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章邯当将军的时候横扫六国,当秦王的时候连刘邦都打不过?

京东李达康


章邯横扫六国的时候,主要是打陈胜吴广的军队,那时候的起义军刚有苗头,还没有成为火候。毕竟秦军的主力还在,原来蒙恬修理长城的三十万秦国精锐还在。

这时候的秦国是有家底的,他们的底气是比较足的。

虽说当时章邯用的兵,全部是由给秦始皇修理皇陵的人组成的,可以说这些人都是乌合之众。

但是,章邯给他们承诺过,只要参军杀敌,他们之前犯的法就一笔勾销,打了胜仗之后,还有可能封侯加爵。

这对于这些即将死在修皇陵路上的刑徒来说是一个人生的机遇,活命的机遇,建功立业的机遇,所以他们上了战场,杀气敌人来就格外的卖力。

再加上章邯是秦末少有的名将,他只要稍微点拨一下这一伙人,他们就会成为虎狼之师。

这时候章邯率领刑徒打的那一伙起义军主要是周文,周文是陈胜旗下的一个将领,他在陈胜这里只是领了一个反秦的证书,也就是一个可以招兵买马的证件,就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那时候天下人都对秦朝不满,所以周文的部队一下就发展到了几十万人。

周文领着这几十万人打到了戏水,戏水距离秦朝都城咸阳还有几十里地。

就在秦朝的生死关头,章邯带领着这伙刑徒杀了出来。

要说章邯的部队是刑徒,那周文的部队就是乌合之众了,所以,三两下章邯的军队就把周文的部队给打败了。

周文逃跑,章邯在后面紧追不放,不得已周文被逼自杀。周文大败,章邯大胜。

章邯带领这伙刑徒由关中杀到了中原,先是吴广被他们给杀死,再是陈胜被干掉。

陈胜死后项梁紧接着也败在了章邯的手下,项梁被章邯的部队杀害。这时候的章邯大有横扫六国之势。

可是,再项羽打了巨鹿之战后,秦王朝已经烂成一锅粥了,不得已章邯投降了项羽,项羽分封他为雍王,让他驻守关中之地。

到了刘邦和项羽角逐天下的时候,刘邦已经拥有了韩信。

韩信带领刘邦的部队杀出了汉中,来到了关中。这时候关中之地,正是名将章邯在把守。

韩信和章邯避免不了有一场硬仗要打,可以说这一仗韩信一直是处于优势的。

为什么韩信会处于优势呢?

因为韩信和刘邦是得民心的,要知道项羽在占领咸阳城的时候,把城中的秦始皇的亲戚全部杀害了,还把咸阳城抢劫一空,最后放了一把火烧了阿房宫。

对于,秦地的老百姓来说,项羽就是一个败家子,整个大秦差不多都被他给祸害了,秦地的老百姓对项羽的恨是深入骨髓的。

刘邦在关中的名声就好多了,他刚到关中的时候是秋毫无所犯,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百姓都等着盼着他回来呢。

所以,等关中的老百姓一听说刘邦从汉中杀出来了,他们就积极的加入到刘邦的军营之中。这时候刘邦的骑兵全部是有秦地的人自愿组成的。

刘邦的军队差不多都是南方兵,南方是没有骑兵的。

章邯虽说是老秦人,但是他毕竟是项羽封的王。只要是项羽的人,就是秦地的敌人。

章邯连连吃败仗,最后被韩信围困在了废丘。

就是在废丘城,章邯守城差不多一年的光景,最后因为粮草给断了,项羽根本没法来就他,因为这时候的项羽正陷在齐地不能自拔呢,所以,最后章邯不得不自杀。

这就是章邯打不过刘邦,打不过韩信的原因。


史学达人


这个问题要分为两个问题来回答。

章邯当将军的时候之所以能够横扫六国,原因有下:

首先,当时秦虽无道,然兵力仍然强大,章邯本身又是个不世出的名将,能征善战。可是反秦起义军都是些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明朝学者胡应麟这样评价章邯:“章邯,白起之亚也”。才能仅次于战国名将白起的章邯,他面对的却是一些无能的对手,陈胜吴广,周文田儋等等,这些起义军通通缺乏全局战略观及统摄观,乱成一团,没有能力驾驭瞬间万变的战场。起义军当中唯有项梁等人因为是名将之后,颇懂战术,然而项梁因为太过轻敌,被章邯袭击身亡,实在可惜。

