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不會飛的鳥,在大航海時代被人類滅絕,躲在海島也無法倖免

一、滅絕的國鳥:

毛里求斯,為非洲東部一島國,位於印度洋西南方,距馬達加斯加約800公里,與非洲大陸相距2200公里。說起毛里求斯恐怕很多人都不瞭解,但很多人卻聽說過它的國鳥“渡渡鳥”。

四種不會飛的鳥,在大航海時代被人類滅絕,躲在海島也無法倖免

有人說“渡渡鳥”是繼恐龍滅絕之後知名度最高的滅絕物種,也許正因為如此,毛里求斯才把這種在其建國前幾百年已經滅絕的鳥類定為國鳥,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把已經滅絕的鳥類定為國鳥的國家。

渡渡鳥是一種體重超過10公斤以上的大型鳥類,雖然它的祖先很可能是通過飛翔來到了毛里求斯的一種鴿子。然而在毛里求斯這樣一個對於渡渡鳥來說世外天堂一樣的地方,這裡與世隔絕,沒有天敵,所以渡渡鳥也不需要飛翔的能力,充足的食物使得渡渡鳥的體型越來越大。長期的進化更使得它和毛里求斯當地的卡伐利亞樹形成了一種近乎共生的關係。

在這世外天堂一樣的小島上,渡渡鳥一直無憂無慮的生活著,直到惡魔“人類”降臨。

目前對於渡渡鳥滅絕的具體時間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已經是在1681年,在被人類發現之後,這種不會飛又跑得慢的大鳥,在人類面前僅僅存在了200年。

雖然對於渡渡鳥的滅絕也有其他的說法,但沒有一種說法可以解釋,為什麼可以平安在毛里求斯生活上萬年的渡渡鳥在遇見人類之後,僅僅200年就已經消失,這難道只是一個巧合,如果是的話,那麼你會發現,接下來的巧合會不斷上演。

二、鴕鳥的升級之路一:

世界上最大的鳥是什麼鳥,小朋友也知道,是非洲的鴕鳥。然而如果這個問題是在500年前提出,那麼你將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那就是象鳥。

象鳥一種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巨型鳥類,其身高超過3米,體重可以達到半噸,是目前已知存在過的第二大鳥類。

象鳥不會飛,擁有強壯的雙腿,其蛋可能是已知最大的鳥蛋。大概等於7個鴕鳥蛋,或者是100只雞蛋的大小,母雞在象鳥蛋面前也顯得嬌小起來。

四種不會飛的鳥,在大航海時代被人類滅絕,躲在海島也無法倖免

便是已經發現的一些恐龍蛋化石,也很少有能超過這個體積的。

然而象鳥的不幸還是在於人類的出現嚴重的破壞了他們的生存環境,並且對他們進行大肆的捕殺。

四種不會飛的鳥,在大航海時代被人類滅絕,躲在海島也無法倖免

有記錄被捕殺的最後一隻象鳥是在1649年,此後再也沒有人看到過這種體型巨大的鳥類,只是偶爾還有鳥蛋被發現。而鴕鳥也在人類的幫助下,完成了向最大的鳥類升級的第一步,為何說是第一步呢,因為即便是在象鳥滅絕之後,鴕鳥也難稱最大,因為當時還有恐鳥的存在。

三、鴕鳥升級之路二:

鴕鳥是幸運的,擋在它面前的障礙總有人類幫它掃去。

在象鳥消失之後,成功升到第二位的鴕鳥,並沒有等太久,人類就把它扶上了鳥王的寶座,這次的犧牲品是剛剛坐上最大鳥座椅的恐鳥。

恐鳥是生活在新西蘭的巨型而不會飛的鳥類的統稱,其最大的種類身高達到了3米,體型超過了鴕鳥。

四種不會飛的鳥,在大航海時代被人類滅絕,躲在海島也無法倖免

恐鳥滅絕於1800年左右,從1649年象鳥消失,到1800年恐鳥滅絕,恐鳥僅僅在第一大鳥的寶座上坐了150年。

恐鳥滅絕的原因,有人認為很複雜,其說法包括瘟疫,火山等等,但這些說法都無法掩飾人類給予了恐鳥最為致命一擊的事實。

作為一種不能飛的巨型鳥類,在人類面前幾乎沒有抗力,毛利人用了400年消滅了大約三分之二的恐鳥,而歐洲人的到來用了不到一百年使得恐鳥最終絕跡。

也許最後一隻恐鳥是死於瘟疫,也許最後一隻恐鳥是死於火山。但這都不能掩蓋人類直接導致了恐鳥滅絕的事實。這就好比如今的蘇門答臘犀牛與爪哇犀牛,其種群數量都不到100頭,很可能一場瘟疫就可以使得這個物種徹底的消亡,但真正滅亡它們的是瘟疫嗎,對於曾經廣泛分佈數以萬計的種群來說,是什麼使得他們的種群連一場瘟疫的承受力都消失了的。

恐鳥在歐洲人登陸新西蘭後的幾十年裡徹底的消失了。

而鴕鳥終於如願以償的坐上了鳥王的寶座,不過鴕鳥卻並不擔心成為下一個犧牲品,因為它們只需要奉獻出肉、皮革、羽毛和蛋,就可以保證種族的延續,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如同家禽式的被飼養,以奉獻種族成員為代價,換來人類的食物供給與保護,換來種族成長與安全,據說這是鴕鳥從豬那裡獲得的智慧。

四、消失的北極“企鵝”:

企鵝生活在南極,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常識。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北極曾經存在著一種與企鵝十分近似的物種,那就是大海雀。

四種不會飛的鳥,在大航海時代被人類滅絕,躲在海島也無法倖免

大海雀無論是其生存環境,生活方式,還是身體外形都極為類似於如今的南極企鵝。但鮮為人知的是,並非大海雀長得像企鵝,所以才被稱呼為北極企鵝,實際上是企鵝盜用了大海雀的名字。大海雀的發現實際還早於企鵝,而且企鵝的得名,其實和大海雀還有關。

最初發現大海雀時,它被稱為penguin,而發現企鵝的時候,發現者錯把企鵝和大海雀當成了一種鳥類,於是也稱呼企鵝為“penguin”(企鵝)。實際上大海雀和企鵝二者之間不存在任何的親緣關係,大海雀和企鵝的長相和生活方式相同,屬於趨同進化的結果。

大海雀滅絕於1844年,導致其滅絕的最主要原因是當時的科學家,對於稀有物種標本的追求。雖然有證據的最後一對大海雀死於火山噴發,但讓其只剩下兩隻的卻是人類。

如今的人類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與設備,大量的科學家們分析著各種動物滅絕的原因,當然這些研究的目標並不僅僅侷限於上邊的四種。比如說猛獁象,披毛犀,劍齒虎等等也都是人類研究的對象,擁有最先進設備的人類,通過種種分析化驗,得出了關於這些動物滅絕的種種新的說法。

有火山噴發,有瘟疫流行,有氣候變化,有生態破壞等等,總之他們的滅絕原因是複雜的,但不論再高明的研究都無法解釋一個問題,為何這些存在都是數十萬年的物種,無一例外的在人類出現之後,就迅速消失了。物種的消失的原因在人類的研究中多種多樣,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它們與人類生活在同一時代,並很不幸的被人類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