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大規模上雲 OpenStack:對不起,我跟上不

在雲計算領域,OpenStack是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誕生之初,OpenStack相當受歡迎。當時,它是市場上唯一可以讓企業用非常低的成本靈活搭建自己的雲平臺,進而快速的實現商業化的開源平臺。

企業要大規模上雲 OpenStack:對不起,我跟上不

但OpenStack在一開始就不是為大規模雲計算設計的,不像公有云那樣經歷過大規模實戰,當企業開始全面上雲的時候,就遇上了一系列的難題:擴容能力差、組件不一致、升級困難、開發運維成本高……等。

所以在公有云市場,OpenStack節節敗退,甚至在政務雲市場也有不少用戶吐槽,無法解決高併發、彈性擴容等問題。

雖然很多政務雲都在使用OpenStack,但想要用好OpenStack,需要一支專家級的隊伍幫助實施。例如在社區中被吐槽最多的升級問題——Nova,Swift,Cinder和Neutron分別使用各自的數據庫存儲配置信息,要升級就要修改多個數據庫schema,做不到熱升級。再如,HP作為OpenStack的白金會員在部署網絡服務(Neutron)時,遇到了噩夢般的經歷,不得不重寫網絡組件的代碼才能達到大規模應用的要求。

由於這些弊端,讓當初合作研發OpenStack的NASA後來竟然也放棄了“自家的孩子”,很多美國大企業也相繼離場;使用OpenStack進行大規模部署公有云的也只有HP Cloud和少數廠商,但均以失敗告終。

如今,世界一流的雲計算企業如亞馬遜的AWS、Google的GCP、微軟的Azure、都是用自研的產品技術體系,這樣的好處是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升級,性能和穩定性都比OpenStack高出好幾個數量級,這些廠商佔據了全球80%以上的雲計算市場份額。

企業要大規模上雲 OpenStack:對不起,我跟上不

國內廠商對OpenStack依然抱有幻想,最新的OpenStack基金會貢獻榜顯示,中國企業的貢獻特別突出,有45家企業上榜。

企業要大規模上雲 OpenStack:對不起,我跟上不

但令人唏噓的是,即使有大廠支持 ,OpenStack仍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國內某雲廠商曾經服務一個客戶,部署幾百臺服務器時候,OpenStack就撐不住了,最後客戶不得不選擇了另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雲,一下子擴容了上千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