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会上对几个常困惑家长的问题的解答

在家长会上对几个常困惑家长的问题的解答

1、为何成绩差距会越来越大?

很多人疑惑为何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会差的这么多?初中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高中以后成绩反而越来越差?一些初中不如我的人到了其他学校结果成绩反而比我好,这是为什么?

首先智力发育。人的智力水平与年龄有关,年龄相同的孩子大脑发育情况不完全相同,不同人大脑相同区域发育的程度可能相差很大。例如,同龄的女孩大脑语言功能区发育就要早于男孩,表现上在初中和小学同龄男孩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如女孩好,到了高中以后同龄的男孩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好于女孩子。有研究表明同龄同性别的孩子大脑的功能区发育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学段学生之间学习上出现出成绩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学习习惯。统计上看,绝大部分孩子智力水平相差不大,特别聪明的孩子是极少数的,脑功能发育基本相同。统计发现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却有很大的差别。例如有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爱思考的习惯,对很多事都有很强的好奇心,见到一些现象总想问个为什么。还有些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于是常识性知识就积累的越来越多,科学研究表明常识性知识对接受新知识影响巨大。另外阅读量大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度在同龄人中表现突出,也容易被贴上聪明的标签,被表扬几率就大,自信力就会越来越强,就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还有的孩子有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一些事情后总是独立的思考,善于批判性思维,从多方面寻求答案,有的孩子习惯记忆,很多事情总是按照记忆,凭着直觉去做等。因此小的时候养成的良好思维习惯、良好学习兴趣和丰富的阅读量比学科知识更为重要。初中知识相对简单,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不是很强,简单重复的内容多,很多人靠死记硬背就能取得好的成绩,但是高中与初中不同,一个人的阅读量储备可能在高中以前表现的不是很重要,但是到了高中以后就不一样了。知识储备越多的人,学习新知识的效率就越高,越到高端的学习阶段可能表现得更加明显。王天舒、栾弘毅就是很好的例证。

再次学习方法。很多同学不会学习,表现上没有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脱离了老师的指导和引领就不会学习。或者说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知道怎样的进行学习。不进行提前的预习,有预习也是假的预习,在预习的时候没有认真的独立思考,通常是走马观花看看教材而已,有的同学甚至教材都不看,更有甚者教材都不到哪里去了。还有就是不会复习,他们认为复习就是把知识点重新在本子上工整的抄写一遍,没有进行归纳和提升,或者是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应该说大部分人在课堂上听课的水平相差不太多,但是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的人相差就很大,这样就会使自己与他人落的越来越远,慢慢的就遗忘的内容越来越多,而学习又是前后有联系的。就好比现在工业上的产业链一样,有一处断了可能造成整个企业经营出现问题。

最后学习信心。我们发现很多同学自信心不强,不能正确的对自己进行定位,这是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所决定的,不能客观的看待自我。初中都是班级里的佼佼者,到了高中以后班级里都是各校的佼佼者,目前的评价又是一个常模参照的评价,只能看到自己和其他人位次的变化,没有看到的绝对变化。

不只是学生是这样的,我们成年人也一样。例如,以前的几个好朋友,唯有自己发展的不好,慢慢的你就不喜欢和他们相处了,不是人家不喜欢你,而是自己主动的远离了人家。学习困难的同学不喜欢和学习优秀的同学交往,慢慢得到信息机会就会越来越少,学业差距越来越大这都是必然。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是这个道理。学校为什么开设大量的社团活动,就是通过活动让同学交流。

2、平时挺好为什么一到考试就不行了?

