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以前人担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是真的吗?

老艾叶


问:农村老人说"以前人担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是真的吗?

以前人担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没有亲眼见过,是不是真的也不好说,也许是有一些夸张。

但是能从十几里外担二百多斤青草大约个半小时到家确有其事。这是我小时侯本人先父和本家叔伯们经常的事。

他们是给队里牲口去割草,那时连手推车都很少,有的就是扁担绳。但是颤起来就是一溜小跑,我都追不上,大约颤个一里多地就歇一歇,这样颤颤歇歇的就到饲养场了。

照这么看,担上个二百多斤一天走上四五十里是能行的。要是碰上身强力壮有足够的耐力的人担上二百斤一天走上一百里也有可能。

一九七八年二十三岁的我是我们村第一生产队的队长,交公粮的麦子是标包一百八十斤中糧麻袋,我们扛起要从跳板往和炮楼一样的囤顶上走,每人一口气扛十几包都不成问题。现在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啊!

现在都是机械化现代化了,这么大的力气活肯定是不用人力了,人都解放了,有力气的人不知还有没有耐力呢?






金苹果老楊


家里每次推豆花父亲都会讲相同的故事,隔房幺爷一口气吃了太多豆花,一夜没睡在田坎上走路消食,据说幺爷年富力强当挑工时可以一个人挑一百五六十斤一口气走10公里不歇气的。

我相信那个靠体力挑扛的年代还是有这种能人的,况且挑东西一定要小跑让担子上下颤起来,省力。能挑者必能吃,据说幺爷食量也大得惊人,一个人可以吃4-5升的锅一锅米饭,一大碗肥肉吃了没感觉。



读中学时每年暑假要打谷子,重庆丘陵地带都是在水田里打谷子然后挑回去,曾经挑过120斤左右爬坡上坎,约莫400米的坡路中途歇了两三次,确实累。


不对体力劳动者来说,挑一两百斤比较轻松,两三百斤也大有人在;三四百斤应该还是有人可以,挑这么重走路应该会比较恼火,走上百里肯定不可能,武侠小说里可以有。


饮言食语


作为一些80,90,00后的这些都只是听说以前的老一辈人是如何的辛苦,力气是如何的大,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但是对于老一辈的人确实是这样的。

就拿我自己经历的事来说吧,我是一个90后,但是我们是山区,小时候插秧,收玉米,挑担子什么都干过。张家界应该大家都知道,全都是山区。我们家的田地离我们家最远的要走差不多两个小时,而且都是翻山的,小时候收完稻子了要挑回来,一天就只能走两个来回,多的实在是不行,上山下山的,我爸爸那时候就是挑的一两百斤,要翻两座山,上上下下的。

小时候我爸爸在家也是烧瓦的,那时候的青瓦在农村的应该都知道,那也是非常辛苦的活。那时候农村人是真的很苦,那时候生活条件差,干的也多,吃的也多,一个人吃几大晚饭还吃不饱,没什么油水。不多吃点根本干不动活。

我们家里县城不是很远,大概四五公里路,但是我外婆家就比较远了,里县城大概五十多公里,有时候去县城办事,那时候就是走路的,一天一个来回都难,晚上回来黑了也是经常的,那时候背个一两百斤的东西去县城也是很正常的。

那时候的日子在农村多听一些老人说说,真的觉得很苦。那还是的农村没有什么机械,全都是人工,通讯基本靠吼 治安基本靠狗 取暖基本靠抖 交通基本靠走,那时候的农村就是这个样子的。

其实现在多去一些旅游景点也能看到一些抬轿子的,抬东西的那些人也是很辛苦的,比如泰山,衡山等等。

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很多人也是不理解以前的苦日子了,觉得以前的人过得苦日子都是不可信的,以为一直都是现在这么美好的日子。真的希望有一些人也让自己的孩子多吃点苦,不要一直惯着他们。


张家界小伍


我来说个真实的事。不喜勿喷。本镇上有个浇水泥板的场地。就是农村盖楼房的楼板。大概五十厘米宽,3.8米长,十二公分厚(空心的)有一天早上老板发现少了五块,问工人怎么少了。工人都说不知道呢!大家寻思是不是被偷了,要是被偷最起码要四个人来抬了才能偷走(场地都是露天的没有围墙)哪天晚上大家准备抓贼。可是等了一晚上也没人偷。他们就轮流值班。有一天晚上后半夜的时候有一个人来了。只见他一个人走到楼板的地方。看看四周没人。一下子就把楼板抱起抗在背上就走,大家急忙跑过去把他逮住。我的天呐。一块楼板最起码五百到六百斤左右。后来老板知道了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而是把他留在哪里干活了。所以说大力士还是有的,但是不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力气。


雨夜浪漫17


不知道们小伙伴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觉得做事情辛苦的时候,总被爷爷奶奶数落,说在以前,农村人能挑三四百斤的担子,并且在一天之内走上百里,我们这点辛苦算不上什么 ,这是到底真的还是假的呢?

