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战役德国外部重兵为什么不回援柏林?

用户64079274


  

首先,我们看看德军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实际上,柏林战役发起时,德军已经没有什么重兵了!当时德军散落在各地的部队共计约有165万人,主要包括:部署在拉脱维亚的“库尔兰”集团军群,兵力为20万左右;部署在克罗地亚的E集团军群,兵力为25万左右;部署在捷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兵力为90万左右;部署在德国境内西线的B、C、G集团军群,兵力加起来不足30万。即便这些部队全部集中起来,也没有能力去解柏林之围。因为苏军围城部队由20个合成集团军、4个坦克集团军、7个独立坦克军和2个机械化军等部队组成,总兵力为250万,且都属于士气正盛的精锐之师。

图示:希特勒最后一次检阅他的“军队”

  问题的关键,是外围德军根本没有能力去集中兵力。其中,兵力最大的一股是舍纳尔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从表面上看人数很可观,多达90万之众,但它所面对的300万苏联乌克兰方面军及波兰起义军的牵制与包围,根本无法脱身。其余各地的德军也都处于自顾不暇、自身难保的境地,集中兵力都做不到,遑论回援解围。

  当然,外围德军也并非没有尝试过回援解围。1945年4月24日,德军第12集团军司令温克率领第41、48装甲军,对苏军大将列柳申科的第4坦克集团军左翼发动反攻,同时命令右翼的德军第20步兵军配合这次反攻行动,企图攻占波茨坦南部地区,打开突围的缺口。怎奈二战后期的德军已是强弩之末,第41和第48两个装甲军的坦克数量,加起来赶不上苏军的一个坦克营。战至4月30日,反攻行动宣告失败。

图示:温克的反攻行动被元首寄予厚望

  其次,还要看回援行动到底有多大意义。柏林战役从1945年4月16日打到5月9日,共计持续23天。实际上,从4月27日苏军突入柏林中心区起,主要战斗基本结束,大部分守城德军已经放弃了抵抗。也就是说,留给外围德军实施回援行动的时间仅有11天,没有哪一支德军能够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冲破盟军的层层防线赶回柏林。退一步说,即使德军能够及时赶回柏林,也无法与城内守军建立策应关系。因为德军守城部队虽名义上有100万人,但其中从前线撤下来的老兵仅为10万人左右,大部分都是新兵、老幼妇孺,以及从仆从国征集的墙头草部队,指望这批守军与回援部队里应外合突出重围,这根本不现实。因此,既然回援部队不能与城内守军相互配合,对苏军形成反包围,回援行动自然也就失去了意义。

图示:苏军士兵在德国国会大厦前欢呼胜利


慕什塔戈


柏林战役前,德国战败只是时间问题,谁来进行最后一战确实有着很大的象征意义,最终苏联发动进攻“单挑”德国,付出巨大代价攻克柏林。

柏林战役时,德军几乎将全部主力部队都布置在了东线战场,用来防御英美的只是战斗力不强的二线部队,即便是这样,防御柏林的德军和苏联红军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那么为什么德军驻扎在外围的部队没有支援柏林呢?

首先,这些所谓的援军早已经被盟军拖住自顾不暇,比如恩斯特·布施的第九集团军,沃尔特·温克指挥的第十二集团军,虽然都曾拼命向柏林靠拢,但始终未能成功,值得一提的是,第九和第十二集团军最后摆脱了苏联的包围,来到易北河向盟军投降。原本20万人的部队只剩下不到四万人,不可谓不拼命。

其次,希特勒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随着德军在各个战场的不断失败,柏林会战前期整个德军弥漫在一种悲观的气氛下,甚至传言一些德军和盟军秘密达成了停战协议。德军内部反战情绪浓厚。

最后,希特勒低估了苏军的实力,没有及早调动部队防御柏林,曾有多位将领建议希特勒收缩部队保卫柏林,都被希特勒拒绝了,当苏军发动进攻的时候临时抱佛脚已经来不及了。


一点点历史


在二战时期的柏林战役中,德军作为防守方集中了80万兵力,苏军作为进攻方集中了250万兵力。最终苏军以伤亡35万的代价拿下了柏林,德国的元首希特勒也命丧柏林。事实上德军当时面临的是两线作战,兵力已经匮乏,分隔包围,无法及时回去救援。