常听到家长说,平时成绩不错,小测验也挺好的,可到了大的考试就不行了,小考常胜大考总败,简称小考王。还有的学生反映在考试的时候某些知识想不起来,一下考场就想起来了。这些情况有考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较差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由于复习巩固做的不好,简单说就是不熟练。考卷上写的最顺手的几个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为什么?就是太熟练了,记忆的太深刻了,自己写的再潦草也能辨认出来。对于某个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全面,没有形成深刻的记忆,在考试的时候对一些细节就不能确定了,或者稍有变化就不看不懂了。对于一些核心的概念必须经过仔细的研究,反复的思考,知道这些概念和内涵和外延。我举个喝茶的例子,听说过普洱茶、看见过普洱茶、常喝一种普洱茶、经常品尝对比不同普洱茶。这些人对普洱茶的认识一定是不同层次的。要想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谁能说的更好哪,显然是最后一种情况。

学习也是一样的,学习、复习、梳理归类、研究比较不同的知识点、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等。都是通过反复实践才能逐步深化的。我所说的复习不是再把卷子做一遍或者把笔记再抄写一遍。而是通过复习对知识点、典型题进行分析、归类、编码也就是深度的认识这些内容。

3、考过的题怎么还是不会?

经常听到家长说考过的题还错真是怪了。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概念不清,概念不清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初学习的时候就没有明白,二种是时间久了忘记了。这样就需要不断的复习,把短时的记忆变成长时记忆,不但记住还要保证用有的时候能顺畅的提取出来,遇到同类相似的还有区别开来。

二是思路不熟,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不通过的方法,有时是碰巧用这个方法把问题解决了,但是没有梳理回顾,不能上升到方法论的角度,不能从一个题的解法上升到一类题的解法,或者说没有把解一个题思路形成解一类题的套路。名医看病就是有套路(什么病?用哪些药?怎么去治疗)

三是做题有水分。平时作业是用技巧、例如特殊值法、排除法、极限思维法等,而不是从原理上把每一个选项都弄懂弄通,没有找到知识间的、习题间的内在联系。考试时遇到变形的习题不会就是必然得了。

4、成绩不好到底是否进行补课?

今年两会上对于补课的事变成了热门话题,教育局专门开会制止办班补课的行为,学校对在职教师补课出台相关规定。我建议家长不要组班要请在职教师上课。尤其时提前上新课一点好处都没有。

关于补课我说下自己的想法,不能考试成绩不好就请人盲目补课,一定要区分对待。会而不熟练,补课没用。补课能解决会但是不能解决熟练;主观不努力,补课没用。学生本人不想补课,家长不要逼真孩子补课。尤其是学习优秀的学生,更不要随便的补课,不要打乱他们的学习节奏;没有针对性,补课没有用。但是下列情况另当别论,知识上有断层,跟不上课堂听课的节奏者需要补课,否则会影响继续学习;某个知识点不理解。这个需要及时的解答,其实学校答疑的候就够用了;长时间的缺课需要补课。(竞赛的学生除外,他们的自学能力很强,自己很快就能跟上正常的进度的。建议同学一定要利用好周六、周日的时间,自己进行认真的深度的复习,我没有发现那个同学是通过大面积补课最后考上名牌大学的。自己独立学习是王道,补课只是短时期内的辅助手段。

我和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进行交流的时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复习,每天都能及时的复习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周六和周日能复习这一周的课程。

有很多人都有这个体会,当你需要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你也肯定知道家里有,但是就是找不到放在哪里了,越着急越找不到,不急的时候反而想起来放在什么地方了。有时着急用这个东西,等你找到的时候却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或许在找东西的过程中出现了其他不高兴的事。仔细想想什么原因哪?就是平时疏于整理,就是没有记住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找不到东西的人经常找不到东西,经常找不到东西的人生活环境往往很乱。

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就是经常的整理,把东西进行分类。衣服和衣服放到一起,书和书放到一起。其实学习也是一样的,学习的知识点越多就要经常整理这些知识点,梳理成一个知识串,结成一个知识网。捷径都是在梳理的过程中发现的,方法都是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找到的。