再次,陈胜吴广等起义军只会召秦反秦,却没有一定的政治主张,更没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反秦势力也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联盟。当时神勇善战的章邯率领的又是勇猛的“刑徒”之军,再加上秦军其他力量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起义军连连出错,而章邯又准确出击,一路势如破竹击破起义军,先在戏水灭周文军,后又破吴广部将,再破陈胜军,又杀魏咎,灭田儋项梁等,简直是一气呵成,水到渠成。

但是,章邯被封为秦王后,连刘邦都打不过绝对不是偶然的。

首先,尽管时为雍王的章邯驻守关中,然而人心已失。

章邯最大的问题是投降项羽后,没有极力保护降军,反而被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消息传来,关中百姓无不咬牙切齿,对章邯恨之入骨。而对章邯犯下的这个错误,韩信也是看在眼里的。韩信被刘邦封为大将军跟刘邦对策时,曾这样评价章邯等三王:“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于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韩信的意思是说,章邯等三王害秦军二十万降卒被坑杀,关中父老早恨死他们三人了,现在即使项羽封他们为三秦之王,但是秦民没有人再拥护他们了。

其次,刘邦深得关中百姓拥戴,渴望其重返关中为王。

刘邦是第一个进入咸阳的人。按当时楚怀王的义约,他应该被封为秦王,然而后来被项羽所忌,才贬往汉中之地当汉王。刘邦尽管为汉王,却被关中秦民所喜欢,因为刘邦进入关中时,没有抢劫掠夺百姓,而是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恢复秩序, 也正如,极得关中百姓民心。所以当刘邦面对项羽大军的压迫不得已离开咸阳还军霸上时,关中百姓夹道为之送行,都渴望他回来当他们的秦王。

再次,章邯面对的对手是韩信辅助的刘邦,自然要败。

在整个秦末汉初,韩信是战无不胜的将军,章邯是败给项羽而得名的,可韩信后来是因为打败项羽而名震千古的。章邯面对韩信辅佐的刘邦,自然就不是人家对手。

最后,章邯太过轻敌,致其失败。

章邯以为,刘邦已经烧掉栈道而无东还之心。可是后来韩信派樊哙等人明修栈道时,章邯却只是加强防守,以为这样刘邦无论如何也走不出来。不料,人家来了个暗渡陈仓,却将他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只好退守废丘,守城一年后被刘邦派人灌水攻城,终于防守不住,只好自杀了结。

由此可见,章邯当年横扫六国绝不是偶然的,而后来被刘邦横扫更不是偶然的。正所谓形势比人强,形势不同,人的成败也自然有所不同。


月望看历史


汉元年四月,刘邦到汉中就国,五月就从汉中出兵,返回关中,进攻章邯的雍国。章邯的军队连战皆败,退保雍国国都废丘,刘邦率兵东进到咸阳附近,围困废丘,同时分遣将领四处掠地。到八月,雍、翟、塞三国基本上全部被刘邦消灭,只有章邯继续困守废丘,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都先后投降了刘邦。

这个过程非常之快,而且也非常顺利。为什么呢?

按照楚怀王“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因为刘邦是诸侯军中率先攻入秦国故地,并且迫使秦王子婴投降的,那么他当然就应该被立为秦王。而项羽本来也想率军攻秦,楚怀王却让他跟着宋义北上去解赵国之围。半路上项羽杀了宋义,夺取兵权,率楚军破釜沉舟,击败秦军王离部,又劝降了章邯。而项羽在劝章邯投降时,给的承诺就是让章邯当秦王。

之后,项羽公然违背了楚怀王的约定,率兵进入关中秦国故地,大肆焚掠,杀死已经投降了的秦王子婴,和刘邦进入关中马上就约法三章的做法刚好相反,引起秦人失望。接着,项羽又继续违背怀王之约,调整诸侯封地,把本来已经复活的战国七雄的格局,大国化小,把一些灭秦有功的将领也封为诸侯王。同时,本来应当归刘邦的秦国故地,也被分为四部分,除了刘邦的巴蜀和汉中,再就是雍翟塞三国。

但需要注意的是,刘邦奉命从楚地出发,去灭秦的时候,手下的军队只有三万人。到灭秦之后,与项羽在鸿门宴见面的时候,刘邦的军队已经达到了十万人。而到刘邦去汉中就国的时候,项羽让刘邦带走的军队只有三万人,另外加上慕从的诸侯国人大约两万人,实际上只有五万人。