在盟军还未登陆诺曼底的时候,德军面临的是东线苏军的攻势,当时的苏德战场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但是长期的战争消耗,最为直接影响就是大批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武器装备并不是决定胜利的条件,兵员素质才是最重要的。当西线被盟军撕开口子之后,德国不得不将东线的精锐部队进行部分抽调到西线作战。

为了扭转西线战事的不顺,德军发动了阿登反击,然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阿登反击导致了西线的精锐部队被大部分消灭,东线苏军又发动了全面的反攻。东线的精锐部队也损失殆尽,剩余的参与了柏林防御战。因此当时德军尽管还有着强大的兵力,但是精锐部队已经被消耗殆尽了。

另外就是到1944年,战争已经持续数年了。德军阵营中许多人有了厌战情绪。这场漫无目的,伤亡巨大的战争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借口了。除此之外,当时的德军统帅部也并未及时调遣部队进行回防。结果等苏军大军压境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事实上,西线的盟军也不让德军轻易的调遣部队进行回援。


大国重器解析


首先,我很佩服希特勒的政治,军事动员能力,工业和经济发展能力,以及他的战术创新和指挥能力。但是他对世界的战略格局,政治动态,人文观念均无了解。他是一个只懂得出兵,不懂得收兵的缺乏大战略眼光的人,在他的身上有两个极端的特点,一方面他是一个耀眼的明星,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疯狂而无知的蠢人,因此他的失败是一种必然,没有如果。这样的人只可以打胜仗,一旦败了就会全线崩溃。因此在柏林保卫战中没有重兵回援,最大的因素就是,德国人因为希特勒的不当指挥造成的失败而厌战情绪严重,想要早点结束战争,其次是两线作战兵员不足和指挥失控。


领袖——民族魂


据二次大战史料知道苏联红军包围进攻德国首都柏林投入了250万大军,斯大林已命令苏军抢在美英军队行动之前快速拿下柏林,抢夺二次大战战胜国政治格局的制高点。朱可夫将军足智多谋,在制定攻克柏林战役的行动计划时,他当然要分析德国军队的兵力分布情况,对于可能驰援柏林的德军要进行战场阻断与分割,还可能安排了另外的几百万大军“围点打援”,让其它地区德军来不了,或来了照样被歼。加之美英军队已进至易北河地区,自然要牵制大量的德军。此时的德国,残亘断壁,山河破碎,主力德军早已被盟军消灭干净,剩下的已是残兵败将,老弱病残临时拼凑的柏林防御部队,能有多大战斗力?希特赖自杀消息一传出,德国国防军马上向盟军宣布投降,先与英美军队举行了投降仪式,朱可夫来了后,你们那个投降仪式不算数,咱们重新来过。


前锋35


哪里还有什么重兵集团,那些存在于希特勒指挥部地图上的重兵集团早就被打败了,有的已经投降了美军,有的已经进了苏军战俘营,他们只存在于希特勒的地图上。就算是在,也已经是缺乏装备和人员无法再战。

我记得涅科夫先打进德伯林,朱可夫让人通知涅科夫退出去,他才是应该第一个进入柏林的苏联元帅,都被熊熊包围了,怎么可能在外围还留有重兵集团,朱可夫、涅科夫可不是战场初哥,怎么可能范这种错误?


谭小龙29


二战后期,德军为了阻止盟军从意大利进攻德国,所以,调集重兵驻守意大利,这个重兵集团就包括英勇猛善战的格林师。总兵力多达七十多万。

然而,他们的退路却被南斯拉夫游击队给堵死了。盟军也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将其死死包围在巴尔干地区。

德国的这个重兵集团也接到了撤退命令。无奈退路已经被堵死了。最终,是在希特勒死后,这七十万德军向盟军投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