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辰,香港G2000老板变身清洁工

田北辰,香港G2000老板变身清洁工

主人公田北辰,是香港的江南四大家族董、唐、田、荣中田元灏家族的成员。田北辰的父亲田元灏曾是香港纺织界的头面人物,人称“一代裤王”,田北辰的母亲荣志文是香港的江南四大家族荣氏家族后人。田元灏与妻子荣志文生下田北俊及田北辰两个儿子。 虎父无犬子,田家兄弟不仅驰骋商界,而且都是政坛猛将。哥哥田北俊现任香港自由党荣誉主席、立法会议员。这里分享一件趣事,田大少曾将高级超市CitySuper等同于“街市”,被香港市民讥讽“不识民间疾苦”。

现年65岁的田北辰曾留学美国,在哈佛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回港后他先是协助父亲管理制衣生意,后自立门户,开创以牛仔裤为卖点的奔腾品牌,1985年奔腾改名为纵横2000,G2000现坐拥全球700多间店铺。

田北辰,香港G2000老板变身清洁工


G2000 在节目中亿万富豪田北辰将体验底层百姓的生活,做清洁工,每天只有几十元零用钱。

节目开头,田北辰乐观地说:“我始终信奉自由市场,淘汰了很多弱者。只要你有斗志,弱者亦可以变强者。”

讽刺的是,节目末尾他却说:“我每天努力工作只是为了吃一顿好的。”只字不提如何依靠斗志变成改变命运之类的话。 身为香港“一代裤王”的儿子,一生衣食无忧,在节目中将住在老弱贫苦的社会底层人士生活在罐头似的“贫民窟”笼屋里。

笼屋,一张张床位被铁丝网或者铁皮团团围住,犹如一个个笼子,“笼子”里边除了床具外,还有各种生活用品。

田北辰,香港G2000老板变身清洁工


“贫民窟” 笼屋里面居住的多为老弱病残的长者,没有工作,全部依靠领政府综援(相当于低保)生活。同屋长者说,住这里谈不上什么环境,没有选择,过一天算一天。

田北辰为此感叹:很惨,没意思,好像等日子过,(等死)一样,没有盼望。 不想上班迟到,田北辰唯有下楼问路,平时出入都由司机接送的他,不知道如何搭乘公共交通。6:15AM上班只有通宵巴士,车费要十三块多,而他每天只有五十港币生活费,田北辰由此感叹:交通费扼杀了穷人的生存空间。

第二天,田北辰一早便开始了清洁工作。倒垃圾、扫街对于他来说并不容易,所有工具和垃圾全要全靠劳力运送,原本要在八点半之前清理完十几个垃圾桶,但是过了大半个钟头,他才清理完了两个。

田北辰,香港G2000老板变身清洁工


田北辰开始清洁工作

田北辰说自己平时上街常常被人索要签名,但是今天他这一身的打扮,三尺之内都没有人靠进。让他更不可思议的是还有人让小孩在垃圾桶里解大便。

田北辰,香港G2000老板变身清洁工


终于熬到了中午,可以吃午餐了,但是手里只有这么少钱,可以吃什么呢?走进便利店,觉得每一样都很美味,但是因为没钱,大部分都买不起。田北辰说: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试过,在便利店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面对这样的工作,熬了整整9小时,田北辰终于可以下班休息。但是原来和他一起上班的同事,还要赶去其他地方做夜班清洁,因为一份薪水在香港不够生活。

田北辰认为香港社会整个经济结构,让没学历、低技能的人士过着艰难的生活。他觉得自己现在住的笼屋贵得离谱,钱不够用,提出想看看其他更加便宜的板间房。中介告诉他,现在的床位全部都要六百港币。 中介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搬回来住了,因为外面租金上涨负担不起。板间房没有热水供应,洗澡需要自己烧水。连洗手间上面也隔出了一个床位。

田北辰,香港G2000老板变身清洁工


田北辰,香港G2000老板变身清洁工


厕所上面隔出一间来睡人,靠梯子爬上去。


田北辰,香港G2000老板变身清洁工


视频截图出自香港电台《贫富翁大作战》

田北辰惊讶香港竟然还有这样的环境,而且价格还不便宜。中介告诉他因为香港的土地太贵了,发展商兴建的楼宇价格昂贵,导致香港租金普遍上涨,也影响到了这里的租金。 香港政府让市场主导,而自由市场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政府不能把责任推给市场,而是该给这些辛苦人“一个身为人最基本的生活”。

田北辰,香港G2000老板变身清洁工


劏房虽小但好歹还有独立空间,还有更差的木板隔间房、笼屋房!