从灭秦出发时的三万人,到鸿门宴时的十万人,刘邦的军队增加了七万人,这其中,主要是刘邦在进入关中之后,接收的投降了的秦军。刘邦从楚地出发,灭秦的时候,经过了魏国、韩国和赵国的地盘,为什么他新增加的军队不是赵军、魏军,而一定是秦军呢?因为当时的各国王族都已复活,地盘也基本上是按照战国时期的版图划分的,那么当地的军队也就分别效力于各自的诸侯王,能让刘邦带走的不会有多少。

到项羽调整诸侯王封地的时候,不但重新调整了各国的地盘和封地,从七国变成了十九国,同时还规定,各国的军队也同时进行分割,所以,刘邦接收的秦军实际上就被项羽重新分配给了章邯、董翳和司马欣,刘邦带着进入汉中的,实际上就只剩下了他从楚地丰沛带来的三万人,以及大约两万人的诸侯慕从者。

本来项羽以为这个安排是没有问题的,实际上他对诸侯国封地的调整很快就遭到了广泛的抵制,基本上都发生了争斗,他分封的诸侯王多数没有能够站住脚,还是原来在灭秦的时候复活的诸侯王更得人心。而秦国在投降刘邦之后,秦人在心底里就已经认定了刘邦为秦王,所以,秦国故地人心本来就向着他。而项羽分给雍翟塞三国的秦军,显然也更愿意跟着刘邦混。所以,刘邦一返回关中,这些军队就纷纷倒戈了。

也就是说,无论是秦国的人心,还是被分给雍翟塞的秦军,实际上都是更支持刘邦的,就等着刘邦杀回关中来当秦王呢,刘邦一来他们就赶紧投降了。这种形势下,章邯还能组织几次有效抵抗,并且在废丘困守一年多,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他坚守待援,当然是指望项羽来救他,但张良写信给项羽说,刘邦只是想夺回秦国故地,没有出关东争天下的意思,项羽这时候也忙着进攻齐国,所以就默认了刘邦攻占秦国故地。


萧武


首先,章邯当将军的时候,没能横扫六国,否则也就不会有六国后在巨鹿四野驻扎的救赵之兵,同样也不会有巨鹿、棘原之败。

其实从兵力上,我们就能看到章邯在出关平叛过程中的巨大损耗。

章邯领关中刑徒出兵,以骊山刑徒而论,多时有70万人,在邯郸城下又聚集了自常山南下的王离所部,王离之前为上郡的蒙恬裨将,其部下,也应该是当时驻防长城的军队,这支部队,极盛时有两种说法,一种是30万,一种是10万,都是蒙恬北逐匈奴的兵力。

也就是说,理论上,两军最多有100万之巨。

但是,在汉代刘敬劝谏汉高祖时已经提到,长城以内河南地的“新秦中”移民多为关东人,赶上秦末大乱,纷纷逃亡,使得此地残破不堪,而秦军是义务兵役,人口少,则兵源少,王离带走的,绝对到不了30万人。

所谓“长城兵团”、“南越兵团”加起来老秦人80万的说法,其实都是不懂行的扯淡,很明显这些地方屯戍的,是天下各地的戍卒,而不是什么“纯血”老秦人兵团。

章邯所部的刑徒,其实也面临类似的情况,比如刘邦押送刑徒就因为逃亡而不得不落草为寇,也就是说,在秦朝管理出现松弛的情况下,其总人数不可能触及极盛时代的理论最高值。

而在章邯战败后,降兵仍有20多万,历次战事的损耗或者借机逃亡,已经达到理论最高值的3/4,哪怕我们说秦军总数没那么多,也可能达到了1/2。

就此而言,章邯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毕竟项羽入函谷关时,已经是40万诸侯兵,当他将六国诸侯的援赵军整合到一起时,已经是章邯、王离所部秦军的一倍左右。

所以,章邯输的不冤,也输的必然。

再来说对刘邦的战争。

要知道,章邯只是三秦王之一,其地盘是秦国的西部,特意被剔除了咸阳,如图所示:

而关中地区最富庶的部分,恰恰是咸阳、栎阳等地,这块是在塞王的手里,而章邯看似地盘最大,人口也就比翟王多一点罢了,关中精华根本不在手中。

而刘邦的军队,却是聚合了6万人左右的自愿跟随者,凝聚力,远非雍王章邯的草台班子可比。

哪怕如此,刘邦汉元年四月入汉中,汉元年八月出陈仓,汉二年三月已自临晋渡黄河东出,整个战斗很轻松的样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章)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