以前的农村人确实能扛重,但一天担400斤走上百里就是夸张的说法了。

四百斤就是两百公斤,一百里是50公里,人每小时能走4-5公里,如果要担着400斤的货物,速度大概是每小时4公里,那么50公里就要不停地走12.5个小时,加上喝水吃饭休息,至少也得15个小时吧,这对人类的体能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国内曾经举办过一次大力士比赛,规则是挑着将近300公斤的货物,走20米距离,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成,只有一个山东的选手,挑了不到半米的距离。

以此推断,即使能挑起400斤的货物,也走不了多远。所以说以前人能挑着三四百斤的担子,一天之内跑一百里是不太可能的。

但以前的农村人确实比现在的人更加吃苦耐劳,当时经济条件不好,生活没什么油水,肚子经常挨饿,多劳作才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所以很多农村人都拼命地干活,日子久了,就锻炼出了一身钢筋铁骨,挑一两百斤的担子,一天走二三十公里路程都不在话下。

另外,他们挑东西用的扁担都是向上弯的,载重时才变平,挑东西的时候,扁担会像弹簧一样摆动,挑担子的人按照扁担摆动的节奏走,重量能够减轻不少,累了可以左右换肩膀挑 一天下来,也能走很多里路了。

虽然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但老一辈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然,400斤的货物你可能挑不动,要是换成400斤的钞票可能就难说了。

我是找靓机二手机,每日更新有趣的科普视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Peace~


找靓机二手机


看看以前茶马古道的背夫,每个背夫的负重都在四百斤以上,背的越多,工钱越多,要把茶叶从雅安名山区背到拉萨,每顿饭能吃一个大脸盆。别问我怎么知道,我家就在雅安,祖辈有人做过背夫





乱飞的鱼1


我来讲个道理,人都是被逼出来的,人的潜力绝对大过想象。

我老家在长江边上,我妈是江北农村里的人,50几年,我妈才十几岁,因为家里孩子多,她又是老大,家里实在养不活,就把她送来城里“享福”。

怎么享福呢?

我妈是小学文化,在那个年代里小学文化也算比较高的文化,可以进培训班,合格后安排进厂里当工人,最起码可以吃口饱饭。

我妈就那么从农村来到了市里,怀揣着当工人的梦想。

那一年长江发大水,市里组织人修长江大堤,她们这批正在上培训班的“壮劳力”,也派上了用处,一声号令之下,谁敢不从?

我妈说,她们那个年代里的很多人,提到一个词,都会不寒而栗。

“抬大土”。

那个时代没有多少机械,搬运东西几乎全凭人力,修江堤需要运送大量的沙土,黄沙,石块等等,就是靠人力,一步步运上高高的堤坝。

我妈是十几岁的年轻女孩子,但在那种时候,你再是女孩子也得咬牙上!

抬大土,抬的是装满沙土的大竹筐子,两个人用扁担抬,按照我妈的说法,那根抬竹筐子的扁担往肩膀上一压,人的腰就被压弯了,觉得喘不过气,每走一步路,嗓子眼里不由自主往外哼哼,喊着“嘿哟”“嘿哟”。

那一筐土有多重?

