,而不是在網上興風作浪。

科學界和網絡是在用兩套不同的語言和規則行事。網絡上針對中國量子科技的質疑,有哪些是發表在經同行評審的正規專業期刊上?如果有哪怕是一篇論文表明潘建偉等人的研究假的,也必將引起全球量子科學家及其他物理學家的關注。可惜那些噴量子科學的網絡噴子,很多連薛定諤方程都不會寫,要他們在經同行評審的正規專業的期刊上發表文章去質疑中國的量子科技,那豈不是比要了他們的命還難?!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問世後,很多人不懂相對論。一些不懂相對論的人自費出了一本書叫《一百位教授證實了相對論是錯的》。愛因斯坦聽後聳聳肩,證明相對論是錯的,不需要一百位教授,一位就夠了。同樣,說量子通信是騙局,只需要一篇論文就夠了。可惜有嗎?

在網絡上“質疑”量子通信或量子力學,是因為自己不僅不懂量子力學而且還自以為是。量子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經驗差距甚大,這就讓一些無知自大、別有用心的人有了發揮的空間。民科、宗教徒、哲學騙子、精神病患者也拿著量子概念胡亂指點世界,科學家需要回應他們的胡言亂語嗎?不需要!科學家只能在科學的舞臺上用科學的方式進行對話,就像玻爾和愛因斯坦爭論量子力學那樣。網絡上的那些針對量子通信、量子科學家的謾罵、人身攻擊應該由誰處理呢?造謠傳謠,人身攻擊,這涉嫌觸犯《刑法》,科學家讓出來,交給警察


刁博


事實上,研究量子科學的科學家們經常回答各種問題。但是由於以下種種因素,使得質疑總是無窮無盡,科學家們也沒有辦法。這些因素包括:

一,有些提問的人太懶惰,在提問之前不願意做基本的搜索。其實絕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的話)對於量子科學的質疑,科學家們早就回答了。我都寫過很多科普文章,例如《你完全可以理解量子信息》,裡面把常見問題都列了出來,挨個做了詳細的回答。但是呢,永遠都有新的人跑出來,把同樣的問題再提一遍。你如果想提問,強烈建議先把我的《你完全可以理解量子信息》讀一遍,仔細想想你的問題是不是已經解決了,你有沒有新的問題。

二,有些提問的人充滿先入之見,一上來就認定量子科技是騙局,潘建偉等人是騙子。你無論說什麼,都不能改變他們的固定看法,因為他們只看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不看對自己不利的證據。古人講的“疑人偷斧”的故事,就非常形象地表現了這種心態。

三,大多數提問者缺乏基本的科學訓練,總希望別人用日常語言就能給他們解釋清楚量子科技。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要透徹理解深奧的科技,必須要用大量的科學術語和嚴格的數學語言。在量子力學中最最基本的,薛定諤方程這樣一個微分方程擺出來,絕大多數人就暈了:他們既不懂薛定諤方程中每一項的意義,也不懂什麼叫做微分方程,甚至最基礎的微積分都不懂。

薛定諤方程

不懂也沒什麼,老實承認有些事在自己的知識範圍之外,科學家只能用形象的、近似的語言告訴你一個大概,這樣就很好。但有些人就鑽了牛角尖,認為科學家必須要講得自己完全聽懂才能說明這個成果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對於這種人,我們只能說: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太不知天高地厚!


袁嵐峰


如果是科學共同體內的人質疑,量子物理學家們是會回應的。只不過這些在共同的科學基礎上的討論,往往在專業的學術期刊或會議等專業場合進行,大多數人很難接觸到。即便接觸到了,這裡面也充斥著太多的數學和物理,一般人根本聽不懂。

量子物理本身來說實在是太反常識了,對理性的要求太高。要想理解它不光需要有深厚的數學物理功底,還需要極強的理性態度,在實驗結果面前堅持以科學的原則(以實驗事實為準)為判斷依據,敢於推翻自己已有的經驗和認知。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有著極高的要求。某種意義上講,從經驗上升到理性的過程,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是在與人類千百萬年形成的基因作鬥爭,要能夠克服我們人類基因裡的“損失厭惡”,才有可能接受那些與我們日常經驗不符的客觀規律。