章邯其实是打了两次会战战败,才退保国都废丘,而且还坚守了一段时间,这就意味着章邯手里有兵,也曾抵抗,但国力、兵力不足,打不过刘邦,项羽也没有西援,最后就凉凉了。

说到底,如果章邯真是秦王,拥有三秦的力量,遏制刘邦还是有可能的,但是只有相对偏远的雍地,兵力别说和当年出关中相比,就是和刘邦比,也差着档次呢。


刘三解


公元前205年6月,曾经纵横疆场,叱咤风云的秦国大将章邯于城破之际拔剑自刎,结束了他这传奇的一生。他的死是不甘心的,却又是自我解脱的,韩信破三秦是一个很重要的战役,至少对于刘邦的汉军而言是毋庸置疑的,章邯之死,其实很大一部分责任,项羽是要承担的,在被围困于废丘之际,章邯坚持了半年之久,可是项羽的军队却因为齐国事宜而被拖住,大军来不及回援,致使章邯身死,三秦之地被汉军占据,有了稳固的大本营,有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强势资本。

首先,对于题目中的“秦王”,我要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项羽在分封之时,将故秦之地分封给了章邯、董翳和司马欣三人,此三人是秦朝降将,他们的封地被称之为三秦之地,而章邯则被封为雍王,咸阳以西,建都废丘,并不是所谓的秦王。

陈胜吴广起义,章邯是被时势而推向于历史前沿的人物,周文百万大军攻破函谷关进逼咸阳,而国防军队一部分在长城驻扎、一部分在遥远的百越之地,而关中地区除了驻守咸阳的少部分精锐之外,短时间之内很难调集勤王之师,也就是说关中兵力告急,在此之时,章邯的出现,直接促成了向骊山囚徒发放兵器和战甲,临时组成了一支大军。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完全由囚徒组成的,其实不然,还有少部分的关中精锐作为大军的骨干,对大军进行调度。

百万大军就这样被章邯大军所覆灭,从此开启了他覆灭六国起义的战争,章邯所到之处可谓是一片大胜,这自然和章邯个人的军事素养是脱不开关系的,可是更加脱不开关系的是秦军锐士的强悍。殊不知始皇一统天下,虎狼之师可是 打出来的辉煌,这可谓是相辅相成的结果使然。

秦军自变法以后迅速强大,这是因为其耕战体系和军功奖励制度的根本关键,所以秦军士气旺盛,对于战争是渴求的姿态,以达到光宗耀祖,荣华富贵的最终目的,所以秦人强悍异常。秦自赵高专政以来,可谓是乌烟瘴气,朝政腐败,天下怨声载道,秦昏庸却锐气不减,六国貌似强势,却是外强中干,兵峰萎靡,如此对阵,起义焉能不被迅速的扑灭!

特别是在消灭项梁之后,章邯率领20万大军北上攻赵,并且调王离长城军团20万南下,形成对赵的围困之势,此役章邯是信心满满的,可是天算不如人算,中途杀出个力能扛鼎的项羽,战场上九战九捷,在章邯还未反应之际,就已经对长城军团以毁灭性的打击,主将王离被俘,这一度震惊了章邯,在兵峰强势的楚军面前,章邯选择了避让。

这一刻起,天下运势大变,秦军中原地带也就只剩下章邯一支骊山主力军团,可是战场上的失败,令赵高很是不满,章邯、董翳和司马欣都害怕会有杀身之祸,再加上战争中粮草问题的严重不足和朝廷的处处掣踵,国力的衰弱,朝政的腐败,再三思虑之后,章邯选择了投降项羽,而项羽也封其为雍王。

后来项羽怕秦军会暴动,就在新安坑杀了20万秦军降卒,作为秦人大将,章邯是伤痛的,可却无力回天,在那时我相信他憎恨战争,憎恨自己。接着项羽又入咸阳杀子婴,火杀咸阳,大火三月不灭,当然有些夸张了。但这都无疑触动了章邯那颗脆弱的心,以秦人的20万生命和秦都的大火换来的富贵,他章邯的心是痛的。

封为雍王之后,章邯很可能会意志消沉,而且面对秦人父老的憎恨,政治情感上他就是失利的,再加上项羽对咸阳关中大肆屠戮和焚毁,关中早已不复往昔,有点只是断壁残垣和经济的惨败。要想恢复当初,非一朝一夕之事,你说占据着这片人心不归附,经济衰退严重,士气低迷,章邯自己也萎靡不振,心有愧疚,而且后来面对的是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奇袭之计,在如此环境之下,章邯战场失利,退守废丘不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吗?

