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理财,卒于2018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银行的理财业务,正迎来巨变!

据媒体报道,一些中小银行已经停售保本型理财产品,大部分银行还在发售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结构性存款被多家银行划归为“保本类”产品,成为销售新宠。

随着资管新规落地,保本理财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再见了,保本理财!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的影响

综合整理自央行官网

资管新规的重大改动主要是以下四点:

1、合理设置过渡期

过渡期有所延长。相比征求意见稿,《意见》将过渡期从“2019年6月30日”延长至“2020年底”。

分析认为,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给予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对过渡期结束后仍未到期的非标等存量资产也作出妥善安排,引导金融机构转回资产负债表内,确保市场稳定。

2、不得保本保息

在产品净值化管理方面,《意见》要求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新规之下,保本理财和承诺收益的产品将消失,理财产品将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通过净值化的管理,人们都能清楚产品的风险大小,知道自己的收益空间,也将逐步建立起“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

3、合格投资者认定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投资者不得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产品。

其中,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是征求意见稿中没有的内容。此次资管新规中对于合格投资者的门槛要求比银行高净值客户要高,私人银行客户的资产要求则高于合格投资者的门槛,未来有可能银行对于客户的划分要重新调整。

4、净值化管理

通过净值化的管理,人们能清楚产品的风险大小,知道自己的收益空间,也将逐步建立起“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这一方面对银行的投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在信息披露更透明的背景下,也要求投资者改变过去的投资习惯。

银行理财的14年

来源:中国经营报 记者 吴婧(节选部分)

事实上,资管业务原本是信托、券商、基金等资本市场主体的经营主业。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首支人民币理财产品,实现了国内商业银行尝试资管业务的突破。而这一年,央行放开存款利率下线和贷款利率上限,利率市场化迈开了实质性步伐。这就让相对弱势的中小股份制银行不得不在创新业务上进行探索和尝试。光大银行之后,招商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等纷纷开始试水。

“银行理财元年”开启,商业银行凭借其资金、资源和渠道等优势,十几年间从无到有、从粗放到规范,随着银行理财规模的迅速增长,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也在顺势产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理财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服务业态,可谓“超常规发展”。

2005年,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指引》,形成了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的基础制度框架。

一位山东银监局的工作人员坦言,“当时,在金融改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制度红利消失、竞争日趋激烈、资金稀缺和金融需求多样化等问题,轻资产占用的资管业务势必成为其寻求发展转型、谋求差异优势、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重要突破口。”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发布的《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04-2009)》中的数据,在2004年银行理财兴起之初,仅有123款产品发行,至2009年则已经达到5986款,年均同比增速达146%。即使是在2008年和2009年的调整规范时期,发行的同比增速也达到了48%和36%,远快于同期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

十几年中,在存款利率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为了吸引资金,理财市场成为银行竞争的重要战场,保本和高收益成为竞争的资本。投资者通过购买理财产品,可以轻松获得风险上与存款并无二致、收益上却高出若干倍的投资红利,理财规模的爆发式增长一目了然。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最新公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562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9.35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54万亿元。2017年末,保本理财规模为7.37万亿元,占比为24.95%。与2016年相比,保本理财增加1.43万亿元,占比提高4.51个百分点。

再见了,保本理财!

来源:我爱考啦(ID:woaikaole)作者 考啦君

作为金融业的一员,虽然我们平时干的只是搬砖的体力活,但是,这些监管新规定将切实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解读新政,先从基本的概念入手,由浅入深,方可知其然和所以然。

一、什么是资管业务?

资管

就是资产管理,就是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公募基金子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把募集来的资金或者被人托管的财产,进行运作投资,获取收益的行为。

那么,很显然,我们大宇宙行的银行理财业务,就是银监会批准的资管业务。相比其他类型的资管业务,银行理财投资策略较保守,产品收益不算高。

保本理财,卒于2018

原来如此~

二:什么是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

表内业务

简单点讲就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所有业务。,资产和负债栏目可以揭示的业务;例如存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通俗的说,就在报表之中。

表外业务

是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时期可以转化成资产负债表上的内容的或有负债业务。通俗的说,不是通过银行自身的资产来运作,更多的是提供中介服务和各种代理业务。表外业务也称为中间业务。

主要好处: 吸收的资金游可以离于监管之外。

保本理财,卒于2018

那么,问题来了。理财产品是表内还是表外呢?一般情况是这样的--

保本理财:一般都是表内业务,吸收的资金视为银行吸收的存款。

非保本类为表外业务,吸收的资金作为代理投融资款项,不计入银行表内负债。

因 此

如果客户来我们行买的是保本类理财,就会入表内。而且,必须按照约定,兑付起码的“本金”或者“收益”。这就是下面马上要说的刚性兑付。

但 是

根据资管新规:

“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管业务,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同时,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不设定预期收益率,按净值申购、赎回,不再保证投资人的收益,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

保本理财,卒于2018

为什么啊?为什么这样弄?

别急

咱们先了解下什么叫刚性兑付.....

三、什么是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的意思就是无论发生什么,资管机构都要分配给投资者本金和利息,给你兜底。你肯定要问,

咱们国家还有这么好的规定呢?

当然没有啦~

事实上,我国并没有哪项法律条文规定信托公司进行刚性兑付,这只是信托业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原来是业内默认的“潜规则”啊

为什么银行都争先恐后的出保本类产品,宁愿给客户兜底呢?

因为

(银行理财的作用)

1、相比于存款、债券高出很多,本金甚至收益有一定的保证,跳出了利率上限规定,作为高息揽储、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2、期限设计灵活,可以合理调节银行的资金配置,到期后立即转换为存款,可以调节报表数据,利于时点存款的冲高。

3、保本理财被设计成结构化产品(约等于结构性存款),本金投资极低风险的资产,拿一部分未来到期的收益投资金融衍生品,即便到期亏损,本金仍然能够确保。

4、非保本理财资金可以游离出表内,在表外核算,可以逃离监管,就像影子。(影子银行就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高风险、高杠杆的资金配置。)

好了,刚性兑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存在大家都懂了,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专家学者监管层天天喊着要打破刚醒兑付呢。

为什么要打破刚性兑付?

保本理财,卒于2018

1、理财产品本应该由投资者自己应承担自己的风险(应该跟股票,基金一样自我承.当风险),但是一旦无法兑付时,风险就转移到了银行自身资产和广大储户身上。

2、公众在参与非法集资过程当中的心态是盈利归自己,亏损找政府。

3、所以,刚性兑付的文化下,中国目前只有财政,没有金融。财政是国家信用,银行是商业信用,很多理财投资者不分。

4

、政府承担着无限的责任,在这样的压力下,由于责任不清,往往采取花钱买稳定,助长了刚性兑付的文化。

5、如果没有了刚性兑付,那就意味着好的信托资产,以及投资者手里钱都会流到那些风险控制做的比较好、资本比较雄厚、管理能力比较强的信托公司,对于资源配置来讲是个好事儿。

6、对投资者,打破了刚性兑付,意味着你买的信托产品更加透明化了,你的收益和风险也会更加匹配

最 后

我们讲利率市场化,没有风险的暴露,不打破刚性兑付,没有违约事件,哪里来的风险定价。如果不打破刚性兑付,不真正的实现风险定价,中国只有财政,没有金融。

好了,讲完了,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钱都辛辛苦苦挣来的,投资的时候一定一定睁大双眼别犯困。

哎,再见了,保本理财。

保本理财,卒于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