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爲這裡與世界對話的「窗口」

改革開放40年青白江教育系列報道

之四

教育成为这里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教育成為這裡與世界對話的“窗口”

——青白江區推進教育國際化成績斐然

2013年,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從青白江區始發,這裡由此成為內陸地區對泛歐泛亞開放的門戶城市。在對外合作中,該區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走出去”“引進來”,一個開放、包容、國際化的青白江正闊步前進。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青白江區教育局圍繞區委建設“內陸亞歐門戶、國際化青白江”總體定位,聚焦城市功能提升和產業轉型戰略,深入實施教育國際化推進工程,堅持主動開放、雙向開放、共贏開放,不斷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大力引進國(境)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努力推動中小學校境外結對姊妹校全覆蓋、積極培育一批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青白江教育人以更開放的心態、更大力度的改革,踐行教育強區使命,不斷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建設“國際化青白江”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正如青白江區委書記張勝說:“我們加快教育國際化進程,就是努力讓老百姓子女在家門口享受‘留學’世界的權利。”

本期,我們就去了解該區幾所教育國際化建設優秀學校,他們依託區域良好的教育生態和發展環境,在參與國際合作中找準座標,在提高開放質量中探索路徑,在推動教育改革中貢獻智慧。他們和其他學校一起,努力提升區域教育國際化水平,助力青白江區勇當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排頭兵,開啟了青白江教育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01

#外國語小學#

攜手波蘭奏響“一帶一路”教育和聲

波蘭,“一帶一路”中的重要一站。成都市首批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青白江區外國語小學在“蓉歐+教育”大背景下,結合學校“生命教育”理念,選取了中歐班列上的波蘭作為突破點,通過多種途徑整合資源,開設以中波文化、禮儀及波蘭語言為特色的中波國際理解課程,為今後培養波蘭語人才打下堅實根基,走出一條有特色的教育國際化道路。

教育成为这里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構建特色國際課 程 引導“跨文化”意識

帶著助力“內陸亞歐門戶、國際化青白江”建設的使命擔當,學校嘗試讓多語種外語進入課程體系,成立了中波國際理解社團,開設中波國際理解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波蘭語的聽說讀寫、中國傳統文化、波蘭典型文化、中波文化差異比較、青白江本土文化以及“一帶一路”背景下蓉歐快鐵與古絲綢之路的文化理解等版塊。遵循國際化、本土化、特色化原則,以“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國際文化”的層級遞進方式,使課程充分體現中國文化與波蘭文化、民族文化與異域文化之間的交流,提升學生國際視野。

為突出課程資源建設的開放性、多元性,培養學生國際意識及跨文化理解與溝通能力,學校編寫了《中波國際化理解課程》校本教材,將欣賞與感知、理解與感受、實踐與內化相結合,逐步提高學生波蘭語的口語交流能力。通過“波蘭語基礎學習”和“中波文化對比互動小百科”兩大單元,培養學生對國際文化的理解和興趣,引導學生在對本民族文化有更深認同、熱愛的基礎上,尊重和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風俗,增進學生對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人民的理解與包容。

創設語言實踐環境 開啟師生“波蘭夢”

學校最初採用中教課和外教課相結合形式開展波蘭語教學。中教課由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的波蘭語老師執教,孩子們從簡單的日常對話入手,通過視頻、圖片、手工製作等趣味活動,瞭解波蘭的風土人情,感受西方語言的魅力。外教課則聘請來自波蘭、教學經驗豐富的外教,沿用波蘭小學本土教學模式,孩子們在與外教的口語練習中感受西方教學的樂趣。目前該社團已經實現波蘭語外教全程授課。

為營造豐富的語言實踐環境,學校設置波蘭語闖關遊戲、開設波蘭語合唱團、通過網絡視頻與波蘭師生交流,嘗試用波蘭語介紹中國傳統文化、青白江本土文化……將語言學習與實際應用、文化體驗相結合,讓教育國際化變得更加鮮活生動。今年5月,波蘭駐成都總領事卡夏女士到校訪問,觀看了孩子們表演的波蘭語歌曲後很是驚喜,邀請學校到波蘭進行友好交流。學校也積極做出回應,擬定今年9月組織首批師生赴波蘭羅茲友好學校開展互訪活動。接下來,學校還將加大波蘭語課程的開設力度,從一個社團擴展到一個年級。通過“共商、共享、共建”不斷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合作共贏,成為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的先行者。

02

北大附中成都為明學校#

培養中國底色國際視野新人才

北大附中成都為明學校是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於一體的十二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在探索民辦學校的教育國際化進程中,學校提出“辦國際化的優秀中國學校”的願景。在堅守本國優秀文化傳統、堅持國際化教育本土化實踐的同時,逐步形成有關國際理解教育的明確理念、清晰定位和有效策略,以培養具有中國情懷、世界眼光的未來人才。

教育成为这里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請進來走出去 建起寬領域“朋友圈”

