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之国:巴比伦尼亚

千百年来,匆匆穿越叙利亚和伊拉克荒漠的旅行者几乎不知道在离他们常走的这条路几英尺的地方,曾经俯视着葱郁、丰饶之地的城市现在就埋没在荒芜而又神秘的土墩之下。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几乎无法发现炎炎毒日下闪闪发光的王宫和高大的神殿残骸。

失落之国: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尼亚


美索不达米亚(Μεσοποταμία)——《圣经》称为“伊甸园”,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摇篮之一,灌溉农业为其文化发展的主要基础。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已有较发达文化,曾出现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此后又经过波斯、马其顿、罗马与奥斯曼等帝国的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主要部分成为独立的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分两个部分,东南边叫巴比伦尼亚,西北边叫亚述。这两个地区都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巴比伦尼亚(Babylonia),地理上代指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东南部地区。同时它也可以指历史上著名的文明古国——巴比伦王国(古、新),因为它们定都在巴比伦城。巴比伦是一个闪语族阿卡德人的聚落,地处幼发拉底河中游,距离另一条大河底格里斯河也不远,可谓占尽了地利,发展也比较早。《旧约·创世纪》里的“巴别”就是“巴比伦”的希伯来语读法(意为“变乱”),是巴别塔烂尾后形成的城市。


失落之国:巴比伦尼亚

▲传说中的巴别塔

如今海平面变动、气候变化、石油开采、战火影响,总之如今这片地区已经是千疮百孔,即将融为阿拉伯半岛大内夫得沙漠(An Nafud)的一部分。

失落之国:巴比伦尼亚


对比现在的地图,由于各种因素,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已经不再各自流入大海,而是再在古尔奈(Al-Qurnah)汇流,形成一条名为阿拉伯河(Shatt al-Arab),经伊拉克的巴斯拉(Basra)港和伊朗的阿巴丹(Abadan)港,注入波斯湾。

然而在上古时期,这里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伊甸园”。根据地质调查,公元前8500年左右中东地区气候潮湿温润,直到公元前5300年才渐渐转旱。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正是来自于这期间形成的茂密植被。由于适宜的气候以及两河定期泛滥形成的大片平原,下游地区诞生了最早期也是最为发达的人类文明。

失落之国:巴比伦尼亚

地图东北部的山脉是现今伊朗和伊拉克的分界线,扎格罗斯山脉(Zagros Mountains),平均海拔3000米。其西南侧胡泽斯坦地区是如今重要的石油产地之一,可见当时丛林相当繁茂。西南部是阿拉伯半岛古老平坦台地式高原,平均海拔1200米。夹在两处高地之间的河谷地区,两条清澈的大河从西南的丛林里流出,通达大海。接受河流灌溉的平原满眼翠绿,零星的城邦聚落沿河散布,整幅图画生机盎然。

古巴比伦


巴比伦王国骄傲地声称它传承自古老的苏美尔城邦——在那里,城市生活在大约6000年前便已生根了。到公元前2000年时,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众多结构紧凑、人口密集的城市中,人们已经过了1000多年的富裕而优雅的生活。

失落之国:巴比伦尼亚

▲收藏于柏林佩加蒙博物馆的古巴比伦伊斯塔尔城门

失落之国:巴比伦尼亚

▲墙上的狮子

考古学家将这充满活力的1500年分成四个阶段:古巴比伦和古亚述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600年)、亚述中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00年)、新亚述时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605年)和新巴比伦时期(公元前605年-公元前539年)。

失落之国:巴比伦尼亚

当时巴比伦与亚述是两河流域最强盛的两个王国,它们所处的时期是一个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文化上创造了辉煌成就的时代,但也是一个频繁发生战乱、地震、洪水和火灾的时代,这些灾难不时将泥砖构筑的城市毁掉。许多城市得到重建;有些则被废弃,在更好的地点建设新城。当最后的城市中心最终不再有人居住时,风雨和灼热的阳光把它们变成了今天遭到严重侵蚀的荒凉土墩。这些土墩在当地被称作台形遗址,它们的数量及其庞大,仅在伊拉克就有约6000个。对早期的到访者来说,这些台形土墩似乎印证了先知西番雅的预言,他警告说,耶和华将“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使尼尼微荒凉,又旱如旷野”。