每個人都會有知識結構固化和損失厭惡的問題。對於大多數人,這幾乎是難以逾越的問題。即便是優秀的科學家,在幾百萬年形成的人類強大基因面前,也常常難以克服。從1900年到1930年量子物理建立過程中,物理學家們自己的糾結與爭論就能略見一斑。作為量子化假說的提出者,普朗克本人在感情上就很難接受這一點。對量子論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愛因斯坦,面對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時也難以接受,甚至量子力學基本方程——薛定諤方程的提出者埃爾溫·薛定諤本人,其實也是用經典的哈密頓力學本徵值問題來處理量子力學的(薛定諤方程就是這麼來的)。更別提在老一代的科學家諸如洛倫茲,對量子力學有多麼厭惡了。

然而這一切都沒能阻擋量子力學的前進。愛因斯坦提出的光箱實驗,愛因斯坦和薛定諤一起提出的薛定諤的貓等等這些著名的問題,確實曾給量子力學帶來一時的困難,然而它們並沒有擋住量子力學的滾滾車輪,它們只是一塊塊磨刀石,經過它們的打磨,量子力學這把刀變得更鋒利。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一個人從小認識世界時開始就開始接觸量子論的觀點和實驗事實,我想這個認知障礙就會小很多。對於大多數成年以後,已經有了大量的固有經驗後才接觸量子力學的人,跨越這個障礙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稍有生活經驗的人就知道,在生活中說服一個人放棄自己的成見有多難,更何況是量子物理這種對科學的原則和標準需要有了解和堅持,還要有足夠好的理性(堅持在實驗結果的基礎上以科學的準則修正自己的成見)和嚴謹的邏輯(不因噎廢食,不因為量子理論還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而否定量子理論)的問題。實話說,不經過長期的數學物理訓練(某種意義上說是理性和本能搏鬥的訓練),絕大多數普通人的認知水平是達不到的。

另外一點,許多人也都想到了。就是科學家都很忙,他們的時間要用在自己的工作上,而不是天天泡在這裡。難得有時間在這兒寫點兒東西時,自然是要做點有價值的事情。

網絡空間對量子力學的質疑,大都缺乏基本的科學邏輯和科學方法。專業科學家要想回應這個問題,還得先教會科學邏輯和科學方法,這實在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實在沒有時間精力;對於一般老百姓而言,不懂量子物理也並不影響他的日常生活,所以必要性也不是那麼強,況且還有被“民科”糾纏的風險。

其實許多科學家都已經寫了很多專業的通俗的量子力學的科普文章,對於絕大多數所謂質疑,其實在這些文章中都能找到答案。連最基本的調研都做不到,一拍腦袋就提出的質疑,又有多大回應的價值呢?


青年教師陳徵


量子力學的神奇之處在於,這是個完備但無基礎的理論。其理論全部是在實驗數據上推導而來,且根據量子理論建立的計算和模型,都被實驗中證明是正確的(沒有反例),但這個理論明顯和我們平時生活常識矛盾。

關於量子理論的解釋(基礎),有十幾種解釋,比如主流的哥本哈根解釋(意識或觀察決定量子行為),多宇宙解釋,多維度解釋等。

由於量子力學至今沒有實驗反例,可以認為這個理論直到現在是正確的,但這個現代科學的摩天大廈沒有根基(基礎)。

現在很多科普文章動不動就是平行宇宙,其實是博眼球,平行宇宙只是量子力學的一種假想解釋,個人認為這是很不靠譜的解釋,現在多數科學家都支持主流的哥本哈根解釋(意識或觀察決定量子行為)。


QQ空間用戶27992659


:-D


點煤油燈的少年


量子科技是被公認為能夠徹底改變人類未來社會生活的科技,量子科技的突破,很有可能讓人類社會進入1級文明時代!

基於量子科技的巨大價值和意義,世界上各主要國家都紛紛投入巨資研究量子科學,開發量子科技的應用。


目前,我國在量子科學和量子科技的研究,在國際上處於絕對的領跑地位,中國每一次公佈量子科技的突破,都能引起國際社會驚歎,甚至是豔羨!由此,我國在量子科技領域吸引來大批外國科技間諜。

這其中,由於合肥在我國科學界的地位,特別是在量子科技領域和人造太陽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級的科研成果,因而吸引了最多的這類科技間諜!其它,如北京、上海和杭州的科技間諜數量也非常龐大!