今非昔比,他率领的再也不是那支虎狼之师,他现在是项羽的降将,纵然军事素养再高,没有对称的天时地利人和,一切也都枉然!


历史风云天下


章邯没有当秦王,项羽封章邯为雍王,董翳为塞王、司马欣为翟王,三人领地合称三秦。

章邯横扫六国时仰仗的是强大的秦军,章邯的大军不止临时组编的骊山刑徒,同时也有秦军精锐在内。其实不止章邯,历代秦将除去白起、王翦、蒙恬不提,就是名气不大的蒙骜、蒙武、内史腾、李信、王龁、赵陀、项少龙领兵作战也是少有敌手。

秦朝之强大源自于成功的军事制度改革,先秦时期一般士卒很难有出头之日,秦军的士卒只要在战役中斩杀敌人立功,就能得到田地和爵位,将士自当勇猛作战。刘邦早期也沿用秦朝制度,所以他的部队在后期发展并不弱。秦军的优势还有装备标准化,秦弩的部件可以互相更换,秦兵在战场上把弩机弄坏,仍旧可以用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装再使用。

章邯的秦军实力很强,项羽在击败长城秦军王离的部队以后,章邯率着士气低下的秦军仍旧跟项羽对持。当时诸侯联军已经尽归项羽统率,项羽的总兵力跟章邯旗鼓相当,若非赵高排挤章邯,没有给予章邯补给,也不至于逼反章邯。在章邯投降不久后,项羽就将章邯的秦军屠光,章邯犹如光杆司令。


章邯被封雍王时间太短,还是卖主得到的王位,名不正言不顺。他就算能征用秦民作为士兵,但由于训练周期太短,不可能很快恢复到秦军鼎盛时期的战斗力。再就是咸阳城被项羽又屠又烧,钱财和美女都被项羽掳走,章邯还要面临经济恢复的难题,他又没有萧何那样的才华,自没法在短时间内足兵足食。萧何进入关中后把秦朝的地理、户籍、律法、制度等资料全部搬走,这些资料就是萧何日后替刘邦建立汉朝的基础。章邯缺了这些资料,很难恢复秦朝的制度进行统治,他得到只是一个假雍王。

刘邦出征关中前,韩信就给刘邦分析过,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他们害死二十多秦军,秦人对他们恨之入骨,刘邦入关中时则秋毫无犯,深得百姓拥戴。一旦出兵关中,就会得到百姓欢迎。事实果如韩信所言,刘邦虽是走陈仓攻其不备,但废丘、壤东二战中章邯军是被刘绑军正面击败。

章邯的战败即是输在军事和经济实力,也输在政治工作。韩信分析关中百姓对章邯、刘邦的好感度,才是刘邦取胜的关键。


苏沉船


章邯当将军时,所代表的是整个秦帝国,虽然当时六国故地由于造反不断而逐渐失去控制,但秦国故地还是牢牢被中央政府所控制,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拥有充足的战略物资和财富,这样就可以为章邯的军队提供充足的粮草和器械,虽然说章邯的部队大都是骊山的刑徒,但问题是,各个起义军大都还是普通老百姓,而秦国却拥有精锐的武器和铠甲,单从单兵的战斗力上,秦军就很容易胜过起义军。

其次,起义军虽然占据了六国故地,但问题是,前期他们之间都是各自为战,并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换句话说,章邯所拥有的,是整个秦国故地,而六国故地却被十几路起义军给瓜分,如果是群殴,章邯自然打不过起义军,但如果是一挑一,显然没有一支起义军能够和章邯的二十万秦军相抗衡。更何况,章邯的后方,还有王离的二十万正规军随时支援,在这种背景下,章邯自然可以横扫六国。

但等到章邯当上秦王后,情况早已经完全不一样,首先章邯原来的秦国部队,几乎都已经被项羽给坑杀了,单从部队人数上来说,章邯就已经不再是天下第一实力派了,甚至连前五名都排不上,而当时的刘邦,却是实实在在的天下第二实力派。其次,在项羽进入咸阳后,不仅把咸阳的财富给搬空,还对关中的各大军事要塞都进行了毁灭者的破坏,秦国故地的防御能力和后勤能力都大大降低。

