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烈山走近廻龙山景区

美丽烈山走近廻龙山景区

廻龙山景区位于烈山区宋疃镇马桥村周边,主要景点有廻龙寺、老猫洞、马桥古集、青龙寺、太山玉帝庙、磨旗山遗址等以及正在规划开发的生态旅游景区景点。还有和村苹果园、黄营灵枣园等。烈山区宋疃镇马桥村东北有座不高的山,为龙脊山的余脉。其山势由西北转向东南,再折成弓形,弯转向北,状如龙回首,故名廻龙山。廻龙寺就坐落在山坳南端的半山之中。

廻龙寺

美丽烈山走近廻龙山景区

相传廻龙寺始建于唐末。修复于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原名龙泉寺。因寺中有廻龙古洞(俗称“老毛洞”)而得名。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更名为廻龙寺)。当时,该寺有地千余亩,建楼阁佛堂30余间。相传这里的神佛能救人苦难,观音送子,无不灵验。又有历代高僧衣钵相传,致使数百年香火不断。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为该寺传统香火庙会。其时,商贾云集,摊棚林立,赶会者多达数万人。“文革”期间,廻龙寺遭到破坏,变得荒废萧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廻龙寺起死回生,先修葺了观音殿,后又修建进寺山路、龙泉洞、僧房等,新建了大雄宝殿,使千年古刹又得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宾客。

走进寺门,上99个石阶,便见“廻龙禅寺”金字匾额悬于殿门。禅院内新修建的地藏殿,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堪于九华山地藏殿媲美,为千里淮北佛寺建筑所罕见。

美丽烈山走近廻龙山景区

地藏殿东南10余米,石壁上有一古洞,门口朝向西北,洞体凹凸不平,回环曲折,由宽逐步变窄,向东南方向的山顶延伸数百米,有九曲十八弯之说。洞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传说战国时期的毛遂,自荐成功之后,隐居此处炼丹。因之此洞又名老毛洞。

古洞洞门高可进人,入洞几米,路右侧有一滴泉,名曰廻龙泉,上有石缝渗水,常年不断滴入池中,可供几十人餐饮之用。再向里行,可见岩壁凸起一石,状若木鱼,击之声响如磬。再前行数米后,亦有石床、石枕、石鼓等奇观。

进入二进山门,有观音阁,阁内塑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宝像,常有信佛之人到此顶礼膜拜,祈求观音送子。出观音阁,踏芳草野花,穿古树丛林,登上山顶,东北可望龙脊山群山奔涌,西瞰闸河萦绕入练,田原村落,一览无余。

廻龙寺独处山坳中,花围树绕,静谧清幽,夏日清凉爽快,空气异常清新。此一方净土,正是当今闹市中人们休闲游览的好去处。

青龙寺

青龙寺始建于唐宋时期,法号贵章,解放前有庙地150亩,房屋29间,神35尊,法器2件,经8部,有师徒14人。青龙寺在解放前香火很旺,规模较大,在淮北地区也是很有影响的较大寺庙,解放后庙地入公,僧人遣返,原籍只剩下戦火余后遗址。又遭文革时期破坏。落实政策后陆续有僧人入寺重建,他们为建寺庙四处化缘,自己背卸水泥建房屋、修寺庙,备受艰辛,经过努力,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终成现在规模。青龙寺重建后影响也很大,现有僧人多名,居士较多。节假日游人不断,是人们游览的好去处。

马务山捻军遗址

马务山在宋町镇境内,马务山前东山脚下一片空旷的地方,曾是清末捻军驻扎的营房。营房遗址清晰可见,有伙房、石磨房、有操场、另有原址庙宇遗存、还有原址的六角石塔基础遗存。一百多年前的太平天国后期,捻军首领张乐行,曾在淮北三次攻克过濉溪,但他们是过路捻军,而马务山捻军是长期驻扎在此地的,说明马务山是本地捻军或其它“起义”军临时驻扎地。

磨旗山捻寨遗址

位于宋疃镇后周圩村东的奶奶山出产磨石,传说樊哙曾在此竖旗招兵,至今仍有旗杆石眼,故名“磨旗山”。

1985年采集生铁1块,发现重修奶奶庙碑1块,刻“磨旗山旧有碧霞宫,后有菩萨明楼,前有阎君两厢,再下有山神祠,西峰有三官、火神、灵官、华祖诸殿阁。又有朝阳二洞,洞中有玄帝达摩、自汉唐以迨我朝千余年矣。咸丰中遭兵燹。庙楹拆毁、神像倾颓……”此碑系清光绪年间所立。

据清光绪《宿州志》记载,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捻军大战符离集,收磨旗山。捻军占据此山后,便安营扎寨,屯兵把守,切断清军粮道。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六月,知州英翰带领团练至高皇山。命奸细赵克常打入磨旗山,洋装助捻,里应外合,迫使捻军焚寨西走,转战于萧、宿、永边缘地带。磨旗山捻寨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60米。现为一片废墟,到处可见用薄板石垒成的寨墙,但布局很不规整,残垣断壁高约1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