科學研究,很多時候與真理之間的距離,只隔著一層膜,就是這層薄薄的膜,將很多科研人員阻擋在真理的門外。我們知道,量子科技是對傳統物理科學的突破,甚至是顛覆。但是,很多國家,很多科學家,對量子科技的研究,就是因為這層薄薄的膜,而難以取得進展,採取間諜手段成為他們不勞而獲,且成本最低的有效手段。

間諜在我國常用的手段包括:色誘或收買科研人員;收買普通但有機會接近相關科研覺悟低下的人;在網絡上搜索他們感興趣的關鍵詞,篩選他們認為有價值的線索,對他們感興趣的人採取激將法等手段,套取有價值的信息!

由此,量子科學家們,不願意正面回覆某些“專業”的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了!筆者認為,這些量子科學家絕大多數都是擁有一定覺悟能力的人。


有些對量子科技有一定研究,但屬於半罈子醋級別的,例如,曲昭偉和池昭新等。這類人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實際上只不過是半罈子醋),但是,筆者認為此類人如果不是極度幼稚無知,就是別有用心!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哪些能問,哪些不能問!其實,他們問了,也沒有人願意正面回覆他們!至於方舟子,其對量子科學的認知水平,並不比一個高中生知道得更多!

箇中原因,一是科學家們一般都很忙,他們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絕大多數都廢寢忘食!我們知道,有很多有貢獻的科學家或頂尖的科技專家英年早逝。他們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可謂嘔心瀝血,乃至最終倒在了工作崗位上。所以,他們不可能有多少時間和這類人糾纏!

其中,中國科學院一名年僅39歲的年輕女性研究員趙永芳(博士生導師),“因突發急病,經搶救無效去世”,令人唏噓惋惜!

而隨著中美競爭的升級,中國科學家接二連三的神秘死亡已經引起我國高層的震驚和重視。

二是擔心洩密。筆者在前面說了,目前在我國,各類間諜眾多,這些間諜包括軍事間諜、科技間諜和經濟間諜等。

就筆者來說,能夠在這裡提及的,都是已經公開的。涉及更深層次,且沒有被公開,筆者一律迴避。遵紀守法,積極維護國家利益和捍衛民族尊嚴,是我們每一位公民應該做的!

目前,在我國,軍事類間諜比較多的城市:大連、青島、寧波、廈門、廣州、三亞、成都和西安等。科技類間諜比較多的城市:北京、上海、合肥、杭州、南京、西安、武漢、成都和長春等。經濟類間諜比較多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武漢和成都等。

所以,謹言慎行,不做有損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事,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更要牢記於心!對於那些打著“科學打假”旗號,或者打著“愛國”旗號質疑科學的人,都應該保持必要的足夠的警惕!

對於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都會由眾多的科學家和國家權威機構經過嚴格評審,才能通過。而量子科技意義重大,不僅在國內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在國際上也有很多科學家和重量級的科研機構緊盯著量子科技的發展。欺騙,只能欺騙一時,量子科技在我國發展已有多年,而且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世界級科研成果和國家級科研成果。這些科研成果,不僅要接受國內科學家和權威機構評審,還要接受國際科學家和國際權威機構的評定,並最終得到認可!

因此,孰是孰非,究竟是誰在蠱惑欺騙世人,不是可以一目瞭然了嗎?筆者很奇怪,一個得到世界認可和國家支持的科學家,反而不及一個半罈子醋的科學術士的蠱惑?這豈不是很滑稽嗎?

正常的科學質疑,應該得到理解和尊重。但是,既然是科學質疑,就應該採取科學的態度,用科學的方法,在科學平臺上去質疑,而不是在這種大眾平臺上質疑!例如,你可以寫論文在權威的科學雜誌上質疑,如果連權威的科學雜誌都不採用,那麼,就應該反思自己的觀點和理論支持是否存在問題,而不是在這種公眾平臺上怨天尤人胡攪蠻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