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英雄?用孫承宗的詩詞揭示明末名將袁崇煥的“真面目”

大明王朝276年國祚,關於其滅亡,有說“明之亡,實亡於萬曆”,也有說“明之亡,實亡於東林黨”等,從各個角度,分析明朝的滅亡,當然會有不同的結論,不過朱氏江山終究還是丟在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手中。

奸臣?英雄?用孫承宗的詩詞揭示明末名將袁崇煥的“真面目”

黑白莫辨,袁崇煥成為史上爭議人物

亡國之恥,自然得有人來背,因此除了朱由檢本人,還有一位重量級的爭議人物也捲入到大是大非之中。人們對他褒貶不一,黑白兩說,此人乃文武全能的明末悍將袁崇煥。

袁崇煥進士出身,天啟年間從縣令崗上自薦經營遼東,鎮守山海關,頗有起色。先後取得寧遠大捷、錦州大捷,成為大明的“北方長城”。然而這些勝利換來的卻是閹黨魏忠賢等人的彈劾,血氣方剛的袁崇煥就這樣一氣之下炒了老闆魷魚,在天啟皇帝朱由校死前的那個月,他辭官歸故里。

一朝君子一朝臣。崇禎年伊始,袁崇煥就被“新領導”朱由檢拔高取用,成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邊關。但就在崇禎二年,滿清兵越山海關、直逼京城後,因擅殺島帥毛文龍、與後金議和、市米資敵,袁崇煥又一次倒在了魏忠賢餘黨手中,這次是永遠倒下,凌遲處斬,傳言割了3543刀,創下大明律紀錄。

奸臣?英雄?用孫承宗的詩詞揭示明末名將袁崇煥的“真面目”

斯人已去,忠奸兩論。更多的人稱讚袁崇煥為抗清名將、民族英雄,謂曰:督師不死,滿清不能入主中原;然而有些人包括崇禎稱其為“賣國賊”,曰:“賊臣楊鎬、袁崇煥前後賣國,繼喪遼陽、廣寧……”

忠乎,奸乎?對也,錯也?袁崇煥這個名字在後世眾說紛紜,史無定論。小編今日試用袁崇煥的老師,明末軍事家、教育家、學者和詩人孫承宗留下的《聞袁自如被逮[二首]》來揭示這個爭議人物的“真實面目”。

解析之前,小編還是先來說說孫承宗對袁崇煥的評論是否公正,是否存在師生之間的私心?

奸臣?英雄?用孫承宗的詩詞揭示明末名將袁崇煥的“真面目”

忠國之師,對學生的評價應當公允

首先,孫承宗對袁崇煥瞭解至深。知子莫若父,雖然孫承宗不是袁崇煥的父親,但這師生之情也非一般。天啟年間,孫承宗主持遼東防務,就發現了袁崇煥這棵苗子,二人共同經營遼東四載,並一起遭彈劾憤而辭官。崇禎元年,師生先後復出,老師“目睹”學生被逮入獄。數年的交往,孫承宗對袁崇煥的性情、人品應該是瞭如指掌。

其二,孫承宗絕非徇私之人。雖然孫袁二人是師生關係,而且一定程度上袁崇煥還為孫承宗成就了功名,但孫承宗不是那釣名沽譽的庸俗小人,大是大非面前,他絕不存私心。就在袁崇煥被抓,他同樣認為學生有罪,但罪在袁崇煥的衝動、冒事和激進,而不是賣國。

奸臣?英雄?用孫承宗的詩詞揭示明末名將袁崇煥的“真面目”

比如:在崇禎面前狂言“五年復遼”沒兌現還弄出京都被困、私下嘗試和後金議和、先斬後奏辦了毛文龍等等,所以他也認為袁崇煥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尋死路。更何況,袁崇煥死了,孫承宗又親自負責邊關防務,如果要徇私的話,他理應和皇上一樣認為袁崇煥賣國通敵,這樣才能推卸責任。

最後,家國在孫承宗心中最重。之所以用孫承宗的詩詞來判定袁崇煥是不是賣國賊,是因為孫承宗此生最見不得的就是賣國求榮。即便是他多年後辭官回鄉,面對迎面殺來的滿清大軍,當時已經七十多歲的孫承宗,依舊帶著一幫家人拼死決戰,不惜以身殉國。如此高風亮節,豈能容得學生的賣國醜行?