田北辰,香港G2000老板变身清洁工


早前有社交群组上载一张租屋广告的相片,月租2千元,租住位于官塘的唐楼的上床下厕房,上格床大约只有两呎半左右宽,而床下则是马桶厕所。

田北辰,香港G2000老板变身清洁工


节目末尾,田北辰在每天不断重复的劳力工作,且薪水只仅仅够求取温饱的同时,他不再提“只要有斗志,弱者亦可以变成强者” 。他完全没什么盼望,每天想的只会是下一餐自己可以吃什么,绝对没有心力去计划未来。

在香港底层挣扎的人,每天都是为了下一餐或是下一个落脚处而烦恼。 难怪橙新闻专栏作家李伟民感慨:这么可怕的空间匮缺,怎可能不产生千千万万的严重社会问题?怎可能不衍生形形种种的精神病患者?每天上班在路上给别人推推撞撞,回家大小便也不能堂堂正正,人怎会不疯? 李伟民在《压你空间》一文中写到:

“我记得小时候,香港到处是笼屋、铁皮屋、木木板隔间房、山边寮屋、上下层劏房、路边纸皮屋、天桥底席睡,到了今天,四五十年了,“住”这么基本一个字也写不好,还谈什么GDP翻了多少倍,我们叫香港市民忍下去,有空可以去郊野公园,或是多储二十年的钱就可以有首次置业的订金,这些说法,是作为人可以讲的吗?” 李伟民的话让人颇感心酸。 香港穷人,努力不能改变命运。

对于田北辰参加的真人秀节目,以及香港贫穷问题,知乎网友“负二”有以下认识: 香港面积约1000多平方公里,700万人,隔离性高(三面环海,与大陆通行不自由),加之多年来的充分发展,致使市场的每一个层面都处于饱和状态,在这种竞争压力下,不是靠努力就能上升的,人口少令所谓的“细分市场”、“长尾市场”、“小众市场”以及互联网创业等新兴行业难以赚到钱。 这导致社会底层的人上升很困难,但离开香港成本又太高,香港只有处于社会上层的富裕阶层有足够的资本离开香港,进入香港之外的更大的市场——香港本地市场对于他们财富的贡献已经趋于稳定,香港以外的大陆及全球市场又使他们越来越富,这部分热钱大多被用于炒楼,令中下阶层生存压力更大。

香港两极分化严重,富人更加富,穷人越来越穷,恶性循环。如果是在美国、日本、印度,或是中国大陆这种大市场,人们可以选择从事人较少的细分行业来减轻竞争压力,或是选择离开到生存压力更小的地方去生活,上升空间还是很广阔的。

中国的待开发地区有着广阔的市场,能使更多人赚到钱,但现状是大多数人被束缚在土地上。 实际上新加坡的问题也和香港一样,所以2007年的时候李光耀曾试图重新加入马来西亚联邦,但被马来西亚拒绝了,试想以新加坡之富裕,竟然想主动并入马来西亚这样一个“穷国”,在外人看来完全是失智行为,但李光耀显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好在新加坡的政府政策比香港要正确得多,没有像香港政府一样一路给金融和房地产开绿灯,才没有出现像香港那样严重的阶层分化。

在香港,穷人不是靠努力就能翻身的。

田北辰,香港G2000老板变身清洁工


鱼塘·资源整合群

别让资源推上飞尘,别让整天为自己渠道而烦恼,全国、董事长、总经理 资源聚集地,我已经在群内了,欢迎你一起进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