今年3月,意大利帕爾瑪皇家音樂學院來到學校參加“中意文化音樂交流”活動。通過與頂級大師的“過招”,提升師生在專業技巧之外更多的國際素養。這是該學院繼去年後再次到校指導藝術課程,此行達成了常態合作機制。隨後的5月,學校又迎來新加坡德能中學的遊學訪問,在教育國際化上的共識使兩校“一見鍾情”,締結為友好姊妹校。近年來,該校努力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與資源,先後邀請英國、美國、加拿大、泰國的教育專家到校開展交流活動。通過學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創新自己的理念與目標、課程與教學、評價與管理,培養師生的國際意識。

不光請進來,學校還積極走出去。依託集團資源,主動與美國密歇根大學、泰國博仁大學等組成合作學校,與美國的塞基諾州立大學、伯克利社區大學、聖莫妮卡學院搭建出國直通車。利用寒暑假選派師生赴英國、美國、加拿大、新加坡以及澳大利亞遊學,開展國際平臺上的社會實踐與研究性學習。幫助師生形成開放、平等、尊重、寬容的國際視野,學會接納、關心和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形態,進而提升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力和民族自豪感。通過在高頻度、寬領域、深層次的相互訪問中建起自己的“朋友圈”,使學校的國際化向縱深發展。

以課程為引領 提升學生國際素養

學校在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基礎上,不斷提煉國際理解教育的經驗,通過課程與活動引領,挖掘和整合教材中國際理解教育的元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合理確定不同學段國際理解教育的課程目標。開發了《韓語》《意大利語》《旅遊英語》《看電影學英語》《聽歌學英語》等校本課程,以及《書法》《剪紙》《武術》《國學》等中國傳統課程,使中西文化在這裡碰撞和交融,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民族靈魂的世界公民奠定基礎。

學校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類課程,讓國際理解教育與學生真實的生活情境融合對接。成立了英語演講社、模擬聯合國等社團,開展“地球村小公民”“我是小小外交官”“認識一帶一路”“中西文化比較”“走進國際鐵路港”等主題活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多姿多彩的家鄉文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絢麗紛呈的世界文化。利用英語節、讀書節、科技節、國際公民教育月、中西節日主題日、雙語演講比賽、英語電影配音、多國歌曲演唱等活動平臺,提升學生國際素養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使為明師生成為國際化教育成果的最大受益者。

03

姚渡學校#

一所農村學校的教育國際化之旅

中國地圖、世界地圖、雙語標誌牌、“一帶一路”沿途國家的小國旗……姚渡學校的校園裡洋溢著別樣的國際味兒。在青白江區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中,這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在課堂教學、課程建設、文化構建、師資培養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利用本土教育資源打造自身的“國際範兒”,成為該區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有力佐證。

教育成为这里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營造國際氛圍 引進外教開展雙語教學

學校以“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為契機,結合自身度人度己文化,構建中西交融的校園文化環境。利用櫥窗、宣傳欄、廣播站、電子顯示屏等多形式宣傳國際文化知識,營造濃厚的國際理解教育氛圍。操場上的溫馨提示語、教師勵志語,樓道張貼的百科小知識、中外名人警句均採用中英雙語標註。教室裡懸掛著各國小國旗,還有師生製作的風俗國情展板、英語黑板報……這些國際化元素充分融入校園、班級文化建設,擴展了學生的國際視野,使他們通過感知、觸摸、體驗,在對中華傳統文化深刻認同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性與包容性。

去年9月,學校聘用數名有資質的外籍優秀教師,正式開設由外籍教師執教的英語口語課,姚渡學生也成為青白江區教育局“鄉村學校引進外教”項目的又一批受益者。目前學校每週二、三、四下午,所有班級統一進行外教口語課教學。農村娃們跟著“洋”老師學習純正的英語,接觸到不同的西方風俗文化,對“國際”有了更加真實的感受。課堂上還有本校英語老師協助教學,不切合學生學習之處及時溝通;值得借鑑之處,歸納整理後以教案形式在教研組分享。口語課開展近一年,師生的英語水平得到提高,國際意識逐步加強。

加強師資培訓 開展國際理解教育

學校深知,實施教育國際化,教師首先要擁有豐富的國際知識和寬廣的國際視野。為此,學校在校園網站設立了教育國際合作平臺,加強與國際姊妹校之間的聯繫。組織教師參加國際理解教育的相關培訓,通過專家引領、政策學習、境外研修、友好學校互訪、論壇分享等形式,提高知識素養、基本能力和教學藝術。鼓勵教師參加“一帶一路”建設講座、“蓉歐+教育”學術交流、“中外課堂大碰撞”系列活動,培養具有參與、實施、建設國際化課程的能力。去年7月,學校三名教師到蘇州參加了“2017國際STEM科學節”,和中外專家一起探討STEM教育技術與國際課程建設。回校後組織研討“他山之石”, 把掌握的先進教育理念運用到學校國際化建設中。今年5月,另兩名骨幹教師參加了對外漢語培訓,錘鍊了自己的專業能力,增強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並把這份自信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做一個既傳承中華文化,又具備國際視野的中國人。

接下來,學校還對雙語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利用“蓉歐+”優質教育資源編寫特色國際課程《中西醫文化》、開展與國(境)外學校交流與合作……在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中,這所農村學校正在實現它的美麗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