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百歲老爸用1生的工夫,爲他的子女施展影響

我的鄰居沈平是淮海農場六分場社區主任,他的父親名叫沈志友,不久前因在家中跌了一跤不幸辭世,為此,沈平便用文章感悟的形式,來追憶父親。文章從沈平自懂事以來,父親對他和家人進行的教育,並以身體力行的姿態,教育兒女做人處事的道理,父親的言傳身教對他們一家人來說,就是一筆豐厚了精神財富,一直以來,激勵著他們誠實做事、寬厚待人還感恩社會的道理,讀來令人感想連連,不失為一篇較有情感的感悟文章。

1個百歲老爸用1生的工夫,為他的子女施展影響

1918年9月4日(即農曆7月29日),父親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老人家歷經了新民主主義準備時期(新舊過渡時期)、北伐戰爭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耳聞目睹了戰亂時期,親身經歷了新中國成立,新中國建設,改革開放和小康社會若干個歷史時期。父親的閱歷可謂豐富,經歷可謂坎坷,到淮海農場來紮根建設,就經歷了60年的時期。

1個百歲老爸用1生的工夫,為他的子女施展影響

父親早前是一個苦難深重的人,七歲喪母,十歲喪父,從小給地主家做長工。與母親成家後靠做長工一年掙八擔米過日子,後來用小木船販荸薺稜角做小買賣用以維持生計。戰亂時期還走南闖北討過米,要過飯,期間吃了好多好多苦,終於熬了過來。新中國成立後,在江蘇省東臺農場務農,1958年因淮海農場大面積開荒人手不足和生產建設的需要,隨集體報名與眾多的鄉親一起來到了淮海農場,參加淮海農場的建設。

1個百歲老爸用1生的工夫,為他的子女施展影響

當初農場工作很繁重,父親挖過河工,種過田,後來養過豬,看過青。父親給我的印象就是做工任勞任怨、從不偷懶,每天起早摸黑,他老人家常說的一句話,“人是病死的,沒有一個是做死的,不要怕苦”。70年代前,那時的日子還很艱苦,尤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1959~1961年)吃過鹽蒿吃過苣苣菜,能有南瓜、山芋充充飢就算好的。父親歷來捨不得亂花一分錢,捨不得吃一口好的,都留給母親和我們姐弟吃。現在日子這麼好過了,仍艱苦樸素勤儉節約,還時常教導我們不能忘本。

1個百歲老爸用1生的工夫,為他的子女施展影響

父親最感恩的是中國共產黨,他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他今天的幸福生活。雖然父親他不是老軍工,以至於養老金比人家少好多,但父親他很滿足,也很知足,日子過得很幸福。父親很關愛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時候冬天很冷,晚上睡覺時,把我們弟兄仨的腳摟在懷裡捂。父親對我們的家教很嚴,時刻教育我們要誠實做人、踏實做事,不許做不仁不義之事。尤其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決不允許我們姐弟學人家小孩不好的行為,去拿公家的任何一樣東西,寧可挨餓受凍。

1個百歲老爸用1生的工夫,為他的子女施展影響

父親退休後住分場,因為家裡有草鍋,每天去割草,拾樹枝,家裡的草堆堆成小山一樣,現在分場家裡的一間房屋裡還有一屋子的木柴呢。搬到場部後父親也閒不住,每天早上他就早早地起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嗽口,然後到家後的小路上活動活動筋骨。吃過早飯後就去家後的小菜園裡拔拔草、澆澆水或拾叨拾叨。實在無事了就拿個小板凳坐在家門口,與來往的路人打打招呼。

1個百歲老爸用1生的工夫,為他的子女施展影響

父親雖已是百歲的人了,但思維敏捷,一點都不糊塗,他除了耳朵聽不見之外,能走能行,視力還不錯,多遠就看見我們過來。雖然他不大看電視,但還看得懂農曆二十四節氣,記性也不錯,家裡誰的生日要到了,他就提前告訴我們,每個人的生日他老人家記得可清楚了。每次我們夫婦去看他時,他很會開心,同我們寒暄幾句,並且不忘關心我們農業生產上的事,走時都要起身和我們握手,並囑咐我們走好、保重。

1個百歲老爸用1生的工夫,為他的子女施展影響

自我記事時的那時起,就知道父親就是一個言語不多,肯做、勤勞又誠實的人。雖然父親已是100歲的老人了,行動也不便了許多,但父親他的一生是無私的、平凡的,而帶給我們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我心目中他是偉大的,他用一生的實際行動,來告訴和教育我們誠實、勤勞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只有付出才會有所回報。雖然父親現已離開我們,但父親的影子彷彿一直在激勵著我,要做一個對社會、對農場有用的人,在崗位上做好工作上的每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