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煙裊裊,黃卷青燈——大明宣德爐賞析

青煙嫋嫋,黃卷青燈——大明宣德爐賞析

 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自東漢起始,香爐開始在皇宮貴族之間流傳使用,到了明代,宣德年間更是銅香爐製作的高峰階段。此間不僅誕生了中國歷史上首件用黃銅鑄成的銅香爐,更重要意義在於,宣德皇帝對銅器的重視和喜愛之情,使整個香爐的製作過程無一不經過其親自審定。明朝300年間,製作器皿數不勝數,多為上乘之作。宣德爐的鑄造,不僅開啟了中國用黃銅鑄爐的先河,更以其精湛的工藝、獨特的造型,鑄造了銅香爐製作的巔峰時代。此後,宣德爐直接成為了銅香爐的通稱,價值連城的宣德爐,一直被各路藏家所青睞。

青煙嫋嫋,黃卷青燈——大明宣德爐賞析

宣德爐為明朝宣德年間所創制的焚香之爐,通常用於寺廟、權勢之家燒香、拜佛、祭祖神。宣德爐的基本形狀為敞口、方唇或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三鈍錐形實足或分襠空足,口沿上置橋形耳、“了”形耳或獸形耳,銘文年款多於爐外底,與宣德瓷器款近似。因傳世的宣德爐很少,非常昂貴,因此歷朝歷代都紛紛仿製,在古玩市場或古玩店,隨處可見刻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仿製宣德爐,然而想從這裡淘到真品宣德爐簡直似大海撈針。

青煙嫋嫋,黃卷青燈——大明宣德爐賞析

此件大明宣德爐為清中早期仿製款的精品宣德爐。該時的工藝美術器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所以宣德爐仿品製作亦美,並沿用明代的失蠟鑄造法,但在造型上與明代相比,惟顯靈巧而已。其胎亦厚重,色有暗紅、橙黃等。

宣德爐的冶煉方法十分講究,一般銅器只經過四煉,而宣德爐的銅要煉十二次之多,其質地晶瑩,分量沉重,製作精細,造型古樸,令後人為之傾倒。

青煙嫋嫋,黃卷青燈——大明宣德爐賞析

古人講宣德爐妙妙在皮色也:“宣爐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正如好女子,肌膚柔膩可掐”;“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而玉毫金粟隱躍於膚裡之間,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瑩映徹,迥非他物可以比方也”。史料記載有四十多種色澤,為世人鍾愛,其色的名稱很多。例如,紫帶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黃象藏經紙的,叫藏經色;黑白帶紅淡黃色的,叫褐色;如舊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黃帶紅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還有黃紅色的地、套上五彩斑點的,叫仿宋燒斑色;比珠砂還鮮紅的斑,叫硃紅斑;輕及豬肝色、棗紅色、琥珀色、茶葉末、蟹殼青等等……由於用料和製作工藝等多方面的因素,宣爐的顏色具有極為特殊的古樸大雅的韻味,這也是其能成為爐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青煙嫋嫋,黃卷青燈——大明宣德爐賞析

此爐色澤蘊藏於內,映出黯淡奇光,自然、柔和。傳世的宣德爐數量很少,精品更是難求,此宣德爐可稱為我國古代工匠智慧和藝術的結晶。此爐形制極美,通體略扁,重心偏下,然線條流暢之極,撇口侈腹,雙耳亦微外撇,官氣十足。摩挲把玩,令人心曠神怡。因久經藏家盤熟,銅爐內蘊的精光逐漸外顯,如同寶珠般熠熠生輝。底鑄《大明宣徳年制》六字楷書款,字正工精,修磨獨到。

爐底呈三足,形制端莊古樸,銅質精良,包漿自然,寶氣內蘊,敦厚之中不失靈巧精緻。餘身無紋。此爐形體較小,觀之沉穩。底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具有較高收藏及觀賞價值。

近年來,由於股市不斷走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節節收緊和投資渠道受限等影響,越來越多原本較為冷門的小眾收藏也開始走進大眾藏家的眼中,收藏價值和行情逐漸凸顯。銅香爐便是其中一類。其中,大明宣德爐又為最精品。在當今社會中,宣德爐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特的收藏門類,隨著人們對宣爐的不斷研究與考證,人們對宣德爐的收藏體系越發完善,宣爐可賞可玩,兼具賞供兩義。

2014年春拍後,明清宣德爐的收藏熱度不減,拍賣價格一路穩穩走高。春拍期間,國內外各大拍賣行拍場上,都有明清宣德爐的出現,通過春季拍賣結果來看,明清宣德爐在拍場上,拍賣成交率頗高,而且部分精品銅爐再創宣德爐門類最高業績。據藏家介紹,宣德爐的拍賣價格近些年來是一直在往上走的。此件大明宣德爐為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爐,極具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深受國內外藏友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