巴比伦在历史上因为善于治水而崛起,他们“挖掘运河,使其穿过城市。”然而未曾想过这竟让他们成了河流的牺牲品,公元前689年亚述的国王森那克里布包围了巴比伦,他说:“我水淹了巴比伦……把它变成了一片草场。”他还声称摧毁了巴比伦的神殿,把神殿附近的建筑全部付之一炬。国王转身回到亚述,还把马杜克(巴比伦城的守护神)的雕像作为战利品带了回去,在他身后只留下了一片还在冒烟的城市废墟。

失落之国: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城的守护神马杜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巴比伦王国是巴比伦第一王朝,遭到亚述人和喀西特人的打击逐渐衰落。但后来灭亡亚述的却是在旧城上重建了新巴比伦王国的迦勒底人,他们的王国也被后人称为“迦勒底帝国”。

迦勒底人

锡安的居民要说,愿我和我肉体所受的强暴,归与巴比伦!耶路撒冷人要说,愿流我们血的罪,归到迦勒底的居民!

——《耶利米书》

美索不达米亚在新巴比伦王国成立后被称为“迦勒底”(Chaldea),原因是这里是迦勒底人的老家,而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正是迦勒底人。

失落之国:巴比伦尼亚

▲浮雕上的迦勒底人

迦勒底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他们于公元前1000年初来到两河流域南部定居。约公元前729年,亚述帝国征服古巴比伦王国并统治了两河流域南部,居住于此的迦勒底人曾多次起义反抗亚述的统治。公元前626 年,亚述人派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沙尔率军驻守巴比伦,他到巴比伦后,却发动反对亚述统治的起义,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伊朗高原的米底(也称米堤亚)王国联合,共同对抗亚述。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及腓尼基,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国。

公元前60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登基,迦勒底王国(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国势达到鼎峰,他并著手进攻腓尼基和巴勒斯坦。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迦勒底人因为招惹了犹太人而被作为反派写进了《圣经》,被后世的基督教徒咒骂。

迦勒底王国最后在公元前539年被波斯人消灭。迦勒底王国最后一个国王伯沙撒与马尔杜克神庙的祭司发生冲突,试图另立新神。结果在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城内的祭司在波斯王居鲁士二世入侵时打开城门,放波斯军队入城,让波斯人俘虏了国王,迦勒底王国灭亡。从此迦勒底这一称号在两河流域不复存在,统治此地的波斯、塞琉古、帕提亚、阿拉伯、奥斯曼所留下的文献中都很少使用这个词。

但在其他地区,“迦勒底”依旧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名词。迦勒底人在亡国之后流散到世界各地,随着带去的是巴比伦先进的文明,天文学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对天文的理解只有埃及的祭司们能与迦勒底人匹敌,亚历山大征服了这两个国度,占星也开始在大希腊地区普及。希腊和埃及的占星术士,发展了一个形成宇宙模型的星体序列,将星体间的相互关系与地球的距离做了一个概括的定义,称之为“迦勒底秩序”(Chaldean Order),而“迦勒底人”(Chaldean)则成为了观星术士的代名词。

失落之国:巴比伦尼亚


这幅木版画显示:助产士正在照料临产的孕妇。她们的背后,占星学家手指天空向男主人讲解算命天宫图。

失落之国:巴比伦尼亚

[美]科马克·奥·伯里恩 《帝国的衰亡》中国出版集团 现代出版社

戴尔·布朗《失落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美国时代生活公司授权出版

Znaïde A. Ragozin. No Map Credit. Publishedby T. FISHER UNWIN, PATERNOSTER SQUARE,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MDCCCXCIII.1893

Rudolph Kuper, Stefan Kröpelin.Climate-Controlled Holocene Occupation in the Sahara: Motor of Africa'sEvolution. Science 11 Aug 2006

朱晓. 近代早期基督教希伯来学的兴起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6.

李海峰. 亚述地区的民族冲突与文化融合[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3):117-123. [2017-09-16].

黄民兴. 试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71-75. [2017-09-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