5、我对学科竞赛的认识

凡事,皆有利弊,这是辩证法。例如高中奥赛,学还是不学?很多人纠结。细细想来纠结的根本还是功利二字。不学怕吃亏,学了怕没用,于是纠结。这也正常,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选择时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当看不清利弊多少时,就有赌一次的心态,只要是赌,成败就各占50%。

撇开人的本性讲事没有道理,所以谁也避免不了利和弊,很多事只要从利与弊的角度就看的一清二楚。利益分长期与短期,也就是眼前的利益还是长远的利益。事物变化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人的成长变化也不例外,现如今人人都追求效率,简单说就是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很多事不能立竿见影。再者说来,从长远的观点看,短期见效的事儿不一定就有好的未来。例如,树长的快木质就疏松,猪长的快肉就不好吃,人要是成长太快也一定不扎实。老话儿说,做人做事必须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快了容易跌跟头,就是这个道理。

教学至今20几年,当班主任时就发现凡是思维品质好,毅力强的学生,善于助人的学生,最后成绩都不差,工作以后业绩都很好。从物理教学中看,凡是能“控制”自我学习时间的人,凡是思考问题深刻的人,最后高考的成绩都不错。在24中的这几年里,更印证了我自己的观点。我发现凡是学习竞赛的学生,只要是凭着兴趣去学习的,不论最后竞赛结果怎样,经过了系统竞赛的训练,这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很强,思考问题都非常的深刻。这些学生在高中时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到了大学以后,或者参加工作以后,这种良好的品质就发挥了作用,他们一是能够坚持做事,二是思考问题深刻。做事有毅力的人就一定能把事做好,思维深刻就能看到纷繁复杂表面现象本后隐藏的本质,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就抓住了办事的“牛鼻子”。

孩子的成长必定经历一个过程,其实少走那一步人生都不完美。我现在越来越感受到,该走的路必须的走,少走一步都不行。在一次家长会上我对家长们说,捷径有时就是人生最大的弯路,一些家长深表赞同。

对于学科竞赛,原本是为有学科特长的人提供深入学习的平台,但现实是很多家长和同学把竞赛变成升学的捷径。如果真能够抛开功利目的去学习竞赛,我认为对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是一件好事。从长远的角度看,如果学习能力有余还是学习竞赛为好,假如没有多余的精力,还是安安心心把课内的东西弄好吧。但从近几年自主招生看凡是参加竞赛的同学,在清华领军、北大博雅、C9+1等名校加试和面试方面都占有优势。清北大数据统计看学生分为四类:竞赛学生、自主学生、裸考的学生、农村降分学生,还是竞赛类学生在大学发展空间大,后劲足。

最后谈谈未来社会所需要具有三种能力的人

一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生时代从课本中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在生产生活中为解决现实问题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性知识很多都与我们现实生活距离很远。人在生活中总是会面临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就要不断的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在学校的学习中,学习知识不是最为重要的,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最为重要。有了学习的能力就会不断的通过自主学习来丰富更新原来的知识体系。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有了解决新问题的基本工具。不仅是书本学,更多是要从工作中学,从交往中学,从失败中学。

二是沟通交流的能力。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尤其现代社会中分工越来的越细致,因此人与人之间必须进行沟通,通过相互沟通才能交流思想和分享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彼此的工作。尤其是在一个群体内部,彼此之间有效沟通更是提升群体工作效率的必要保证。经常发现因为沟通的能力或者沟通技巧的缺失给工作带了不必要的损失。更为可怕的是在沟通交流中产生的误解或者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损耗,这样就会严重降低团队的工作效率。

三是自我心态调节的能力。人在生活工作中,不可能事事都令自己满意,挫折与失败在所难免。生活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自我设计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这个时候就要有自我心态调节的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使之平和,如果长时间的心态不平和就会出现情绪低落的心理现象,这样的心理现象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心理疾病。有了心理疾病的人不但自己生活质量低下,同时还要影响团队中其他人的工作效率。所以掌握自我调整心态能力至关重要。

(家长会部分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