第三,当时的章邯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三分之一的秦王,因为关中地区,还有司马欣和董翳两个王存在,三个人相互钳制相互制约,甚至在刘邦打算进攻关中时,他们三人还在相大打出手。在这种背景下,章邯既要抵御刘邦,又要提防司马欣和董翳,而自己本身拥有的实力又着实有限,自然无力与刘邦抗衡。事实上,不仅仅是章邯,当时除了项羽之外,恐怕没有哪一路诸侯敢说自己可以独自挑战刘邦?


小玲子说点史


众所周知,章邯是秦朝的盖世名将,他为秦国横扫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天下百姓纷纷起义反抗暴秦时,章邯再次临危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结果成功歼灭了陈胜起义军周文部众,后来屡战屡胜,先军剿灭义军田臧,打败反秦革命首领魏咎、田儋等人,甚至连项羽的叔父项梁也死于章邯之手。然而,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

章邯为秦朝上刀山下火海,拼死拼活,最终只是白打了几年工,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嘉奖和分封,甚至还差点成为大权在握的赵高的替罪羔羊。最终,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他只好选择了投靠项羽。

一向刚愎自用、睚眦必报的项羽不但很大度地接纳了他,而且还重用了他,这令章邯很感动。

然而,随后项羽坑杀了他手下二十万降军,虽然章邯极为不满,也一度很失望,但他仍对项羽很忠心,毕竟那时候的他已无路可走了。被封为雍王后,章邯的心里才得到一些平衡,即便他知道这是项羽拿他来当挡箭牌,但他已经很满足了。封王封侯,功成名就,人生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此。因此,他尽职尽责,很好地遵照项羽的意思去做了,时时刻刻监督着刘邦的一举一动。

然而,张良火烧栈道,不但迷惑了项羽,也迷惑了他。他也一厢情愿地认为刘邦再无东归之心,于是慢慢地放松了警惕。

公元前206年,困在汉中达半年之久的汉军终于整装出发了。刘邦欲出汉中,首先要踏平的自然是三秦之地,因此,三秦战役是刘邦开始争霸之旅的试刀石。

三秦之中,章邯的封地是秦朝旧都咸阳以西的所有地方,其都城根据项羽的命令设在废丘(今陕西省凤县南星镇)。于是,当年秦朝的大将军变成了如今的雍王。

三秦战役虽然是楚汉争霸的支线战役,但此役关系重大,其成功与否决定着刘邦能否顺利突围,能否有机会站在项羽面前。好在大将军韩信早已胸有成竹,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术。

明面上,刘邦派樊哙、周勃带领两万多名兵卒中的老弱病残,大张旗鼓地去修栈道。

暗地里,汉军的主力在韩信的带领下,以曹参为先锋,悄悄沿褒斜以西故道出关,越过秦川,直抵陈仓。

当听说修栈道的主意是大将军韩信提出的时,章邯感到很可笑,他派了重兵守在隘口,坐等汉军修好栈道后,马上再烧上一把火。

然而,当汉军突然空降陈仓时,章邯愣住了。“这是从哪里来的天兵天将啊!”章邯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章邯与韩信的较量,是一个武夫与一个谋士的较量,是一名老将和一位新人的比拼,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对手戏。

硬碰硬原本是章邯的拿手好戏,他当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是这样炼成的。然而,此时的他忘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他手下那二十多万由囚犯组建的“敢死队”,早已被项羽活埋在新安了。他现在手下的士兵已不再是铁打的,而是一群众叛亲离的乌合之众。

二十多万兵马被活埋,关中人除了痛恨项羽,更痛恨领军的章邯、司马欣、董翳。在他们眼里,正是因为这三人投靠项羽,才使得他们做父亲的丧子,做妻子的丧夫,做儿女的丧父。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丧子、丧夫、丧父之痛。此时,章邯手下的士兵个个都对他充满怨恨,又哪会为他卖命呢?

