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爲既是能臣又是權臣,才有了忠臣與奸臣之辯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其父叫霍仲孺。當初,霍仲孺是平陽縣小吏,在平陽侯家做事時與衛青的姐姐私通,生下霍去病,後又辭職返回家鄉,另娶一妻,生下霍光。在當時,下人間搞地下情如有被發現,定當活罪難免、死罪難逃。因此,直至霍去病長大,才得知自己的父親姓甚名誰,當他作為驃騎將軍率兵北擊匈奴途經河東時,特派官吏將自己的父親接來相見,待班師回朝,又順便將霍光帶到長安,舉薦給漢武帝。

武帝時期,霍光出入宮廷二十餘年,加之他的顯赫背景,被劉徹很是照顧。在宮外,他陪同漢武帝乘車;在宮內,他形影不離地侍奉在漢武帝左右,做事仔仔細細、小心謹慎,從未有過什麼過失。霍光為人一絲不苟、沉著冷靜,每次出入宮廷、下殿門、止步和前進的地方每次都相差無幾,這讓宮內其他侍奉在武帝旁的人很是好奇,便在暗中觀察、默記,最後驚訝地發現霍光從始至終都是尺寸不差地踩在同一個地方。漢武帝把霍光的這些舉止一一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對他也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看中、信任。

正因為既是能臣又是權臣,才有了忠臣與奸臣之辯

劉弗陵即位後,霍光作為主輔,執掌大小政事,國家政令都由他自己發出,天下人都想一睹他的風采。一天夜裡,群臣被一隻突然出現在宮殿中的怪物所驚嚇到,於是霍光召見擔任尚符璽郎的官員,假裝想要從他手中奪取皇帝的玉璽。那人死活不肯給他,霍光便要強奪。那人手持寶劍說道:“人在,玉璽在;你可以殺了我,但玉璽我不會交給你。”霍光對他的這種態度很是嘉許,第二天,就以漢昭帝的名義將那人連升倆級。霍光這一手,向天下人展示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讓天下人無不因此更加尊敬他。

漢昭帝剛即位不久,武帝託孤重臣金日磾就逝世了。金日磾有倆個兒子,分別叫金賞、金建二人從小到大都伴隨在劉弗陵左右。三人年齡相仿,起床、睡覺都在一起,親如兄弟。金賞繼承了他父親的侯爵,同時又是奉車都尉,由是佩戴倆種綬帶,而金建只是駙馬都尉,只能佩戴一種綬帶。漢昭帝見此,就想讓金建也佩戴倆種綬帶,霍光便說:“只能由金賞一人繼承他父親的侯爵。”昭帝笑著說:“封侯不是由你我二人共同決定嗎?”霍光指正道:“先皇規定,對國家有功的人才能封侯。”劉弗陵剛即位又年幼,對這些處事流程還不甚瞭解,聽聞霍光此番解釋,才恍然大悟,便就此作罷。有人看到霍光如此大權獨攬、眾矢之的,不由為他擔憂,好心勸誡道:“將軍要吸取當初呂氏家族覆滅的教訓,從前的呂氏如同將軍現在的做派一樣,不親近皇室宗親,不多於大臣共商政事,把權力都緊攥在自己手中。因此失去了天下人的信任,最後引起群起攻之而覆滅。將軍您現在萬不可重蹈呂氏覆轍。”霍光認為很有道理,就照做了。

接下來,霍光采用諫議大夫杜延年的建議,恢復孝文帝時的治國方針,提倡節儉,魏徵寬和,順從天意,取悅民心,以此來修補武帝連連征戰所留下的“創傷”。霍光很瞭解國情,知曉當時處事要務,就減輕賦稅和徭役,又與匈奴恢復和親。這一系列措施,是百姓得到休養生息,人民生活日漸充實,慢慢恢復了文景時期的安定、繁榮局面。

正因為既是能臣又是權臣,才有了忠臣與奸臣之辯

霍光與上官桀既是兒女親家,又私教甚好。他的女兒嫁給了上官桀之子上官安,生下一個女兒,只有五歲。霍光每當休假離朝,經常讓上官桀代替自己入朝裁決政事,上官家由此愈加得意。有一日,上官安想通過霍光的關係使女兒進入後宮,霍光以自己的外孫女年紀太小為由予以拒絕。誰不想更上一層樓,上官安不死心,可苦無門路,不得不絞盡腦汁地去尋找突破口。一番打聽後得知,漢昭帝的姐姐蓋長公主與她兒子的門客丁外人有姦情,而這丁外人與他私交甚好。於是上官安對丁外人說:“我女兒容貌端正,如能得到長公主的幫助,入宮成為皇后,我與父親在朝為官就有了強大的靠山,此事全都在您。此外,按照我朝慣例,公主常常嫁給列侯,到時我們父子二人在暗中一番運作,您又何愁不能封侯呢!”

