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有些人炒著要提高糧食收購價?

心觴16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認為這些人炒著要提高糧食收購價格,自然有一定的道理。

因為收購價格太低,直接影響種糧農民的收益,進而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現在中國農民除了一些大面積承包耕種的種糧專業戶之外,真正靠種糧賺錢難上加難,關鍵是種糧成本過高,比如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過高、勞動力成本過高等等,使一些散戶種糧的農民無法靠種糧養家餬口,所以現在在一些非產糧區的農民大量拋荒耕地,到城裡打工掙錢過日子。導致這種現象發生,還是糧食的收購價格太低。

假如現在種糧收入能達到足以養家餬口的水平,誰還願意拋家別子去外地打工?國家哪用得著花這麼多外匯去國外進口糧食?

當然,純粹靠提高糧食收購價格也不一定真正能讓農民增加收益,還要想辦法對一些農機產品和生資產品的價格進行控制和干預,並對其給予適當補貼,才能直接減少農民種糧生長成本,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才能真正提高農民種糧收益。還有提高糧食收購價格之後,對城鎮低收入居民給予適當的糧食補貼,防止他們因糧食價格上漲而影響生活,掃除糧食提價的一切障礙。


財經深思


這個問題是個好問題,適合不同角色的人來討論。而且我覺得這個問題搞清楚了,可能會更有利於我國糧食產業的發展。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糧食價格是體現農民賣糧收入(不是收益)多少的最直接體現,只有糧價上漲了,農民才可能獲取更多的收益。

其次,從今年國內糧食生產來看,產糧區自然災害不斷,不僅夏糧產量出現了減產減質,產區很多農民的收益受到影響;而且,秋糧的玉米產量同樣不樂觀,有些地區受災嚴重的甚至出現絕收情況。而在“天不幫忙”導致糧食產量下降的同時,今年的種糧成本因為農藥、化肥、柴油、人工等的上漲,還比去年繼續提高了。在這種情況下,糧食供應量的減少,在需求穩定增長的情況下,糧價上漲是大勢所趨。但是,國家卻下調了2018年產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其中稻穀下調的幅度很大;再加上持續投放往年收購的臨儲糧,國內糧價並未出現預期中的上漲。這其中,2018年產小麥的價格就表現的很是直觀。

再次,再來看成品糧的價格,批發及零售端的大米、麵粉價格變化並不大,這也是加工企業對上游原糧價格上漲承受能力比較低的主要原因。舉個例子,以北京新發地的東北產標一粳米報價來看,目前批發價是4500元/噸,上月同期是4520元/噸,去年同期是4740元/噸。原糧價格要不要漲?是不是原因很清晰。

最後,糧賤傷農、米貴傷民這個問題其實不用再討論了,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而單從中國現有農業生產模式下的農民種糧積極性來說,要保持,提高糧價對農民來說,是最直觀的、最有效的方式。當然,隨著國家糧食收儲制度的改革,市場化的作用逐漸佔據主導,糧價漲跌是必不可少的。但作為中國這麼大的糧食需求國來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首要是保證國內糧食的自給率,尤其是口糧的自給率,那麼農民的種糧收益與種糧積極性,除了糧價的因素之外,還要綜合利用補貼的措施。但由於補貼的普惠性,而且對於小散模式下的農業生產來說,補貼下來數額並不多;再加上近年來自然災害多發,要及時的轉變糧食宏觀調控的著力點,變價格補貼為生產補貼、保險補貼。

畢竟,即使是在發達農業國家,也應該先保證農民的收益穩定,才能確保糧食生產的穩定,然後再去追求更高的收益,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國家已經明確糧食收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成本,接下來就要輔助配套措施,比如正準備試點的全成本農業保險,逐漸完善農業生產的相關扶持政策,才能使得我國糧食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糧小咖


一般說吵著讓糧食提價的基本上都是種植者,因為他們認為,只有糧食提高的價格,自己種地才能夠賺錢。然而事實上卻是這樣子嗎?肯定不是,如果真的事實行情如此,為什麼不給漲價格而給補貼呢?下面我給你舉個例子就知道了。

美國農業

美國種地的大家都知道,基本上是有錢人,而他們出口的糧食價格卻非常低,有時候銷售的時候卻賠錢。為什麼農民還樂意?這是因為補貼的非常多。那有些人問了為什麼不提高糧食價格。

這張數據上你可以看出淨利潤是多少,為什麼他們寧願虧本也要降低價格呢?因為補貼的多,農民也願意送,一旦糧食價格上漲,不利於出口,不利於其他物價的維持。

糧食價格提高帶來的影響

①不利於出口:糧食價格提高帶來的影響非常多,首先,我們國內目前的糧食價格是比較高的,因此,我們的糧食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根本沒有任何競爭的優勢。所以我們的糧食是基本上出口不出去。

