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挥霍”10年的盗墓题材,还能东山再起吗?

被“挥霍”10年的盗墓题材,还能东山再起吗?

文:大王

从最初的武侠、青春、言情,到后来的玄幻、修仙、穿越,流行的题材层出不穷。人们总是带着猎奇的心理去寻求新的小说世界。

2006年2月20日《鬼吹灯》第一章发表,从未见过的神秘现象、盗墓行业内的特有规矩、一夜暴富的神奇经历,瞬间掀起了热潮,揭开了我国盗墓类小说的新纪元,并与同年7月诞生的《盗墓笔记》,共同成了整个“行业”的顶梁柱。

十年漫漫影视路,被挥霍的盗墓IP

《鬼吹灯》连载的第二年,就敲定了影视化。但直到2015年,《盗墓笔记》同名网剧上线,才率先将盗墓题材的影视作品带入观众的视野。截止今年,由这两部国民级IP衍生出的影视作品已有14部上映,5部作品待播。

被“挥霍”10年的盗墓题材,还能东山再起吗?

2015年是网络视频行业井喷的一年,网络自制剧全年共上线约300部(4000集),这个数字超过全国卫视黄金档电视剧的新剧首播总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盗墓笔记》网络剧以27.54亿的播放量荣登2015“网剧王”。

随后,《九层妖塔》《寻龙诀》《盗墓笔记》三部院线电影先后上线,分别斩获了6.82亿、16.82亿和10.04亿的票房;《鬼吹灯之黄皮子坟》上线25天累计播放量突破7.4亿次;《老九门》网络播放量突破100亿,成为全网史上首部播放量破百亿的自制剧。观众对这两部盗墓题材大IP的追捧可见一斑。

盗墓题材的改编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如果是改编成电影,原著肆意挥洒的想象力和故事情节肯定要重新编排,小说只能提供基本的人设和人物关系;而网剧虽然有篇幅扩充的优势,但由于成本以及审查等问题,也难以呈现出盗墓独有的神秘色彩,对观众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盗墓笔记》“盗墓”变成了护宝,《九层妖塔》昆仑山探险变成了大战外星人,《寻龙诀》寻宝摸金成了地宫一日游。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更新演员来获得某种新鲜感与差异化,成为这两部IP影视化的一种选择。

被“挥霍”10年的盗墓题材,还能东山再起吗?

然而,在主线故事还没有讲完的情况下,不断的更换演员、各种衍生和番外在不同的平台四处开花,致使观众对作品没能树立起一个清楚的定位和认知,致使IP效应被快速挥霍,盗墓题材的热度也随之式微。

如今正在热映的《沙海》,作为暑期档唯一一部盗墓探险剧,随着剧情的深入展开,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即便占据题材优势,但《沙海》的播出效果并没有显现出爆款的品相。从市场反响来看,“盗墓IP”确实已经不复当年荣光。

在网大崭露头角的盗墓题材

能否随《盗墓笔记重启》而东山再起?

在爱奇艺公布的月度分账榜上,已有两部盗墓题材的网络大电影,荣登前三甲:6月《宝塔镇河妖之诡墓龙棺》以1284万的分账位居第二;7月《牧野诡事之神仙眼》以1053万的分账位居榜首。

被“挥霍”10年的盗墓题材,还能东山再起吗?

《牧野诡事之神仙眼传》是改编自小说《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影片主要围绕江湖小人物大宝与沉睡千年的楚国公主讲述,由两人之间的相识相恋展开叙事。而《宝塔镇河妖之诡墓龙棺》,则是借由沈阳民间传说“宝塔镇河妖”改编的探险故事,全新的故事背景,另类的“盗墓”,未尝不是对盗墓题材一种全新的探索和改编。

《盗墓笔记重启》是南派三叔,在《盗墓笔记》走过十一年之际,与观众们开启的“重启”之约。8月16日,《盗墓笔记重启》影视剧正式官宣,由当红演员朱一龙担任主演。

被“挥霍”10年的盗墓题材,还能东山再起吗?

在笔者看来,此番重启,一语双关。既是重启了《盗墓笔记》的故事,又预示着江河日下的盗墓题材重新踏上征程。

只是,以往如盗墓这种奇幻类影片长期受观众诟病的特效问题,会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而逐渐解决,在现有的审查制度下,把握好制度与尺度、艺术与利益的平衡,创作好看有趣又“安全”的影片,才是所有影视人面临的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