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國稅票說殺虎口興衰

我陸續收藏了許多山西省的稅票,其中標註有“殺虎口”的一共四張,這裡介紹的是其中兩張,分別是四聯稅單中的丙聯、丁聯。

從稅收歷史上講,殺虎口稅關東起山西天鎮,西至陝西神木,北到包頭、呼市,是“欽差督理”的稅收監督衙門。當時全國只有39個常關,殺虎口稅關是有清一代山西唯一的常關。從順治初的1650年設立到民國二十八年曆時280年。據有關資料,嘉慶中後期到道光、咸豐年間,殺虎口上交戶部的關稅增到年入五六萬兩,最高上到8萬兩之多。以此推算,殺虎口的年均總收入可達白銀三十五六萬兩。

我收藏的“丙聯稅單”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12日由財政部殺虎口塞北分關為某商人開具的,這位商人打算將黃花菜240斤、油梨480斤自大同販賣到他處。按比例繳納貳元四角的出入口稅後,他拿到了丙、丁兩聯稅單,其中丁聯需在經過第二局關時由商人本人簽字後,送回原局卡核對。丙聯由商人自己保管,不得貨單分離。這位商人一定非常仔細地保管了這張稅單,所以我如今才得以輾轉買到它。

“丁聯賑捐憑單”是民國十年(1921年)11月19日由殺虎口稅務監督為販運土布的商號“四合榮”開具的,土布214匹徵收賑捐洋七角貳分八釐。

這兩聯稅單所處的那個年代,殺虎口已經不復往日的輝煌。早在嘉慶、道光、咸豐時期,由於歸化關的強化,殺虎口的業務已大為減少。1912年民國成立後,“殺虎關”改為北洋政府的財政部“殺虎口稅務監督公署”,時任山西巡撫的張之洞派自己的學生甘雲鵬任殺虎口稅務監督。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後,殺虎口稅關歸察哈爾財政廳管轄,殺虎口稅關的監督兼任京綏鐵路局局長。1928年晉軍統治綏遠後,將殺虎口和歸綏的塞北關合並。

從兩張稅單中,我想起了從公元1650年到1939年,殺虎口稅關運轉的整整280年。它在經歷了興起、繁榮、衰落三個階段後,終於停止了運轉。

這280年間,晉商從這裡走出塞外,渡朔漠,過瀚海,打通了橫跨歐亞的商貿大通道,使晉商走出國門,走向繁榮,走向輝煌。在這280年間,殺虎關為中國經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資金。 ■

 

從民國稅票說殺虎口興衰

1921年殺虎口稅務監督為“四合榮”開具“丁聯賑捐憑單”

從民國稅票說殺虎口興衰

1933年是由財政部殺虎口塞北分關為某商人開具的“丙聯稅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