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工蜂的生活

三型蜂在形態和內部構造上,各有顯著的特點,適於各種不同的專職分工。蜂王和雄蜂專司生殖,它們終生的食料都靠工蜂供給。工蜂是蜂群中個體最小的成員,但卻佔群體的絕大多數,是蜂群的勞動者。擔負著巢內巢外的大量“工作”。三型蜂中的任一一個體都不能脫離群體而獨立生存,它們都是群體有機組成不可缺少的部分。

蜜蜂養殖技術|工蜂的生活

下面以意大利蜜蜂為主要對象,分別介紹三型蜂的生活情況。先說一說工蜂的生活。

不同時期工蜂的壽命長短有很大差異,主要取決於哺育幼蟲的強度和花粉的攝入量其次是參加採集的時間和強度。在春夏秋三季,參加哺育幼蟲、飼餵蜂王和採集活動的工蜂;其壽命約30~ 50天;在秋天培育的、沒有參加哺育和採集活動的越冬工蜂,其壽命為120~150天。一般來說,工蜂前期擔任巢內工作,後期擔任巢外工作。如果老蜂大量死亡,新蜂又接替不上,蜂群就會垮掉。

初出房的幼蜂,身體柔弱,灰白色,經數小時後,逐漸硬挺起來。

3日齡內的幼蜂,由其他工蜂餵食,但能擔負保溫孵卵、清理巢房等工作。

4日齡後的幼蜂,能調製花粉,餵養大幼蟲。

6~12日齡工蜂,王漿腺發達,能分泌王漿,餵養小幼蟲。此後,開始重複多次地認巢飛翔及第一次排糞。健康的工蜂,從不在巢內排糞。

新蜂都在晴暖午後,成批湧出巢門,進行認巢飛翔。飛翔時,頭朝巢門, 時高時低,或在巢箱周圍繞圈子,圈子越繞越大,從而逐漸識別蜂巢環境。每群新蜂喧鬧一陣後,又紛紛歸巢,安靜下來。因此,養蜂術語上又稱為“鬧巢”。

13~ 18日齡的工蜂,蠟腺發達,主要擔任清理巢箱,拖棄死蜂或殘屑,夯食花粉,釀蜜,築造巢脾,使用蜂膠等大部分巢內的工作。

蜜蜂養殖技術|工蜂的生活

至於採集工作也是逐漸發展的,一般開始於17日齡。20日齡後,其採集力充分發揮,從事採集花蜜、花粉、水分、蜂膠,直至老死。守衛禦敵工作,也由部分採集蜂擔任。

為了方便起見,我們習慣上根據外觀和所擔任的重點工作,將工蜂分為幼、青、壯、老四個時期。幼年蜂是指分泌王漿之前的工蜂;青年蜂是指擔任巢內主要工作時期的工蜂;壯年蜂是指從事採集工作的工蜂;老年蜂是指採集後期、身上絨毛已磨損、呈現光禿油黑的工蜂。幼蜂和青年蜂都是從事巢內工作的,所以又合稱為內勤蜂;壯年蜂和老年蜂主要是從事巢外工作的,所以又合稱為外勤蜂。

在正常情況下,工蜂大體上是按照日齡擔任生理上最適宜的工作的, 這可作為生產實踐上的根據。但是,特定的工作,並非只能由特定日齡的工蜂去進行。譬如,在華北秋後,當工蜂出房的時候,巢內已停止產卵,這批工蜂經數月冬蟄以後,來春才開始哺育幼蟲和出巢採集。實驗證明,完全用幼蜂組成的小群,同時出現所有巢內外工作蜂,即使僅有數日齡的工蜂,也能從事採集。另一方面,老蜂在必要的時候,也能重新泌蠟和吐漿育蟲。

工蜂的壽命,隨群勢的強弱有所不同。強群所培養的工蜂,其壽命比弱群的更長, 工作力也強得多。在主要流蜜期,如果:工作很緊張,也會加速蜜蜂的衰老死亡。

蜜蜂養殖技術|工蜂的生活

主要蜜源植物的開花泌蜜時期,在養蜂術語上稱為“流蜜期”,是養蜂的最好季節。因此,抓緊適當時期,千方百計發揮蜂王產卵力,使壯年蜂出現高峰,與主要流蜜期相吻合,這是奠定蜂蜜豐產的基礎。

工蜂採集飛行的最適氣溫為15~ 25°C,氣溫低於12°C時,通常不進行採集活動。採集工蜂一般每天出8~10次。採集範圍一般距離蜂巢約1000米的四周。如果蜜源場地距蜂場較遠,採集半徑可以延伸到2~3千米。一隻採集工蜂,每次花蜜的平均載負量為20~40毫克。工蜂滿載時,其飛行速度每小時為20.9~25.7 千米,平均每小時約為24千米;空載時最快速度每小時為40千米。工蜂的飛行速度還與氣溫、風速和蜂種有關。

工蜂的體溫接近氣溫,氣溫的變化影響其體溫的變化。在10~ 14℃時,由於新陳代謝的作用,即使在靜止狀態,工蜂仍能提高體溫2~3度,但不能保持熱量。在10℃以下,單隻工蜂會很快被凍僵,最後死亡。

蜜蜂養殖技術|工蜂的生活

當蜂群失王,巢內又沒有條件培養新王接替的時候,少數工蜂也能夠產卵,但卵未經受精,只能孵化出雄蜂。在工蜂產卵的初期,也是一個工蜂巢房產一個卵,好象是正常蜂王產的一樣。沒有經驗的養蜂者,常被這種假象所迷惑。但隨後往往一房產數粒卵,而且東倒西斜。這種幼蟲封蓋後,房蓋格外突出。必須指出,在有的中蜂失王群裡,往往一邊出現改造王臺,另一邊工蜂卻產起卵來,應注意及時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