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的短见

许多美好的爱情故事不是出自现实生活,作者臆想、道听途说都可以作为原创的素材,这些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使文人笔下的男女主人公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他们或者因循守旧,或者敢于冲破社会的藩篱和封建枷锁,结局或悲惨或美好都是情感交融的真实写照。

冯梦龙先生描述的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善良执着的女子,但不幸处在封建社会最底层——青楼女子。

“豪门最少忠义士,柳巷常存痴情女。”我用这句话来总结这个故事,这是故事给我最为直观的感觉。这句话我想了10分钟才写出来,虽然没按照诗词格律,概括性还是有的,用在这也算贴切。
杜十娘的短见​李甲是一个公子哥,流连于烟花柳巷遇到杜十娘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年多花尽了银子依然留恋杜十娘。这就是青楼的好处,姑娘你得不到手,但为了朝思暮想的人必须不断续费,否则老鸨可能给你随时停机,断了你的恩爱缠绵。还有一种情况,大户人家公子娶了烟花柳巷的女人,父母不会同意,这样有辱门风的事情在当时是绝对禁止的,李甲就是这样的情况。

青楼的确是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依我看,过去的风景名胜保护起来是为了宣扬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青楼保护起来成为风景我们怎么跟孩子们解释?这无疑是国人的审美变态和心灵扭曲。然而历史也是玩笑史,我们能说“冲冠一怒为红颜”故事是儿戏吗?所以,“秦淮八艳”也可以成为搅动中华大地风云变幻的主角,那陈圆圆就是因为挨了闯王起义军欺负,她哭哭啼啼告诉了吴三桂,才有了大清王朝。吴三桂若是守住山海关,皇太极想过关也得费些周折,毕竟之前老子努尔哈赤就是被大炮炸死的,他也不想蛮干。

当我游历在的秦淮河岸边,“秦淮八艳”(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秦淮八艳。)的楼阁赫然在立,我良久无语。这些歌伎说的好听,擅长吟诗作赋,笛管笙箫,私下里却是官僚地主阶层和有钱人的消费品,这样的“风景名胜”究竟是继承封建文化的遗毒还是炫耀婊子文化的繁荣不得而知。
杜十娘的短见


杜十娘的短见​杜十娘就是生活在这样环境里。她也希望摆脱这种生活,要求过一种“人”的生活。在旧社会里,处于杜十娘这样地位的女子,仅仅为了要过一种“人”的生活,就得费尽心机,长年累月地策划,有时是费尽了心机,做了各种努力,仍旧达不到目的。

李甲的出现像是她生活里的曙光,又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她急于跳出火坑,与她的如意郎君远走他乡过正常人的生活。杜十娘和老鸨约定,10天筹集300两银子可以赎身。

李甲现在穷的屁股上挂铃铛,叮当乱响。没办法他找到好朋友柳遇春,柳遇春最终被杜十娘所感动,杜十娘自己筹集了150两,李甲二人筹集了另一半。老鸨还是讲信义的,放了二人。

这本来是很美好的爱情故事,错就错在杜十娘心机太深,你说你藏了那么多宝贝不告诉准老公,藏着掖着,你不知道你男人禁不住考验?所以,思想上的幼稚成就了她的悲剧。

李甲本来就是胸无大志之人,用这种方法考研无异于火中取栗,极其危险。杜十娘的做法也无可厚非,毕竟你娶个大姑娘还得出些聘礼的,十娘可是头牌绝艳,150两娶媳妇那是捡漏,和中六合彩几率差不多,毕竟这样情况两情相悦的微乎其微。

要说青楼姐妹还是比一些哥们义气强,十娘赎身出来姐妹们赠送盘缠,帮着十娘把隐匿珠宝拿出来,所以姐妹情义有时候要好于两肋插刀的兄弟。

最为好看的是孙富的出现,一个扬州的大盐商。这个人和李甲搭讪,不为别的只为貌若天仙的杜十娘。

现在的瓜州码头已经被轮渡所取代,大桥飞跃长江。当时不知冯梦龙先生怎么想的,他说遇到了风雪。据我所知,江苏境内很少下雪,有的人一辈子看不着几次,也可能是渲染这个悲剧环境的手段。


杜十娘的短见​李甲听说孙富要用1000两银子购买杜十娘,他动摇了。婉转的告诉了她,杜十娘一笑,拿出宝箱,这宝箱是几层的,拿出这些宝物,一件件扔到长江,然后抱着宝箱纵身一跃……

冯先生说宝箱里的财物价值千金,也就是说可以兑换1000两金子。我认为是有点夸张,是想让李甲悔恨交加还是想让观众唏嘘不已,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个女人考验失败后的绝望,和一个公子游戏人生的怅然。

于是古老的京口瓜洲上演了烈女投江的悲剧。这样的悲剧可能在当今社会还在不断上演,只是多了李甲,少了十娘……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于无锡水浒城,武大家,彰武靖王府,宁远蓟辽督师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