我妈说她也讲不清,但那个装土的大竹筐子,像她的身材,蜷缩身体躺进去绝对没问题。

大堤上,满眼都是人,男男女女都在抬大土,号子喊成一片,人沿着大堤的下面,一步步往大堤上爬,中间还不能停下来喘气,因为,那是个斜坡,你不能停越停你就越累。

那个年代有个词叫作“铁姑娘钢小伙”。

人真是钢铁做的吗?那当然不能够。

一天活干下来,像我妈那样的女孩子,能躺在地上,手指都不能动。

我妈说,她们有好多小姐妹,就抱在一起哭,但哭完了,该吃饭还是吃饭,吃完饭接着再干,没人因为你是小姑娘,就给你搞特殊。

我妈是农村人,能吃苦,但她说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担起那么重的担子,连续干上几天。

就在那几天里,她把这一辈子的担子都挑完了。

找不到当年抬大土的图片,就用这幅“长江边扛水泥的女人”代替了。

我这样认为,既然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能两个人抬着一筐估计不低于百斤的沙土,连续干上几天,而且还是爬江堤,那么成年男人肯定更厉害。

所以我觉得,以前的农村里,有人能“担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也就不奇怪。

人嘛,都是被逼出来的,假如生活必须让你那样做,你为了活下去,再怎么艰难,也能咬牙坚持住,或者这就叫“人定胜天”的道理。


99随便


謝邀。农村老人说"以前人担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虽然是夸奖的说法,但是也不足为奇。说明以前的人,吃苦耐劳,力大无穷,当时没有机械化,全是人工,所有的农活都肩挑人抬,有个手推木制独轮车就是最先进了。人们长期从事强体力劳动,炼就了钢筋铁骨。我母亲怀着我大姐都八个月了,还往山上挑粪,一天挑二十多趟。

听我大姨说,她有个远房二嫂,个子不高就一米五多点,有一天她去生产队场院里晒大豆,生产队的保管员跟他打赌,指着满满一麻袋大豆说:你若能把这麻袋大豆扛回家,就是你的了。保管员嘴上这么说,心想一个妇道人家,能扛一麻袋豆子,二百斤左右,打死也不可能。那位大嫂发说了:说话算话,我若扛回家,就是我的了。保管员点点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大嫂两腿叉开,弯腰背对麻袋,两手后张紧攥麻袋口,用力挺身,一麻袋大豆瞬间扛到了肩背上,对着保管员靥然一笑,恣悠悠地扛回了家。保管员目瞪口呆。大姨还说,那年二嫂家简直发了,一麻袋大豆呀,那时一般七八口人的农户,四五年才分得一麻袋。

那一代人现在已经老了,但他们的力气和毅力是现代人无法比拟的。


落英乡间


这还真不是虚夸。五十岁以上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应该还有这种记忆,在过去大集体的时候,每年夏收和秋收要去国家粮库上公粮的事吧。那时候因为没有传送带,全靠人力装卸。其中有一种能装200斤粮食重的大麻袋,刚入库时平地还可以轻松的背进去,等仓库越堆越满的时候甚至有时都快达到房顶的时候,放几块木板上面打上横档往上背,快到房顶时就得爬着往前走,我也背过这种装粮食的麻袋上过公粮。


关健的是这是太普通的一种现象,还有更厉害的是,过去的那种大石头碾子,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没有见过,最起码在四、五百斤不止,有些力气大的人会经常拿它进行比赛,就是不停的抱起放下,看谁的次数多谁就获胜,输的一方通常要付出几颗烟或者是被赢方抱起来再摔倒在地上的代价,通常都是围上一大群人,非常好玩。

【原创作品,感谢朋友们的阅读和留言支持】


冬青里的骆驼草


要一人能挑三四百斤,我们这里是平原,很少有挑东西的,我自已见过的只有担水,我自已十四五岁就开始担水。

说起担水就要说说水井,那时候水井分两种,一种机井,一种土井(汉井)。机井是用钻机打的井,井很深,水量大,搭水泵抽水浇地。而土井是百姓用人工挖的,主要供吃水,水要较浅。有的土井上按辘辘,绞水吃,另外一种就是立个大木杆,又弄一个杠杆提水吃。那时候用的铁桶,我家桶大,一桶盛50斤水没问题,一担水100斤,我能挑动,农村的硬邦男劳力就是能扛麻袋的,一麻麦子180斤,三四百斤我真没见过了。

下来说一天走百十里路,这个绝对能走到。我5,6岁的时侯,一个村里打机井,要用小石子加固井壁,不知怎么的要我们村的妇女去拉石子,我妈和队里的另一个婶子两人一辆架子车,早上4,5点出发,走5,60里到河滩装一架子车石子,少说也一千多斤,然后一人拉架子车,另一人给架子车辕上绑一条绳拉,走一段路,两个人换一下,下午四五点的时侯就把小石子拉到打井队,然后反身回我们村了。老娘现在还健在,87岁的,身体还算可以,有时候真想不到她们那一代人怎么有那么大的劲三人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