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渑池:土地托管破解“谁来种田”难题

河南渑池:土地托管破解"谁来种田"难题

河南渑池:土地托管破解“谁来种田”难题

中国农科新闻网三门峡讯 (王晓栋 王心怡)河南省渑池县农机部门针对现在务农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积极开辟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新途径,引导原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以农业机械入股的形式于2016年成立了三门峡市首家"土地托管"综合服务公司——三门峡捷登农业托管有限公司,破解了"谁来种田"的难题。

渑池县地处豫西丘陵浅山区,《水经注》载:"洛水之北熊耳山,山际有池,世谓之渑池矣。"秦时置县,延续至今。

该县国土总面积14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1万亩。全县辖六镇六乡,236个行政村,总人口35.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8万人。境内有古文化遗址57处,古文物遗址26处,仰韶文化遗址、秦赵会盟台举世闻名。还有革命文物10余处,著名的有刘少奇旧居、八路军兵站旧址、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等。

对于生活在都市的人来说,农村,是一份幽幽的乡愁,是满满的诗和远方……春来莺歌燕舞、夏季浮瓜沈李、秋到叠翠流金、冬有银装素裹。但现实的农村生活却没有那么的诗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方式也早已改变。多年来农村家庭年轻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几乎都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俗称3860部队,农忙时节留守老人和妇女是种田的主力。当大量适龄劳动力离开农村,而且想着如何不再回来,谁来种田?成为当地首要难题!

河南渑池:土地托管破解“谁来种田”难题

90后大学毕业生董楠楠作为三门峡捷登农业托管有限公司负责人,她这样介绍道:"土地托管分三种模式,一种是全托,一种是半托,一种是单项托管。这种模式是从2016年试运作以来,目前在豫西地区是首例。以往农机合作社只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现在我们不光利用农业机械的优势,也在逐步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比如推行农业种植新技术和生物肥技术,增强作物的增长、抗倒伏能力。我们为了让百姓满意,不用操心,所以在合同中还明确了一点,就是先作业后根据作业质量再付款,这样农机手能增强工作责任心,农户外出更放心、务工更安心!"

河南渑池:土地托管破解“谁来种田”难题

农户把土地托管给公司,依托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利条件,对农户来说,鼓励他们成熟后再收获,取消车辆紧缺的后顾之忧,也不用担心抢收、抢种、运输的问题,更是省心、省力、省钱。对农机手来说,让他们提前知晓作业面积,按作业片区安排机械进行集中连片作业,节约寻找作业地块的时间,省油、省时、提高收入。

河南渑池:土地托管破解“谁来种田”难题

该县农机部门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土地托管,土地实现企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各类高效、先进的农业机械就可以被充分利用,大型农业机械的优势得到发挥,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为新形势下全县农机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管理服务途径。"

河南渑池:土地托管破解“谁来种田”难题

目前土地托管模式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农户的认可,从开始在陈村乡关岭村、张村镇漏泉村等地,与农户签约了部分土地,作为托管试点。随后,先后在陈村乡、张村镇、仰韶镇、坡头乡、英豪镇、城关镇实施了宣传发动,可喜的是宣传片区的群众愿意参与托管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几乎达到了100%的合同签订率。据张村镇漏泉村村支书杨三民说:"我们村里的打工人员占全村人口的60%以上,干活的时候找工是个大难题,农忙季节就更找不到人了。2016年以来,我们村的土地托管,又省事还省钱,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今年的合同签约率不断提升,老百姓心里算的更清楚呢!"

河南渑池:土地托管破解“谁来种田”难题

目前,该公司已组织各类农业机械670余台(套),购买植保机械16台,组织成立了483人专业服务队伍,提供田间管理服务,与农户签订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合同1万余份,托管土地面积达10万余亩。

河南渑池:土地托管破解“谁来种田”难题

农业科技报全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