一边是思乡心切奋不顾身的汉军,一边是心存恐惧无心恋战的章军。这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也正是因为这样,章邯屡次被汉军打败,最后只好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汉王二年(前205年)六月,废丘被汉军攻破,章邯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自杀。一代枭雄就这样成了楚汉争霸开始的奠基石。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作为秦末上将章邯的后人,我有必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解密这一段历史。

秦军之败,败于中央中枢的腐烂。巨鹿之战前夕,先祖章邯指挥的秦军,虽然九战九捷,锋锐亦受损,更要命的是后勤已成问题,粮草接济不上。赵高做梗,运出的粮草本来就不足,一些途中又遭乱军截获。巨鹿之战前夕,秦军的粮草,已不足以支持大兵团作战。曾为上将王翦麾下,执掌器械营的先祖章邯,对于包围了巨鹿的王翦之孙王离,率领的长城军团,寄予厚望。他认为大局已定的最后一战,秦军志在必得,所以拿出所能筹集的粮草,尽全力保证王离军团的后勤供应,未料到此前败退的项羽,此时能一战成名,使秦军功败垂成,此前的胜利化为泡影!蚁多咬死象,楚军愈战愈勇,阻击先祖救援,王离的十万边防军精锐被歼灭!民心降楚,再无后援,先祖指挥的秦军已成孤军,泥淖中不可自拔,进退两不及岸!



公元前207年6月,先祖以和谈为缓兵之计,而项羽也以范增的“许而击之”之计,派兵夜间渡过漳水,乘秦军不备袭击秦营。7月,粮草同样匮乏的项羽,不得不与先祖和谈。先祖面对现实,为了留存社稷,再图复兴,委曲求全,提出他亲自回咸阳,劝秦二世去帝号,承认诸侯王号,双方罢兵,秦军徒身返回故地。项羽范增应诺。先祖把二十万秦军交给董翳、司马欣后动身。当他暗中回到咸阳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害。先祖会同公子子婴,挽救社稷,诛杀赵高,尊子婴为秦王。项羽范增趁先祖不在军中,再次出尔反尔,使出绝户计——与司马欣(项氏故交)密谋,以封王为条件说服董翳,以秦军在新安有暴动迹象为借口,隔离董翳,再以移营就食为籍口欺骗秦卒,将饿了三天的他们,陆续带走杀害,以反制先祖!10

月先祖回到军中时,所部已成新鬼,大恸悲声而无力回天了!

10月,刘邦兵指关中,子婴按此前先祖与项羽的约定投诚。11月,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再次撕毁此前与先祖的盟约,又屠杀了秦王子婴及秦室宗族,劫掠财富,焚毁了富丽繁华的咸阳城!此时手里已无一兵一卒的先祖,已毫无反手之力了!大屠杀开始前,先祖已闻到了血腥味,作为秦室姻亲的他(夫人为秦始皇的公主)前去劝说项羽,却被软禁于楚营,待到被释放时,咸阳城已化为灰烬!

12月,项羽以为天下已定,三分关中,封司马欣为塞王,管辖咸阳以东至黄河的地方,封董翳为翟王,管辖上郡(今陕北一带),封先祖为雍王,管辖咸阳以西地域,封刘邦为汉王,统辖汉中一隅,巴蜀另有所封,自此,秦故地被四分五裂。项羽封先祖为王并非善意,目的在于防范刘邦过秦岭出兵东向扩张。


先祖为雍王,定都废丘(今兴平城南),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社会经济,收拢脆弱的民心,鼓励民间生育,欲图东山再起。项羽坑杀20万秦军,又屠杀了秦室宗族,劫掠财富,焚毁了咸阳,唯独当年带着关中子弟东向的三位秦将得脱,且之后又封王,使关中百姓大失所望,将对杀人魔王项羽的仇恨,更转嫁到他们三人身上。三秦父老怨此三人,痛入骨髓,并不拥护他们,而对此前先于项羽到关中的刘邦,那“约法三章”的安民策略很有好感。秦地壮丁50万人,被任嚣、赵佗带往岭南拓土固边,其余壮丁在东征平叛的战争中,伤亡殆尽,关中所余几乎都是老幼妇孺,一时再无战斗基础了!

