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鉛山中秋節的老味道



尋味鉛山中秋節的老味道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在許多人心裡,月餅也是家鄉的最好吃。

“每到中秋,就特別饞家鄉的月餅,鉛山的月餅在外地吃不到。”臨近中秋,在深圳工作的王芹從家鄉鉛山訂了兩斤月餅,便捷的物流把千里之外家鄉的中秋味送到遠在異鄉的遊子手上。

鉛山人的中秋,有自己的味道——徽酥和料麻月(口口相傳中,料麻月有時被人們叫成亮滿月)。徽酥和料麻月的製作材料大致相同,而口感卻截然不同,一個鬆軟、一個酥脆,不論是哪種,都是鉛山人最愛的中秋味。

尋味鉛山中秋節的老味道


梅仕章在製作徽酥餡

尋味鉛山中秋節的老味道


徽酥餡有黑芝麻、食用油、白糖等

尋味鉛山中秋節的老味道


梅仕章在製作徽酥餡

鉛山的中秋味藏在幾家老字號糕點店裡。在鉛山河口鎮鵝湖大道古鎮街口的老梅糕點店,是當地一家老字號,一直延續著鉛山最傳統的中秋味道。老店開於上世紀90年代,老店的手藝卻已經傳承了一百多年了。

臨近中秋,老梅糕點店裡更忙碌了。每天凌晨四點多,店裡就忙活開了。

70歲的梅仕章在糕點房裡做餡料。“我的父親從小就做徽酥和料麻月,做了一輩子,我從小跟著他學,到現在也做了一輩子。”這個中秋節當天出生的老人,一輩子都和中秋有著分不開的緣分。從前,他一直在鉛山供銷社下的食品廠做糕點師傅,改革開放之後,大約是1982年,他離開了食品廠,在自家做起了糕點,味道好,價格優,遠遠近近來買糕點的人不少,到了90年代,糕點店開到了河口鎮鵝湖大道,一開就是20多年。

尋味鉛山中秋節的老味道


在製作徽酥

尋味鉛山中秋節的老味道


梅仕章兒子梅建勇正在為徽酥加蓋印章

尋味鉛山中秋節的老味道


徽酥上加蓋印章“老梅徽酥”字樣

尋味鉛山中秋節的老味道


老梅徽酥印章

糕點店主要做鉛山本地的特色糕點,如壽餅、桃酥、鹹條等。每年從農曆七月半開始,店裡就開始製作徽酥和料麻月了,一直賣到中秋節後。待到天氣更涼一些時,店裡就開始製作芙蓉糕、凍米糕、蛤蟆酥、色粿、芋頭糖等糕點。

中秋節是老梅店裡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從早上4點多一直忙到晚上7、8點。一天可以做5、600斤,1000多個徽酥或料麻月。不大的店裡,沒有現代化的機器,全靠一雙雙巧手,製作出傳統鉛山的中秋味。徽酥和料麻月的製作大體相似,看似簡單,卻暗藏滋味的精妙。把黑芝麻磨碎,和麵粉、食用油、白糖按一定的比例攪拌均勻成為餡料。麵粉、白糖、食用油攪拌製成餅皮。餡料和餅皮按相同的比例,在磨具裡相遇,化作一塊塊造型統一、精巧可愛的餅。送入烤箱中高溫烘烤5、6分鐘就好了。料麻月,要做得更大更薄一些,撒上一層白芝麻,烤更短的時間,即可。店裡的糕點不添加防腐劑,天然安全。

尋味鉛山中秋節的老味道


新鮮出爐的徽酥

尋味鉛山中秋節的老味道


新鮮出爐的徽酥

新鮮出爐的徽酥又松又軟,滿滿的芝麻餡香甜可口,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人的口味,店裡分別製作了全糖和少糖兩種口味。少糖的吃起來甜而不膩,更受歡迎。料麻月則香酥薄脆,外面是滿滿的白芝麻,裡面是甜甜的黑芝麻,濃濃的芝麻香、淡淡的甜,香酥爽口。中秋夜裡,鉛山人便吃著徽酥、料麻月,賞著月。這一口徽酥和料麻月也是遠在異鄉的鉛山人最惦念的中秋味。每天老梅糕點店裡的鉛山滋味都要發往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最多時,一天要發兩三百斤的徽酥和料麻月到外地。

除了梅仕章一家,附近的朋友也過來幫忙。42歲的丁春姩和老闆一家是朋友,每年過了農曆七月半就來店裡幫忙。“每天大概早上6點多來,一直忙到晚上6點多。大家都是朋友,能幫著做月餅,心裡也高興。”

12年前,22歲的梅建勇也開始做徽酥和料麻月了,幾年前,他正式接手了父親梅仕章的糕點店,成了店裡的頂樑柱。“前店後廚的生產模式已經不適合現代的糕點生產了,下一步準備重新找一個廠房,統一專門生產糕點,也擴大店裡的規模。現在做鉛山傳統糕點的店越來越少了,我們更要好好把這傳統味道和傳統手藝傳承下去。”

鉛山的中秋味,在月餅中延續、傳承,每到中秋,在每個鉛山人的心中縈繞,撩撥起對家的情思。( 戚虹鴻 丁銘華 )

尋味鉛山中秋節的老味道


正在為在外的鉛山顧客打包

尋味鉛山中秋節的老味道


前來購買的顧客絡繹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