②促使物價上漲:我們都知道糧食是一切的基礎,只要糧食價格提高,其他的物價基本上必須漲,我們就拿生豬來舉例子,目前,豬料肉比是2.8-3:10,我們看看預混料的成本,剛剛給你們算了算,一噸的成本最低在2233元,如果糧食價格提高2倍,那麼豬預混料成本最低也是5000元。根據目前生豬均價是7.3元/斤,到時候生豬估計在20/斤,估計豬肉的價格應該也會在40元吧。當然飼料浪費比重增大,其他的生產成本就增大。

③最關心的問題:很多人都擔心房價問題繼續上漲,如果糧食價格上漲,房價繼續上漲那是必定的,估計小縣城的房子房價也會是1.5萬/平方米。當然隨後就是醫療問題,教育問題等,看看吧,這就是問題。

前一段時間大家看那個新聞也不是白看的,他們出去買一隻雞用小推車拉一車錢,買一個雞蛋用成捆的錢,為什麼?這就是通貨膨脹造成的結果,因此補貼是必須的,也是最好的選擇,否則到時候苦的還是我們。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是十幾億人,


快樂203662121







為什麼有人吵著要提高糧價呢?這是因為市場糧食收購價格低,雜交水稻每百斤價格在11O元至12O元之間。十幾年了一直維持這個價格,粳稻糯稻價格略高一點,但產量低。承包大戶不賺錢,有的虧本。為了穩定農業,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糧食還是要漲價為好。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原來一家一戶的耕種模式已不存在,大批農民工已習慣到城市或鄉鎮務工。有搞建築的,有進公司上班的,有做生意的,有當老闆的。總之,各行各業,到處都有農民工的身影。他們離開家鄉,到外地掙些錢補貼家用。供孩子上學。供養老人。這樣,個人得到了發展,企業得到了發展,國家就有了進步。

他們家中的農田,已轉包了承包大戶。承包費由於受糧食價格的影響,由原來4oO元一畝,降至到每畝1OO。大家都知道種田十分辛苦,起早歇晚,日曬雨淋。揮淚如雨。目前,水稻栽種有4種。撒播,拋秧,機插和人工栽秧。耕田,管理都離不開人工和機械。人工工資漲價,過去幾十塊一天,現在只少要給人一百多元一天。機械的開支也大。另外水稻的生長是離不開種子,化肥,農藥和除草劑的。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稻子成熟,又是收割機,又是農用車。你說這開支大不大?種田大戶也要吃飯,他們長年辛苦也是想在田裡賺點錢。糧價低了,老是不賺錢,他們也不會再種田的。這田大戶不承包了,難道叫所有農民工回家種地嗎?這也不現實。

個人建議,糧價要提高一點,還是由承包大戶來種。這樣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才能做到各盡所能。


巖155330328



大家都知道,糧賤傷農、米貴傷民這個問題其實不用再討論了,糧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也是市場經濟最重要的一環,大家都炒著提高糧食的收購價,可以這樣說,一個”炒”把資本炒活了,最大的收益者是利益集團,在資本逐利的時代,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去,農民又是一個龐大的社會散沙,不論糧食收購價漲了多少,對於真正種地農民來說增收不了多少,我國的基本國情為人多地少,人均只有一畝多地,一年下來做為一個農民都知道一畝地能打多少糧食,最高超不過二千,除去種地成本,農資,化肥,水費年年都在上漲,一畝地也就二三百的收入,年份不好還得賠錢,糧食價格這幾年似乎沒有什麼改變,反而有所下降,農民的生產出糧食漲價很難,而各種農資產品就是抓住了農民的季節需求,年年漲價,又加上農業品不是工業品,漲價多生產,跌價少生產,這是不可能的,搞農業就是在耍賭博,贏了皆大歡喜,輸了淚流滿面。


漲價對於真正的種地農民來說意義不大,農民的糧食漲一角,農資產品漲一塊,各種生活用品漲不停,所以真正炒的漲價的人,不是種地的人,而是利益集團的槍手,社會穩,農業必須先穩,農業要穩,首要的問題是要解決農民的收益問題而不是收入問題,種地農民是一種職業,而不是一種無人過問的遊兵散沙,農民也是國家的公民,公平對待才能穩定農業,現在中國面臨的最大危機,不是房地產帶來的泡沫經濟,更不是企業生產過剩,人民消費下降的經濟問題,而是日漸農村土地拋荒,後繼無人耕種土地的問題,糧食漲價反而會加速農村土地拋荒的速度,對於穩定農村起不到一點積極的作用,如何才能穩定農業,讓種地的農民,看到希望,哪就是增加農民收益,讓農民活得很體面,有尊嚴,看到了希望,知道自已未來的生活,而不是紙上談兵,讓農民實實在在體會到當農民和當工人一個樣,有一種幸福感,更有一種獲得感,讓農民真真切切感到幸福,感到快樂!今天我先寫到這裡想了解更多請你關注橄欖劍社會,每天都能免費收到不一樣的致富信息。



橄欖劍社會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從不同的角度看糧價,自然會有不同的結果。而目前期盼糧價的人也絕大多數為種糧的人,而如果從城市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去了超市可能還覺得糧食有些貴呢。這也就是立場的不同。不過這也說明了當前我國糧價確實偏低,對於一個擁有八億農民的國家來說,如何解決農民增收確實是個問題,那麼提高糧價真的能夠增收嗎?有難度!