公元前206年初,汉王刘邦拜韩信为上将。5月,十几万汉军翻越秦岭来袭。先祖令封出山峪口,阻击汉军于陈仓。刘邦见状欲退兵。赵衍献计:声东击西,从它道出山,出其不意,攻其侧背,必可获胜。刘邦令曹参所部从子午道进攻,吸引雍军前往会战,再由韩信指挥汉军主力,突然出击陈仓,击败陈仓守军。两万雍军老幼皆有,仅有一战之力,陈仓战败,在好畴(今乾县境内)集结,再战刘邦韩信大军,复败。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望风而降,独雍国苦力支撑。士风民气尽失,巧厨难为无米之炊,独虎斗不过一群狼,先祖无奈退守废丘,欲以城池坚固,储粮充足,拖垮汉军,等待救援。

公元前205年5月,汉军久攻废丘不下,韩信向刘邦献计:引南归木马泽与渭水的河流,水淹废丘。废丘遭围困近年,并无救援,城内粮草减少,倒毙兵民日多,此时大水淹来,先祖无力回天,于6月中旬下令开城放生。时年49岁的先祖章邯,恐后人皆有性命之虞,令长子、次子休妻,将妻子遣返娘家,又令13岁的第三子,改章为张,永不复姓,随三位贴己家人,随人流出城,隐身终南山中,落籍庶民,传继香火。望着一步一回头的幼子,淹没于人流,他仰天大笑,拔剑自刎,以谢天下!身边的夫人和长子、次子等,抚尸大哭,亦拔剑自杀,追随大人而去……

大人这位流落终南山南麓,佛坪的第三子,就是我的祖先。时隔二十多年后,他的堂兄章直岀仕汉朝为巴东将军。一日提起伯父的旧事,黯然至泣下,帐下一位来自关中的幕僚说:将军的伯父,还有一个儿子活着,有人在夜间见过他到废丘祭祀父亲,哭声不忍卒听!章直大人闻讯大喜,当即派人多方打听,终于在佛坪找到堂弟,为他在废丘重建家园,守护其伯父的陵墓。由于巴东位于关中之南,我的祖先就将自己的居地称为“南佐”,以张姓传承至今。



章邯是大秦帝国最后的一个名将。

他以少府身份拜将,率人奴子出关中,将率领几十万义军的周文打了个落花流水,而后又乘胜追击,打得复起的六国毫无还手之力,魏王魏咎和齐王田儋双双战死,陈王陈涉和赵王武臣被臣子杀死献祭于秦,楚国实力派人物项梁在定陶战死。

而后,巨鹿之战中,章邯因收到秦二世胡亥和相国赵高的猜忌,担心无缘无故没了性命,便率二十万兵卒投降了项羽,被项羽封为雍王。

雍是秦故地,三秦大地之一,章邯被封为雍王,某种意义上就是被封为秦王,或许在项羽的心中,已经勾勒出秦人治秦、齐人治齐,同时他作为天下共主身份而存在的天下一统格局。

虽然章邯被封为雍王,虽然章邯曾是横扫六国的名将,但在章邯面对刘邦所率领的汉军时,竟然变得不堪一击,只能退守到废丘等待项羽的救援。

当章邯躲进废丘的时候,刘邦竟然没搭理章邯,率领汉军大部队和诸侯联军去打项羽老巢去了,彭城之败后,恼羞成怒的刘邦回到关中,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彻底干掉章邯解气。

为何昔日横扫六国的章邯连个小小的刘邦都打不多,甚至连刚刚在彭城遭遇重大失败的刘邦都打不过?

说起来呢,被封为雍王的章邯和做秦将时的章邯已经不一样了。

章邯做秦将时,几乎得到整个秦朝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秦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情怀,秦军将领多年带兵的丰富经验,秦政府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秦政府源源不断的粮草……等等等等,都是章邯所具有的优势。

而章邯当时的对手,则是草台班子一般的六国,当时六国的实权人物,大抵没有丰富的治民和带兵经验,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六国更为劣势的地方在于,他们没时间没能力建设出秦国那样强大的文书系统,组织动员能力极度低下,靠人治、靠威望来打仗,怎么打得过靠情怀、靠经验、靠制度的章邯呢?

等到章邯成为雍王时,敌我实力的转换已完成,刘邦的队伍已经在萧何、韩信等人的改造下,由那个身经百战的义军转化成既有信念(东归)又有经验(实战积累下的)还有制度保障(全面拷贝秦制)同时又不缺粮草和装备的正规军,反观章邯,既失去了二十万能征善战的子弟兵,又不得秦人民心,还失去了强大的后援,怎么可能打得过刘邦呢?

战争,既靠将军在战场上的谋略和拼杀,也靠后方高效而稳固的支持。

战争,从来都不止是一两个将军的事。

参考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萧相国世家》、《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史记·淮阴侯列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