倆人當即一拍即合。不用多想,上官安日後地位逐步上升,為人也日益嬌縱淫亂。有一次陪同漢昭帝飲宴,回家後對門客口出狂言道:“與我女婿喝酒,非常高興。”兒子因病去世,竟仰面罵天。小人得志的上官安就是頑劣狂悖如此。

在長公主的幫助下,上官桀父子地位越發尊貴,野心也愈發膨脹。父子二人便想為丁外人謀求封侯,但霍光不許;又請求任命丁外人為光祿大夫,又遭拒絕。長公主由是怨恨霍光,上官桀父子二人也覺丟了面子。後來,長公主為一個被判處死刑且受上官桀的岳父所寵愛的太醫監出手,並把他救下。於是,上官桀父子更加感激長公主而深怨霍光。 自漢武帝時,上官桀就已位列九卿,地位高於霍光,及至上官桀父子同為將軍,皇后又是上官安的親女兒,而霍光只是皇后的外祖父,卻反而專制朝政。因此胃口越來越大的上官桀父子就想與霍光爭權。燕王劉旦覺得自己是漢昭帝的兄長,未能繼承皇位,所以常常心懷怨恨。御史大夫桑弘羊創立鹽、鐵、酒類專賣制度,為國興利,自認為於國有功,想為其子弟求取官職,但 遭到霍光拒絕,因而也怨恨霍光。於是,蓋長公主、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都與劉旦串通一氣,密謀除掉霍光。而後五人聯手命人偽造燕王上書,誹謗霍光意圖謀反。劉弗陵雖然年紀尚小,但不虧是漢武帝的親兒子,繼承了他父親的優良基因,一眼就看出了霍光等人的小把戲,最後還警告道:“大將軍是忠臣,先帝託付他輔佐我,誰要敢汙衊大將軍,就問他的罪!”從此,上官桀等再不敢汙衊霍光。

正因為既是能臣又是權臣,才有了忠臣與奸臣之辯

上官桀等人想密謀殺掉霍光,然後再趁機廢掉劉弗陵,自立為王。可事情最後敗洩,漢昭帝下令剷除這些謀反之人後,朝廷中的舊臣變得更加稀少。鑑於此,霍光先後提拔為官正派的張安世和杜延年。霍光執法嚴厲,杜延年則常常以寬厚輔之。每當官吏或百姓上書朝廷有所建議,霍光總是先交杜延年研究其是否當行,再上奏漢昭帝。凡參加朝廷考試合格的人,或派到地方,最高為縣令,或交丞相、御史任用,一年後將其為官情況奏聞朝廷,有罪者依法懲治。

當初,上官桀和燕王劉旦等人謀反時,桑弘羊的兒子桑遷出逃,曾投靠其父親舊部侯史吳。後桑遷被捕處死,侯史吳在朝廷施行大赦時投案自首。廷尉王平、少府徐仁認為他只是窩藏連坐者,便把他放了。後御史重新查處此事,認為侯史吳是官員,不應與平常百姓相提並論,不能赦免,並彈劾王平、徐仁等開脫謀反者。徐仁是丞相田千秋的女婿,由是田千秋想找霍光求情,但又怕霍光不允,(田千秋雖然位居丞相之位,但只能謹慎穩重,自我保全)便擅自召集群臣共同商討,把水攪混,以圖來個少數服從多數。可參與商議的人都知道霍光的心意,所以一致指控侯史吳為大逆不道。對田千秋這種低智商的做法,霍光很是惱火,便下令將王平、徐仁逮捕入獄。朝廷上下都害怕丞相會因此受到牽連,都紛紛上書為丞相開脫。最終,霍光接受了杜延年的說辭,但認為王平、徐仁玩弄法律不可輕赦,終於還是將他們下獄治罪。丞相田千秋則依舊與霍光共事到底。霍光與杜延年二人,一緊一鬆,使朝廷頗為和睦,其所作所為,都類似於此。

沒過幾年,漢昭帝就逝世了,並沒留下子嗣。霍光便於群臣商議立新皇一事,大家都認為應當立廣陵王。廣陵王因行為不合禮法,漢武帝生前非常憎惡他,考慮到這個,霍光不同意立廣陵王為新皇。於是乎,昌邑王劉賀繼位,可這劉賀比那廣陵王有過之而無不及,當了皇帝后極盡淫亂荒唐,任意提拔貪官汙吏,搞得整個朝廷人心惶惶,再這樣下去,相信用不了多久,強國不復存。霍光對此很是憂愁煩惱,便找來杜延年商議,杜延年說:“既然此人不行,就乾脆稟告太后,另立新賢。”就這樣,漢宣帝劉病已即位為新皇。

正因為既是能臣又是權臣,才有了忠臣與奸臣之辯

漢宣帝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春季,霍光病重,漢宣帝親自前往探望,為他流淚。霍光上書謝恩,表示希望能在自己的封地中分出三千戶,封兄長霍去病的孫子奉車都尉霍山為列侯,以祀奉霍去病的香火……

不論歷史怎樣評價霍光,不可否認的是,漢武帝駕崩後,漢朝政局的穩定,離不開他的有效維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