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信用,比刷卡还管乎——记账,你赊过吗?

老百姓的信用,比刷卡还管乎

——记账

聚族而居、亲友比邻,几千年形成的农村格局,依旧在民风彪悍、尚义好武的苏北平原蔓延着。

族家、老岳、顶门亲戚、对脊梁骨、搉(que)鞋底的、光腚长大的、同窗、战友、工友……甚至古老的暗门子,这些双向的关系像一张渔网,把十里八乡的乡亲错综复杂的捆在了一起:你的姨是他的妗子,他的老岳是你老仁,你和他一块搉过鞋底,他和他还搉过来……

老百姓的信用,比刷卡还管乎——记账,你赊过吗?

一个庄的,扩大了说一个镇上的,邻里之间都熟悉的很,

谁跟谁是近门?

老亲戚家是哪的?

家里治点啥?

几个儿几个闺女?

啥脾气性格?

甚至家里的锅门口朝哪?

都摸得一清二楚。

老家人要脸面,图的是在四乡老少爷们的嘴里称赞一句

“是个人”,

老百姓的信用,比刷卡还管乎——记账,你赊过吗?

在众人面前能说上几句话,不屑去做自折名声的事。

一旦一个人传出来抠门、小气、不讲究等不好的评价,再掺杂着邻居百氏添油加醋的渲染。

那,这个人这辈子在这打圈,别想有好名了。

老百姓的信誉度,主要的依据是看是否有人愿意借钱、赊东西给你。

有时候遇到了紧急事或兜里预备的钱不够了,难免会窘迫。不要紧,物主这时说一句:“拿走,先赊着。”或记在脑壳里,或拿个本子记上。

过后再还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要是和别人连棵烟的来往都没有,有了不良的信誉传闻,现点现的作难,一点也不差乎。

商店里的常客、买建筑用材、买化肥种子农药等比较零碎繁琐的事情,多是先赊着,最后一块算。

老百姓的信用,比刷卡还管乎——记账,你赊过吗?

究其原因,一个是零零散散的算太麻烦,再一个盖屋、种地,不知道最终用料的多少,多退少补、金额较大,先赊着反而都方便。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地和屋子都在那搬不动,物主不怕赖账。卖了粮食、盖好了屋,欠账的也会及时还掉。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冒名顶替、拿了东西就跑的,这种事倒从来没有听闻过。老百姓就是这样的自觉,不轻易透支自己的信誉。

毕竟家乡是孔圣人到过的地方,有孔孟遗风的熏陶。

王书法,字愍斋,号嗜花斋主人、愍斋主人,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员、古沛王氏委员会秘书长、《淮海民俗文化网》专栏作者。生于1996年2月,中共党员,本科在读。曾祖讳传辉,祖父讳家铎,父名诗亮,沛县鹿楼镇房庄村人。著有《愍斋诗集》、《愍斋羽士青春录》、《乡间记忆》等文集。

老百姓的信用,比刷卡还管乎——记账,你赊过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