對於農民所期盼的糧價上漲農民能夠增收的邏輯就在於糧價上漲的同時而其他物價不會上漲或者說上漲速度更慢!如此一來糧價的提高農民才能夠真的能夠從糧價的上漲中獲得經濟效益,然而現實情況來說是什麼呢?舉個小例子,近十年來我國的糧價上漲幅在1.5倍的樣子,而其他物價上漲基本上在2倍的樣子,而像房價上漲幅度更大。

從上面的信息我們發現,在當今的社會糧價的提高速度顯然是跟不上其餘物價的上漲速度的。因此科學興農可以確信,如果明年的糧價提高一倍的話,其餘物價水平的上漲絕對不止一倍,最終糧價的上漲反而沒能夠使得農民從糧價的增長中獲益,還會導致其經濟效益降低,不要覺得這是危言聳聽,這真的可能會變成現實。

我國這麼多年的農業經濟調整,各種方案估計也都有所嘗試,而今較為完備的一個方案則是,實施市場經濟,取消政策糧價。而今來說我國每年為了高價糧食承受了太大的補貼壓力,而國家來說補貼到糧價的資金顯然不如直接補貼給農民更加實際。因為本身來說我國的糧價就遠比國際糧價高出許多。

政策性的補貼拉高糧價最終所導致的問題就是我國的糧食價位偏高根本無法流轉到世界,就拿我國的玉米來說,目前的庫存量有著兩億噸,然而這麼多的糧食放在國家儲備倉庫都要放壞了也沒能出口出去,為什麼?根源還是我國的玉米價位偏高,企業高價收購糧食,低價賣出國外的話,將會面臨大幅度的虧損。

而且高糧價也使得我國的玉米深加工企業更加青睞採購國外低價玉米,若非我國對於玉米進口實施配額制度,那麼可以預見,湧進我國的玉米絕非百萬噸的級別。長此以往下去,中國國內的糧食賣給誰?國內糧食加工企業都寧願採購國外低價糧,國內老百姓的糧食莫非要爛在家裡?

因此未來糧價下滑,逐步同國際接軌的事件成為現實的概率將會越來越大,而今來說玉米、大豆都已經取消託市收購價,而今年的小麥、水稻託市收購價位也再度下調,都在體現著以上信息。

此外,今年我國對於東北地區的大豆補貼再次加碼,由於玉米的過剩,雖說補貼幅度有所下滑,但是在產能去除之後,未來糧食作物的補貼會逐步提高,如今來看耕地補貼、良種補貼、地力保護補貼等等各種農業補貼的推行,力度不斷加大不都說明了以上信息嗎?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雖然問題很難讓人接受,似乎是反對糧食提價的人,但是,看了問題的描述,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

到底應當給糧食提價,還是給農民補貼,這才是問題的根本。因為,如果給糧食收購提價,就必然會對糧食銷售價格產生影響,會對不種糧食的居民帶來壓力,增加他們的生活負擔。所以,單純提糧食加價,確實存在一定問題。且糧食價格提上去後,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同時,糧食價格提高,不代表農民收入增加,一旦農機農資價格上漲,很快就能把糧食提價產生的效益消化掉,成為了其他群體的福利,變成居民為利益集團買單。

比較有效的辦法,是給農機農資生產經營企業一定補貼,降低農機農資產品價格,減輕農民負擔。負擔減輕了,成本降低了,農民的種糧收入自然增加,且不給廣大居民增加負擔。

當然,出臺補貼政策後,一定要有嚴格的監管手段,確保補貼政策落實到位,並順利傳遞到農民手中。不然,政策仍然難以發揮作用,廣大糧農也難以得到實惠。


譚浩俊


我是一個退休工人,每月四千多,應該是衣食無憂。我當過知青,當過農民,深知農村農業農民的苦,農民辛勞一年,他們的勞作不應恩負數!如果辛勞一年還賠錢,誰還會種田!?我支持糧價上漲,我願意每月為上漲付出幾十元。


賀蘭松翠


糧食的收購價應該還要降低才好,高了會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我國的糧食就會增多,肯定會減少進口糧食的數量。會產生以下後果:一是減少進口糧食的經銷商的收入,二是減少國家的稅收,三是長期食用外國糧食的人吃不到進口糧食了因食慾降低而患重病,可能導致死亡,也許這就是不能給糧食收購價上漲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