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之贪财好利得不偿失


《群书治要》之贪财好利得不偿失​群书治要 | 专题

古镜今鉴 治国方略 复兴中华之宝典

修身齐家 和谐社会 实乃人人所必读

《群书治要》是在一万多种书籍里头,八万多卷,精挑细选,最后归到六十五种,那六十五种是精华。从这个精华里头,撷取修身、齐家、治国这些道理、方法,把它编成一本书,叫《群书治要》,五十万字。所以,这部书是精华里面的精华。
《群书治要》之贪财好利得不偿失

第六讲修身始于戒贪(下)

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大臣们说:“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忧念、爱惜百姓,也想让你们能够长守富贵。天高地厚,朕长久以来小心谨慎以敬畏天地。你们如果能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小心地遵守法令,不但百姓安乐,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说:‘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贤者多财损其志”,虽然原本是贤德之人,财富一旦多了,可能就会骄奢淫逸,过着放纵的生活,不思进取。他的志愿就不像以前那么坚定了。所以“自古公卿出白屋”,很多有成就的人,年轻时生活都很贫苦,为的是让自己长守这种清白的志向,能够磨炼自己的意志。

“愚者多财生其过”,没有智慧的人,给了他很多的钱,结果他拿着这个钱无恶不作。不知道拿着钱去做利国利民、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为自己累积更大的福报,反而去骄奢淫逸,结果不仅是富不过三代,甚至是富不过当代,这一生还没有过完,就已经败落、甚至锒铛入狱了,这是不读圣贤书的过错。

所以太宗说:“这话可以引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但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实践证明,贪官心里都是战战兢兢,他们的这种压力、紧张,让自己的身心都不得安定,所以很多领导干部英年早逝,和这种不必要的压力也是密切相关。

“大丈夫岂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不仅害了自己,一旦锒铛入狱,自己的家人、儿孙都跟着蒙羞。走到哪里,人家都在背后指着说:“你看他们家的谁谁谁,因为贪污受贿,被关到监狱里了。”从这些对话中可见,唐太宗是一个真正明理的人,他自己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

贞观七年,唐太宗到蒲州参观考察。当时的蒲州刺史赵元楷是隋朝的旧臣。在隋大业十二年,隋炀帝游江都(即今天的扬州)的时候,就是赵元楷负责供应美酒、饮食。炀帝与萧后以及宠幸的美女酒杯不离口,所以赵元楷因“献异味”被提升为江都郡丞,初尝“媚主”的甜头。

现在唐太宗又来蒲州巡视,他故伎重演,令老年人穿着黄纱单衣,准备在路旁迎接拜见皇帝,并且大肆修饰官署的房屋,修建、装饰城楼城墙以讨好太宗。除此之外,他还暗地饲养了几百头羊、几千条鱼,准备送给皇亲贵戚。

唐太宗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做的?他把赵元楷招来斥责说:“我巡察黄河、洛水之间的地区,经过了几个州,凡是用度所需,都是由官府的物资提供。你给我们饲养羊、鱼,雕饰庭院屋宇,这种行为无疑是已灭亡的隋朝的坏风气,现在不能再实行了,你应该理解我的心意,改变旧习。”因为赵元楷已经习惯于阿谀奉承,为人很不正派,所以太宗就说这样的话来警诫他。结果,赵元楷听后又惭愧、又害怕,几天吃不下东西就死去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隋朝很快就灭亡,而唐太宗能够在短短的时间恢复安定,创下了贞观之治。是因为他自己能够真从古籍之中汲取经验教训,明白修身是治国之根本的道理。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宣州、饶州的大山有很多银坑,如果开采出来,利润很大,每年可收入银钱几百万贯。”一般的领导者听到这样的建议会怎么样?如果是贪财好利之人,一定会非常高兴,说他的建议好,马上去开采。但是唐太宗确实是熟读经书,他说:“我贵为天子,这些东西一点儿也不缺乏。我缺乏的是什么?我需要的是什么?我只需要有好的建议,来推行善事,以有益于百姓。更何况国家增加几百万贯的钱,怎么比得上得到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呢?”

这全都是古圣先贤的教诲。古人不以金银财宝为宝,而是以人才为宝。

他接着说:“你不推举贤能,建议善事,也不揭发奸邪之人,使权贵豪强震惊敬肃,只会说出租出售银坑以获取利益的事。过去尧舜把璧玉扔进山林,把宝珠沉没于深渊,因而美名被称颂千古。后汉的桓帝、灵帝却重利轻义,是近代有名的昏庸之君。你这样做,是要把我当作桓帝、灵帝吗?”我们从这一段对话之中,就能够看出明君的风范确实与众不同。不仅如此,他当天就勒令权万纪停职回家。

《论语》上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如果在上位者没有贪欲之心,你就去奖赏人们,人们都不会去偷盗的。如果在上者特别喜欢这些珍奇之物,喜欢贪财好利,那么上行而下效,整个社会老百姓也都会竞相去追逐利益。所以唐太宗能够把唐朝治理好,创下一代盛世,成为一代明君,绝非偶然。

贞观十六年,太宗又对侍臣说:“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还唯恐树木不够高,要筑巢于树木的顶端;鱼藏于水中,还唯恐水不够深,穴居于水底洞穴之中。然而它们仍然被人们所捕获,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它们贪图诱饵、抵不住诱惑的缘故。现在大臣接受任命,居高官、享厚禄,应当忠诚正直,清廉无私,这样才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古人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那些以身试法的,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和鸟又有什么不同?你们应当好好想想这些话,做为借鉴和告诫。”

学习《群书治要》,为什么对于反腐倡廉有帮助?如果领导干部们都能够读一读这些历史教训,看一看唐太宗是怎么样身体力行圣贤教诲的,就知道贪财好利的结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得不偿失。这里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些道理明白了,让你去贪污受贿,把钱摆在你的面前,相信你也不敢去妄取了。这一句话在古代适用,在今天也适用;在中国适用,在西方也适用。

不仅如此,生态破坏,资源危机,环境问题,等等的出现,归根结底都是人的贪欲所致。这些道理如果现在的领导干部学习了,他们的人生就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很多的错误就可以避免,不至于到后面才悔,悔之晚矣。

「余莉开讲」第6期02
《群书治要》之贪财好利得不偿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