奸臣?英雄?用孫承宗的詩詞揭示明末名將袁崇煥的“真面目”

從老師詩中,解讀袁崇煥的真實“面目”

好了,既然孫承宗對袁崇煥的評價是可信的,那麼我們就來解讀一下孫承宗的《聞袁自如被逮[二首]》,並從中瞭解真實的袁崇煥。

詩名:《聞袁自如被逮[二首]》。袁崇煥,字元素,名自如,從詩名可以看出這是孫承宗得知袁崇煥入獄後所作。

甘泉烽火徹重幃,信手提戈護九扉——京城燃起的烽火招來對你的怨恨,你隨即提劍趕來保衛九門。此句我們可以看出,在國家危難之際,袁崇煥投筆從戎的擔當。

奸臣?英雄?用孫承宗的詩詞揭示明末名將袁崇煥的“真面目”

一縷痴腸看賜劍,幾行血淚灑征衣——一縷愁腸痴心看著御賜的寶劍,幾行血淚灑滿你的戰衣。鎮邊衛國的責任,和對崇禎許下的諾言,一直都在袁崇煥的心中,可最後卻落得血淚灑征衣,這裡可以看出在老師的眼裡袁崇煥對國之“痴”,和老師對學生被冤入獄的惋惜。

鳳驚鶴表丁威去,雪滿鵝池中令歸——大風驚動華表,丁威(丁威,遼東人,愛民如子,因私自開倉濟民受刑而死)含冤而去;降雪覆蓋鵝池,王中書(應指中唐名將李愬,奇襲戰雪夜平定蔡州,卻遭憲宗猜疑)只能離開官場。這兩句應該是隱喻當時朝廷對袁崇煥羅織的的所謂“通敵、糶米資敵”的罪名是錯誤的,就像詩中的兩位一樣。

聞說長楊枝上雀,羞同胡馬向塵飛——聽說長陽宮樹枝上的鳥雀,也不願意隨著胡馬揚起的灰塵飛翔。

小編以為,這兩句就是上述第一首的關鍵之處,孫承宗的意思表述很清楚,連漢宮的鳥雀都不和胡馬同流合汙,他袁崇煥怎麼會投遞叛國呢?

奸臣?英雄?用孫承宗的詩詞揭示明末名將袁崇煥的“真面目”

練爾多方練未成,空聞曾銑爾前生——我希望你多方歷練,但你還是如此不成熟,你就沒聽說你前面的那個曾銑嗎(曾銑,嘉靖時三邊總督,抵禦蒙古欲收復河套,後被嚴嵩誣陷曾銑被斬。)?這裡既道出了老師對學生衝動、激進和自己教導無果的責怨,同時也應證了袁崇煥入獄之冤。

恢疆五載承天語,卻虜三師傍帝城——你接受天子的詔書,準備五年復遼,並在京師圍困之戰中打退了後金軍。袁崇煥就因為京師圍困之戰後入獄,孫承宗這裡實際上正面評說了袁崇煥在這最後一戰中的驅敵解圍之功。

魏絳偏和原有恨,汾陽單騎更無兵——魏絳提出和戎,是基於當時晉國的內部形勢。代宗重新起用郭子儀的時候,他的麾下才數十騎,收編民間馬匹補充隊伍,救下了許多皇室成員。這是兩個典故,孫承宗借用它們我覺得有兩個意思,其一就是對學生軍事才能的讚揚,有勇有謀;同時,也用魏絳的議和來表明袁崇煥的議和是正確的。

奸臣?英雄?用孫承宗的詩詞揭示明末名將袁崇煥的“真面目”

東江千古英雄手,淚灑黃龍半不平——你袁崇煥是千古難得的英雄,象岳飛一樣壯志未酬(沒能完成平遼大任),未能直搗黃龍,我半是惋惜半不平。

看看,老師的評價多麼中肯,首先肯定他是英雄,千古難得的英雄,然後認為其死只有“半不平”。因為袁崇煥的確是被冤死的,但是這也有他自己的原因,就像我前面所說,袁崇煥不熟悉官場法則,太過激進、甚至有些書生意氣的魯莽,給自己埋了個坑。

奸臣?英雄?用孫承宗的詩詞揭示明末名將袁崇煥的“真面目”

其實對袁崇煥給予正面評價的遠不止孫承宗一人,我們也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歷史最後應當是公正的。正如金庸先生對袁崇煥的評價——

“袁崇煥真像是一個古希臘的悲劇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氣,和敵人作戰的勇氣,道德上的勇氣。他沖天的幹勁,執拗的蠻勁,剛烈的狠勁,在當時猥瑣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顯得突出。”

也就是這種突出的執拗、剛烈,讓明末北方長城倒在世俗之中。長城的轟然倒塌,砸死了一個文武全能的英雄,也砸死了大明王朝。

附:聞袁自如被逮[二首]

(一)

甘泉烽火徹重幃,信手提戈護九扉。

一縷痴腸看賜劍,幾行血淚灑征衣。

鳳驚鶴表丁威去,雪滿鵝池中令歸。

聞說長楊枝上雀,羞同胡馬向塵飛。

(二)

練爾多方練未成,空聞曾銑爾前生。

恢疆五載承天語,卻虜三師傍帝城。

魏絳偏和原有恨,汾陽單騎更無兵。

東江千古英雄手,淚灑黃龍半不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